俄羅斯從烏克蘭戰爭開始,在國內封鎖資訊、控制輿論,鼓勵舉報反對戰爭的「叛徒」。 告密之風除了席捲校園,朋友、家人或鄰居,以至只要認為對方反對戰事,素昩平生的人,都可以是告發對象。甚至告密已超越政見本身,懷有個人恩怨的人,也藉此陷害報復。
俄羅斯
|共532篇|
北韓關閉駐外使館,經濟亮起紅燈?
從烏干達、安哥拉到香港,北韓接連關閉多個駐外機構,包括駐港領事館。儘管北韓宣稱這是改善對外關係的「例行事務」,但如此舉動引人關注該國是否陷入經濟困境。北韓近來提供武器彈藥給俄羅斯,無疑會為北韓經濟帶來短期提振作用,一些學者認為軍事產能有助經濟發展,但如果不徹底改變經濟體系,這些效應將受到限制。
偷窺殘酷:血腥影像改寫現代戰爭
身首異處的屍體、血流披面的平民、猛烈炮轟的火光、垂死掙扎的人質、敵對雙方的駁火…… 隨著手機和 GoPro 在前線普及,從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到本月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衝突,大量令人不安的影像淹沒了網絡。這些殺戮影片滿足了部分人對殘酷的偷窺癖,並作為威力強大的無形武器,改寫現代戰爭。
【Soul Monday】俄羅斯有個奧威爾圖書館
以著名反烏托邦小說「1984」作者命名的「佐治奧威爾圖書館」去年於俄羅斯一棟破舊建築的底層成立。低調的小型圖書館位於距離莫斯科 5 小時車程的工業城市伊萬諾沃,正努力對抗日益加強的國家宣傳及審查制度。
戰爭頻發,全球武器供應緊張
自從俄羅斯大規模入侵烏克蘭,歐美多國的國防承包商經已提高武器產量,但仍遠不及戰場上彈藥和裝備的消耗量。一眾西方國防高官如今更是憂慮,未知還要再花多少錢援烏抗俄之際,又有以色列為報復哈馬斯的突襲而開戰,將會缺乏足夠砲彈等軍火,讓兩個盟友都能繼續戰鬥。
【烏克蘭戰爭】尼泊爾人上前線打自己人?
俄烏戰爭持續逾一年半,俄羅斯曾揚言要擴大軍力,但招兵困難重重,普京的「局部動員令」一度引發國內男性逃亡潮,於是開始招募外國人入伍。「紐約時報」報道,來自尼泊爾的年輕人正同時在俄軍和烏軍之中服役,再這樣下去,戰爭中可能會出現「尼泊爾人對戰尼泊爾人」的場面。
俄羅斯擬禁墮胎,倒退到史太林時期
在史太林統治下,蘇聯在 1936 年立法禁止墮胎,婦女要終止懷孕,就只能接受非法及不安全的手術。大半個世紀過去,立場日益保守的普京政府正考慮重施故技,以扭轉俄羅斯人口下降的趨勢。
以巴戰爭|普京是左右戰局的隱藏角色
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後,普京遲遲未有聲援以色列,週二卻開腔支持巴勒斯坦立國,翌日又批評以色列奪取巴人土地。回顧過去 10 多年,普京與內塔尼亞胡關係非常密切,如今卻掉轉槍頭,相信與俄軍在烏克蘭戰場泥足深陷,愈益依賴伊朗支援有關,而伊朗正是哈馬斯主要靠山。有西方評論認為,普京取態可能使以巴戰爭更難測,以巴戰爭也反過來改變俄羅斯外交。
仍留在俄羅斯的外國企業
俄羅斯侵烏克蘭後,數百間外國企業表明反戰立場,退出俄國市場,但仍有公司選擇留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 Chief Executive Leadership Institute(CELI)創辦人 Jeffrey Sonnenfeld 譴責這些企業貪婪,甚至是俄羅斯入侵的共犯。有些企業之所以留下來,或因政治上缺乏離開的壓力,或不忍放棄龐大市場;但對某些企業而言,持續供應必需品,才是人道的做法。
陶傑:為甚麼蘇聯的成績優於中國
今日的中國,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在南中國海單方面宣佈新疆界,也是參考了史太林的經驗,但可惜效果和成績有點差距。
【鬥法】北韓擬對俄軍售,南韓則成烏武器供應國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因備受北韓威脅,南韓自 80 年代起建立及強化軍事工業,國內研製的 155 毫米 K9 自走砲更助該國逐步成為主要武器出口國。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俄國與康熙大帝的後裔鄰國一樣,到了 21 世紀,還要發出戰爭的威脅來證明自己的偉大。繞了一個馬克思列寧血海般的理想國的大圈子,最後回到起點,而起點連彼得大帝時代的品味也不如。
【普京會晤金正恩】選址太空發射站,有甚麼意義?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自 2019 年以來首次會面俄羅斯總統普京,日漸被西方孤立的兩國有望聯手對抗制裁。向北韓尋求武器供應成為普京的主要目標,為回報北韓,普京表示將協助平壤製造人造衛星。「華盛頓郵報」專文指出,二人選址在東方太空發射場「聯盟-2」號運載火箭的工程車間會晤別具意義,因該中心正正代表俄羅斯在太空事業上的獨立自主,不受其他國家干預。
【極權統治濫觴】「鋼鐵菲利克斯」再次豎立
「鋼鐵菲利克斯」(Iron Felix)捷爾任斯基(Dzerzhinsky)是蘇聯秘密警察的始作俑者,也是 1917 年俄國革命後「紅色恐怖」的締造者,其在莫斯科的銅像曾隨著蘇聯解體而被推倒,但近日又再度出現在當地外國間諜部門總部,象徵普京政府承襲其遺志的決心。
捉鬼滅奸:烏克蘭的暗殺行動
行軍打仗,最忌內鬼通風報信、通敵洩密。據「經濟學人」報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18 個月來,數十名賣國烏人成為暗殺目標,在俄軍佔領地甚至俄國境內被射死、炸死、吊死或以假酒毒死。特工默默清理門戶,烏府則裝作不知道。惟部分人憂慮,這些復仇行動缺乏明確戰略,有安全部門藉此坐大爭權。
叛國者們:誰背棄了烏克蘭?
波克隆斯卡婭(Natalia Poklonskaya)的「俄羅斯最美檢察長」稱號,比其名字更響亮,不過這位政治人物其實出身克里米亞,曾在烏克蘭檢察系統工作。2014 年俄國吞併克里米亞後,她擔任當地最高檢察官,兩年後成為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而自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以來,不論是為了個人利益或信念,俄羅斯總能找到願意叛國的烏人。
俄烏戰爭,挪威北極小鎮也成間諜戰場
俄烏戰爭爆發後,不但烏克蘭人「見疑即報」,人人嚴防間諜滲透,遠在北極圈的挪威海邊小鎮同樣鬼影幢幢。經濟學人集團雙月刊 1843 Magazine 專題報道,在俄羅斯與西方世界決裂的今日,鎮上居民常被情報人員要求從事高危任務,俄羅斯間諜線人也滲透當地,秘密監控官民一舉一動,令該鎮不經意淪為諜戰最前線。
【烏克蘭戰爭】怎樣誘導俄軍,逃離普京政權?
俄羅斯士兵以勇悍堅忍著稱,但隨著戰事拉長、前線陷於苦戰,他們若是投降會被祖國狙擊,繼續奮戰則可能喪命或被烏克蘭軍方俘虜。今年初烏方設立「我要活下去」投降熱線,讓俄軍安全投誠。商業雜誌「福布斯」資深撰稿人 Craig Hooper 進一步提出,烏國可用多種懷柔方式,促使更多厭戰俄人「轉軚」。
普里戈任死了,華格納也註定滅亡?
據報普里戈任墜機身亡,對很多人來說都不算意外,但其建立的華格納集團命運可不是如此清楚。早前普里戈任才宣稱,正為華格納的非洲業務招兵。如今除了他驟然離世,有傳集團其他領導人也一同罹難。究竟華格納會否就此解散,抑或被普京接管,華格納殘部又會否為普里戈任報仇,這都是當前國際輿論的焦點。
盧布疲弱,中亞受累
俄羅斯貨幣持續貶值,在 8 月 14 日一度跌破 1 美元兌換 100 盧布的重要心理關口。即使翌日央行緊急加息,有助阻止跌勢,但中亞多國因與莫斯科經濟高度一體化,已受嚴重打擊。加上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有數百萬人赴俄打工賺錢,廉價的盧布令這些外勞的匯款大減,更令這個內陸地區為未來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