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共630篇|

以「毒」攻毒:PTSD 困擾烏軍,藥用大麻能否緩解?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來,烏克蘭人身心飽受煎熬。去年俄軍入侵後,衛生部估計 57% 烏人有創傷後壓力症(PTSD)風險。政府資源卻已到極限,一些專家遂推動探索利用大麻、搖頭丸及迷幻蘑菇,治療創傷性腦損傷和 PTSD 的可能,更指許多退伍軍人已經開始自我治療。

紳士大哥:媚俗而不再夢幻的布拉格

直到進入布拉格,我眼前景象卻彷彿煥然一新。尤其是市中心的老城區,中世紀波希米亞的鵝卵石道路潔淨亮麗,舊房子被鮮明的油漆包裹,加上夜店、酒吧、景點、酒店處處林立,像我一樣呆頭呆腦拿著照相機的遊客不分日夜遍佈大街小巷。大呼小叫爭奪客人的食店、紀念品店,甚至是泰式按摩店等,進一步把布拉格變得濃妝艷抹。

克羅地亞:下一個大眾旅遊「災區」?

克羅地亞近年在世界盃大放異彩,讓更多人注目這個坐擁漫長海岸線、數百個島嶼和特色城鎮的中歐國家。隨著當地引進歐元並加入神根區,預計今年遊客人數將打破 2019 年紀錄。但人潮亦令物價上漲,自然景觀受到威脅。如何能預防背包客和行李箱淹沒克羅地亞,避免當地淪為下一個大眾旅遊「災區」?

反璞歸真:瑞典讓學童多翻書寫字

瑞典學童上月已重返校園,告別機不離手的日子 —— 當地很多老師選擇還原基本步,重新把教學重點放於實體書、安靜閱讀及手寫作業,減少放在平板電腦、網上研究及練習打字的時間。此舉回應了該國政客及專家對教育極度數碼化的質疑,認為重用傳統方式有助孩子打好根基,但部分學者難以認同走回頭路。

歐盟數碼新法到來,誰受影響?

歐盟推出的「數碼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DSA)經已生效,旨在確保網絡安全和用戶個人私隱,並阻止散播非法或有害內容。目前 Google、Facebook、TikTok 和其他在歐洲營運的大型科技公司已實施 DSA,如有違規可能面臨數十億美元罰款。

全球天災四起,將改變旅遊業生態

很多港人都趁暑假「報復式」外遊,但今夏全球災難四起,斯洛文尼亞、奧地利和挪威遇洪災,希臘、法國、加拿大和夏威夷則先後發生火災。成千上萬遊客被迫撤離,但德國「明鏡」雜誌指出,旅遊習慣不會在短期改變,例如大家還是喜歡到希臘度假打卡,但長遠而言,地中海旅遊勝地的市場份額將會遞減,英國及其他北方國度反會在暑期旺季受惠。

投資者預期:歐元區通脹率創 13 年來新高

近數星期,大型經濟體普遍受油價上漲影響,通脹預期略為升高;歐元區的升幅尤其顯著,其 5 年期、5 年遠期通脹掉期 —— 用以評估未來 10 年後半段的市場價格增長,本月初達至 2.66%,為 2010 年以來最高水平。投資者普遍預測,歐洲央行將難以令通脹率回落至 2%。

另類「脫英」:歐洲大學抵制英語?

在丹麥、瑞典、挪威、芬蘭這「北歐四國」及近鄰荷蘭,很多人能操一口流利英語。多間大學躋身國際排名,更有大部分甚至全部課程皆以英語教授。這種被語言學家稱為「領域喪失」的現象,引起不少北歐人憂慮母語將從學術環境消失。部分國家爭取恢復本土語言在大學的主導地位,卻遭受強烈反對。

Ryan Fung:「無掩雞籠」歐洲合法化如何改變亞洲

要解決氣候問題,很多人會問到底如何平衡氣候和政經這個難題,但原來除了這個「雞與蛋」的難題,「雞籠」在部分人士眼中同樣值得關注,歐盟 2021 年就推動廢除籠養動物,直接或間接提升部分食材成本,開始引起資本市場關注。

鄙視冷氣文化的歐洲人,如今轉軚了嗎?

每年夏天愈來愈熱,免不了要開冷氣,但歐洲地區的冷氣安裝率迄今不到兩成,這或許與他們一直鄙視美國的冷氣文化有關。歐洲的住宅與城市的配電系統,原本設計沒有考慮冷氣用電,隨著熱浪侵襲,歐洲家庭開始使用冷氣降溫,這樣對城市的供電系統帶來甚麼挑戰?

熱浪下,歐洲多國學習西班牙午睡

西班牙傳統午睡 siesta 是當地工作制度一部分,人們會在大約朝 9 晚 8 的上班時間內,從下午 2 時休息至 4 時。過去曾有外國記者藉午睡暗示西班牙人懶惰;早年國內也有人提出廢除這個「壞習慣」。但時移世易,面對熱浪愈趨頻繁且持續,歐洲國家現正重新審視午睡的好處,包括以勤勞著稱的德國。

【烏克蘭戰爭】重建家園,先從組裝屋開始

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突破 500 天,烏克蘭各處受到嚴重破壞,大批逃至外地的國民無家可歸。世界銀行估計重建費用多達 4,110 億美元,意味當地需要更省錢、省時、省力的方法,以迅速增加住屋供應。由烏國本土公司 HOMErs 設計的簡易組裝屋,或許會是可行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