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上週發表檢討報告,批香港電台「問責意識薄弱」,又撤換廣播處長,編採自主恐怕成歷史。同樣以調查報道見稱的「俄羅斯新聞社」(RIA Novosti),曾經包容政治異見而成功建立公信力,奈何 8 年前遭普京頒令清盤,重組後信譽不再,改由仇外反美的官方喉舌監管,近年更頻頻因散播假新聞而聲名狼藉。
傳媒
|共84篇|
被國營機構收購以後,波蘭的新聞還有自由嗎?
每當有新聞機構「變天」,或是因政治目的而被收購時,僅有的新聞自由及公民知情權,似乎又再被扼殺一大部分。情況同樣在波蘭發生,當地國營石油公司宣佈收購本由德國企業經營的波蘭媒體集團,集團旗下不乏專長做偵查、獨立報道的報章雜誌,未來能否繼續保持編採自主,成為一大疑慮。更令人憂慮的是,這次收購外資媒體行動,讓該國政權向所謂「媒體波蘭化」的目標,又再邁進一步。
伍常:如何支持離職的有線新聞記者?
作為新聞的接收者,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是:在這個講求個性化的 “news-on-demand” 時代,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新聞平台?
唐明:主流媒體的「三無嘴臉」
可是,媒體這一行又不是青春玉女,有甚麼清白之身可言?媒體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就是記錄真相,包括他們的前輩在拿破侖面前倨後恭,醜態畢露的真相。
唐明:好制度也需要有人拯救
再好的制度,也經不起人性的敗壞。畢竟,制度更像是有機生物,而不是機械系統,需要世世代代的維護,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天衣無縫,鑽空子、無底線的人多了,也是枉然。
屢屢錯算,民調產業沒落了嗎?
無論誰勝誰負,美國的民調專家都是這場選戰的輸家。在選前,很多專家都估計拜登會輕易勝選,而且民主黨還能取得參眾兩院控制權。可是,事實是選情比預期緊湊得多,共和黨也保住了參議院,而且民主黨在眾議院的優勢可能減少。美國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Joseph Campbell 就撰文展望民調產業的未來。
陶傑:所謂「民意」
然而至今可以斷定,大敗的一方,是美國的所謂「民意調查機構」。
戰況激烈的總統戰,冷靜報道的美聯社
今屆美國總統大選,戰況前所未有地激烈,全球各大傳媒爭相推算,是杜林普還是拜登勝出。唯獨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一如既往,既不估計賽果,也不預測贏家,堅守其自 1848 年以來的宗旨,不到塵埃落定一刻,也不報道誰當白宮主人。在這個求快先於求真的時代,這間國際新聞機構始終保持冷靜,沉著應對。
包大人:事先張揚的危機公關
這種事先張揚的危機處理方法,其實愈來愈普遍。無論是裁員、減薪還是財困醜聞,都會先找友好媒體放風,然後公司機構拒絕回應,製造默認但留有一線改變空間的效果,當發現社會市場持分者消化壞消息後,才正式公佈。
雷厲風行的居家令:假防疫,真打壓?
過去 1 個月,緬甸疫情變得嚴峻,當局近日對最大城市仰光頒發居家令,禁止居民往來 44 個鎮區。警察、醫護及急救員等可獲豁免,但不包括傳媒工作者,他們變相遭到禁足。此舉令人質疑,政府假借防疫之名,打壓新聞自由。
包大人:「真」記者和新聞自由
星期日旺角某商場內的小規模示威中,數名網媒學生記者被指不是認可記者,違反限聚令遭警方票控,相信類似情況將繼續發生。那麼誰才是「真」記者?
【老掉牙的外國勢力】當白羅國營媒體也罷工
白羅斯總統選舉涉嫌舞弊,全國示威抗議持續,當地人民的日子亦再不如初,星期一早上打開「可信媒體」國營電視台觀看新聞,看到的竟是空蕩蕩的錄影廠。國家新聞頻道數百名員工,因選舉結果及審查制度而罷工,明言:「如果我們不能如實地做新聞,那不如不幹了。」
曾詩敏:四年過去,還是想說那句,屬於香港體記的「加油」
要回應世界的改變是無可厚非的,也是每個工種都不能倖免的事實。同時,仍有很多人在感嘆「體育搵唔到錢」、「傳媒是夕陽行業」等。不過,我希望大家知道,香港體育,包括體育傳媒,仍然有許多人一直帶著堅持和信念在努力。
疫後新常態:暴力對待記者
13 歲記者被警察帶走、多名記者在採訪期間被要求跪低搜身,甚至有記者被箍頸使其一度休克……都是香港記者最近遭受的對待。在非洲,傳媒業亦正經歷寒冬:警察借抗疫之名干預採訪甚至毒打記者;而在環球經濟受創的情況下,獨立媒體亦痛失資金來源,面臨隨時倒閉的命運。
揭疑犯未審先死,德州小報獲普立茲獎
還押人士遭遇不當對待,甚至因為獄方的玩忽職守,失去性命及公平受審機會。這些無辜受害的未定罪者,如何向外界發聲求助?德州「蚊型」地方報編輯 Jeffery Gerritt 憑著一系列社論,揭發州內多座監獄對囚犯的醫療疏忽,非但喚起公眾關注,更讓他勇奪新聞界最高榮譽 —— 普立茲社論寫作獎。
包大人:訂閱蘋果日報的迷思
現時「蘋果日報」訂戶超過 60 萬,年收費用超過 3 億。一個傳媒吸引了城市近 10 分 1 巿民付錢訂閱,仍未能生存,實在很難說得過去。
獨裁政權美化暴行的方程式
當人民對政權不滿,走上街頭抗爭,獨裁政府很多時會訴諸暴力,血腥鎮壓人民反抗的聲音。2019 年,香港人便飽受了超過半年的警察暴力,而世界多國也烽煙四起。獨裁政權的法寶,除了槍炮,還有文宣機器和媒體審查,用以作思想箝制。由於單憑血腥鎮壓,很快便會民心背離,獨裁政權會以各種措辭,美化暴行,凝聚民心。過去不少社會科學學者,便剖析獨裁政權美化暴行的方程式。
包大人:迷戀「同溫層」新聞的時代
社會撕裂,公眾只相信他們相信的事情,沒有相片圖片當然不信,就算有圖亦未必是他們的「真相」,新聞機構的公信力,正面對很大很大的挑戰。
包大人:港澳辦的公關技倆
曾經有朋友說,共產黨是一隻創意很低,但模仿能力好厲害的怪獸。這個說法似乎言之成理,觀乎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星期一就香港情況舉行的記者會來看,似乎北京都學曉了一些公關技倆。
包大人:林鄭,請你不要賴公關
所以,一日這政府不正確的認識和重視公關工作,類似「反送中」的爭議也會接踵而來。不過,有沒有人肯替這屆政府及林鄭做公關?應該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