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受精

|共3篇|

僅存雌性北方白犀牛,如何延續種群?

1960 年,非洲約有 2,000 頭北非白犀牛(Northern white rhino)。如今,東非國家肯雅的 Ol Pejeta 野生動物保護區,僅存世上最後兩頭北白犀。可惜,母女 Najin 與 Fatu 均為雌犀,亦不適合懷孕,無法自然繁殖下一代。科學家在去年 8 月起提取 Najin 與 Fatu 的卵子,並計劃以北白犀近親南非白犀牛為代母,希望從功能性滅絕(Functional extinction)中挽救北白犀種群。

從肉眼到 AI,橫跨 1 世紀的體外受精生育革命

不少男女渴望成為父母,卻因為身體問題,即使備孕多年,仍難有一子。傷心失望之餘,還要承受各種壓力,這種求而不得之苦,不足為外人道。幸而數十年來,一眾專家致力提升人類的生育能力,從首位成功令人類卵子在體外受精的女科學家,到現時利用人工智能篩選胚胎的新創公司,令更多人得以孕育生命,一償素願。

續寫六十年代的性革命

今天人類繁衍後代的最主流方法是:找到真愛、結婚、行房,然後生子;就像在 1960 年代的性革命之前,「避孕」還未成為女性自我保護的基本措施的時候,利用(或被利用)自然賦予的繁殖能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不過,美國 startup 「Prelude Fertility」卻狂言要將人類繁殖後代的任務與性行為脫鉤,這會是性革命的延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