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判決,不再視墮胎權利受憲法保障,把規範墮胎的權力還給各州。這意味著 50 州會各自詮釋,醫療程序當中何謂恰當及犯罪。美國婦產科學院警告,這將影響墮胎以外的醫護處理、為患者帶來新風險,並可能增加孕產婦死亡率。部分醫生更憂慮,新禁令的灰色地帶迫使他們作抉擇,是要違背誓詞,還是違反法律。
女性
|共185篇|
曾詩敏:女性網球手的心理壓力
網壇大滿貫,輪到溫布頓公開賽開打。除了有說今屆一代的傳奇球星雲集,這陣容著實買少見少外,另一話題倒也吸引到筆者注意 —— 傳統全白裝束為女球手帶來的心理壓力!
林喜兒:Everything I Know About Love —— 千禧世代的輕狂歲月
BBC 的 Everything I Know About Love,根據 Dolly Alderton 同名暢銷自傳改編。記者出身的 Dolly Alderton 是 The Sunday Times 的專欄作家,2018 年出版的這本著作,奪得了同年的自傳類 National Book Award。改編成劇集,繼續由 Dolly Alderton 編劇,找來兩位女導演 China Moo-Young 和 Julia Ford 合作。
【Soul Monday】阿富汗女足在異國尋找希望
阿富汗女性要發揮所長,向來極為困難,婦女權益在 20 年間稍有進步,卻在去年 8 月塔利班重新掌權後迅即毀於一旦。當時阿富汗國家女子足球隊前隊長 Khalida Popal 力勸女球員銷毀所有參與這項運動的證據,但她們的足球夢不會就此破滅,像早年受脅迫而逃亡到瑞士的阿國女足球員就一直為夢想而奮鬥。
女性營運的阿富汗醫院
塔利班重掌阿富汗至今,對婦女愈發「趕盡殺絕」,包括革除公職及禁止接受教育。最新法令更規定,女子出門不只要穿罩袍,還必須遮臉。唯幸在此困境之下,首都喀布爾尚有數間由女性營運的醫院,每天疲於拯救生命、提供婚姻建議,並照顧遺嬰及孤兒。當中許多醫護已為人母,甚至是家中的經濟支柱。
Moyashi:被消費的「豐滿」
假若表現如此健全、還要是不涉及現實人類的畫作都要被安上「消費女性」的罪名,那麼一大堆長期以真人泳裝女郎作封面的小報週刊和青年漫畫雜誌又算是甚麼?
三流演員,一流間諜:庫舒蔓
要打勝仗,就要有間諜在幕後收集情報,摸清敵方行蹤。可是,間諜講求極高的心理質素,正如喜劇之王的對白:「每天的生活就是演戲,雖然我沒有劇本,但是我不會 NG,因為我一 NG 可能連命都沒有。」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就出現過一位奇女子,她本來是一名不紅不白的三流演員,在戰爭時期卻成為一流間諜,其名字為庫舒蔓(Pauline Cushman)。
埃及單身女:獨居需要錢,還要手段和朋友
成年離家,獨居自立,很多人認為天經地義,埃及女性卻望而不得。由於社會風氣保守,女子若是單身、離異或喪偶,與父母同住方算「檢點」。為掙脫道德枷鎖,租個單位自在過活,女人需要錢,也需要手段,以說服爸媽、騙過鄰居,甚至收買看更。萬一無家可歸,更需要好姊妹照應。
盧旺達大屠殺中捨身成仁的女子:妮伊提吉卡
1994 年 4 月至 7 月,盧旺達爆發了冷戰以後其中一場最慘烈的人道災難,當權的胡圖族政府動員軍人和百姓大肆屠殺圖西族,當時全國逾 700 萬總人口中,估計約 80 萬人被殺。不過,在極權主義和民族仇恨蔓延的時候,仍有胡圖族人保留一絲良心,甚至捨身成仁也要向暴政說不,其中一位名叫妮伊提吉卡(Félicité Niyitegeka)的女子,至今仍是盧旺達教科書中的國家英雌。
從法例看出日本有多保守
日本是亞洲最強大的民主大國,是全球自由陣營重要的一員;其創意工業和尖端科研亦讓很多人折服。可是,在政治自由和經濟創新以外,日本社會同時又十分保守,家庭和性別議題特別受爭議。美國密芝根大學日本研究專家 Allison Alexy 就在「東亞論壇」發表評論,呼籲日本改革 19 世紀流傳至今的家庭法,因為法例明顯帶有性別歧視的色彩。
曾詩敏:打破偏見,告別「理所當然」
關於「打破偏見」這件事,說來「耐人尋味」。似乎許多時候當我們想要撕去某種標籤,便得大肆地承認它們的存在,彷彿要先對這種標籤予以肯定。
加州科學創業計劃:協助女性初創科學家走出困境
近年,STEM 教育成為全球各地的熱門關鍵詞,愈來愈多人才希望投身技術科研的行業。可是,要推動科學發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有志於走初創之路的科學家們,又要應付種種困難,當中女性創業家更有可能要面對機會不平等。美國就有知名學府推出特別的科學創業計劃,幫助女性科學家踏上企業家之路。
一夫多妻,對巴布亞新幾內亞兒童留下的陰影
徐州八孩事件,激起中國社會關注。然而,令人髮指的婦女拐賣、虐待事件,何止在中國發生?在巴布亞新畿內亞,一夫多妻制的社會風俗,導致一些女性成為丈夫滿足慾望的工具,生育眾多下一代卻又無力撫養,甚至出現綁架、販賣婦女等問題。
陶傑:中國當下三大女性案
彭帥性侵犯醜聞、徐州楊姓婦女鐵鏈囚虐事件、谷愛凌國籍問題,冬季奧運會前後,中國發生三宗與女性權利有關的事件,中外矚目。
陶傑:中國現代散文典範欣賞
徐州事件會觸動所有女性的底線,尤其在 21 世紀。不但侵犯人權,而且與伊斯蘭國、塔利班的手段相比,更為殘酷。文學家感情豐富,即刻為文控訴,嚴歌苓這一篇作品,字字血淚,應該由香港教育局向全港中學生推薦,列為中國語文教材。
維多利亞時期:女性民主鬥士與刻薄情人卡
在維多利亞時期,英國女性依然無法享有投票權,於是一班初代女民主鬥士就勉力推動婦女參與政權運動。當時社會風氣保守,這班民主鬥士在日常生活中會遇上各種滋擾,一年一度的情人節也不會例外,而且她們收到的騷擾會來得更猛烈。當時就流行所謂的「刻薄情人卡」,狠狠侮辱包括女權分子在內的收卡者。
銀行家職業事務所:銀行界男女比例失衡?女銀行家如何爭取平等待遇?
這對於在職場上的我們有何啟示呢?坦白說,這其實對男性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假設能力、年資相若,若然一位女性與男性競逐同一個職位,在現時 D&I 的政策下,管理層對於聘用女性會有較大的誘因。
印度碩果僅存的母系社會
繼承父姓,或者是父系社會最明顯的特徵。母系社會今天已屬少數,部分近幾個世紀一直實行母系社會的群體也逐漸式微。印度喀拉拉邦南部往日亦普遍實行母系制度,如今也只剩下少數家庭,保留按母系家族的傳統。
林喜兒:And Just Like That —— 就這樣開始
闊別了十多年,一直與時並進的幾個紐約女子,來到新世紀究竟如何 stay relevant?
致自由:1920 年代日本摩登女孩
近現代的「大和撫子」形象,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日本軍政府宣傳。而早於上世紀 20 年代中後期,日本社會相對繁榮,亦催生出一股年輕女性風潮「摩登女孩」(モダンガール)。這種近百年前,享受在百貨公司購物、在咖啡店打轉、看電影、聽爵士樂、抽煙的日本摩登女孩生活,可能顛覆今人對她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