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的童年十分艱難。25 歲、任職護士的她,出生於韓國其中一個最保守的城市:大邱。小時候,母親為了逃避丈夫虐待而離家,留下她和姊姊由祖母照顧。她認為自己是男權社會的長期受害者 —— 童年被父親的過錯拖垮,還要被迫遵守嚴格的審美標準以取悅男性;直至遇上韓國的「4B 運動」,才堅決讓身心獲得解放。
女性
|共217篇|
Moyashi:左鬥左鬥左
部分性別多元的支持者不樂見遊戲暢銷,因為該系列的原作者 J.K. 羅琳曾發表不少具爭議性的言論,被批評是「恐跨」和「恐同」,結果身為作者卻在遊戲作品中被「取消」。即使是次的遊戲製造商多次聲明 J.K. 羅琳沒有參與開發,仍惹來不少人呼籲杯葛遊戲,雖然從銷售成績來看,這並沒有成功。
曾詩敏:從板球運動追尋性別平等
在體育界,我們愈來愈多機會聽到或提倡所謂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的概念。當然,距離圓滿尚有遙遙之路,亦有許多商榷空間。然而,能夠持續有所行動或討論,也是進步的機會。
COVID 令更多女孩性早熟?
女孩通常在 8 至 13 歲之間開始進入青春期,早於 8 歲便可視為性早熟。2017 年一項全球研究顯示,每 5,000 至 1 萬名兒童中,只有 1 人在 8 歲前進入青春期。不過,女孩性早熟的數字在疫情大流行期間,開始攀升。
方俊傑:TÁR —— 切記不要嘲諷他人或怒罵他人
就算做事再小心翼翼,只要你是一個人,你也總會有機會遇到像 TÁR 一樣的經歷。人無完美,一世太長,總會試過發火臭罵他人,或無聊嘲笑他人,統統可以變成黑歷史。
【年輕勢】Soft Girl:千禧世代的柔軟潮流
一如 1960 年代的摩登族(MODs)、搖滾客;70 年代興起的士高、權力歸花(Flower Power);80 年代有新浪漫主義 —— 近年由社交媒體掀起的 Soft Girl 浪潮,也成為新一股次文化勢力,還反映了千禧世代女性的生活態度與身份認同。
阿富汗奇觀:蒙頭的人體模特
塔利班於阿富汗重奪政權後,首都喀布爾的市貌大為改變。除了女性幾乎絕跡街上,就連女裝店內人體模特兒的「頭顱」,也不再曝露於人前 —— 因為它們皆被布料甚至黑色膠袋牢牢包裹起來。這種奇特光景固然反映當地的嚴厲統治,但同時也展現店主們小小的反抗和創意。
亞洲女性打破職業界限、爭取平等與財富增長
波士頓諮詢集團(BCG)今年的數據顯示,亞洲(除日本外)女性的財富每年增加 2 萬億美元,到 2026 年將達至 27 萬億美元,整體增長為全球之冠,更為史上首次,亞洲女性的財富總和超越北美以外任何地區。除了受社會結構及政策轉變、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和城市化等帶動,還因為有更多亞洲女性投身以往由男性主導的行業。
無女性上學後,塔利班的教育教甚麼?
塔利班全面禁止女性上學,又有女教職員被驅逐,令當地女性前景堪憂。剝奪她們接受教育的機會,問題自然嚴重;而自塔利班重新控制阿富汗後,當地整體教育其實也任憑塔利班宰制,部分課程內容已成其向學生宣揚對西方仇恨、灌輸塔利班意識形態的工具。
由職場到社會,南韓掀起一場性別戰爭
今年 3 月南韓總統競選期間,保守派候選人尹錫悅已提出要廢除女性家族部;當選之後,尹錫悅取消了政府崗位的性別配額,宣佈將按照業績而非性別來聘用員工,並著手廢除女性家族部。連月來南韓女性多次發起示威抗議,惟反女權情緒亦同時在網絡上擴大,引發南韓社會一場性別戰爭。
【聖誅】伊朗版「正義迴廊」揭露頭巾革命的躁動
伊朗頭巾革命曠日持久,要體會伊朗人民的憤怒,不妨以康城影展得獎電影「聖誅」(Holy Spider)為入門。電影改編自轟動伊朗的連環謀殺案,16 名受害人全數為妓女,兇手自視執行「道德淨化」的神聖使命,受執法部門包庇,一名女記者誓要查明真相。電影把伊朗的性別、宗教與社會矛盾聚焦,其揭露真相之敏感,令製作團隊飽受政權死亡恐嚇。
林喜兒:I’m Ruth —— 母與女最血肉的對話
Kate Winslet 去年憑 HBO 的 Mare of Easttown 贏得多個女主角獎。休息一年後,Kate Winslet 再次接拍劇集,這次是老家英國 Channel 4 的單元 I Am Ruth,更是與女兒 Mia Threapleton 一起演出。
面具於 16 世紀的歐洲:既流行,亦可恥
說到面具,今日多數人會想起派對或舞台上的誇張服飾。但其實古今中外也有佩戴面具的文化,由醫學用途、彰顯階級、神聖象徵、時尚標誌,甚或職業與日常所需⋯⋯ 意義一直隨時代轉變。
林喜兒:「最好的你」—— 粗枝大葉的女性友誼
2 季的「最好的你」也算叫座,不過評論只是一般,就像是一般的肥皂劇,情節發展有點俗套,正如劇中呈現的 70、80 年代的服裝造型和美術,有一點兒過了火位,對白也略嫌嘮叨。幸好整齣劇是 3 個時空的不斷交錯,以致不會太沉悶。
面對群起的伊朗人,解散道德警察有用嗎
伊朗總檢察長蒙塔澤里(Mohammad Jafar Montazeri)本月 4 日表示,負責執行國內伊斯蘭服飾規範的道德警察「已被設置的部門廢除」。伊朗的「頭巾革命」,正是由庫爾德族女子阿米尼涉嫌不遵守戴頭巾規定,被道德警察拘留期間死亡引發。目前相關消息未仍未獲道德警察所屬的內政部確認,但所謂的「見好就收」,似乎並非當地示威者想要的結果。
霸凌市場:投資銀行的黑暗內幕
投資銀行內部的風氣經常受人非議,曾在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任職長達 17 年的希堅絲(Jamie Fiore Higgins)近日就推出話題之作「霸凌市場」(Bully Market),揭露高盛集團內部的性別歧視和性騷擾問題。
科學狗:益生菌可改善女性私密處健康嗎?
近年愈來愈多益生菌產品推出,由最初幫助食用者整治腸胃健康,到現在竟然可以幫助減少女性私密處敏感痕癢、灼痛、異味等不適,到底這些說法是否有臨床基礎?女士們吃這些產品時是否要多加注意呢?
【被看見的需要】用維基百科推廣女性科學家
名不經傳的科學家應如何讓大眾知道?英國一位物理學家就想到為女性及少數族裔科學家編寫維基百科條目,令更多人在翻查維基時,有機會了解以往所不知道的科學家及其工作。
勇氣與敏銳:2022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其中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在 10 月 6 日公佈,由法國女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獲得殊榮,亦是歷來第 16 位奪獎的法國作家。負責評審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盛讚安妮艾諾能夠「以勇氣、客觀、敏銳,揭示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限制」。其作者與學者雙重身份,令其「自傳式社會學觀察」成為創作一大特色。
Moyashi:當政治正確成為獨立題材
高達系列最新動畫「水星的魔女」在 10 月 2 日開始播出,2 個女性主角在第一集就說要結婚。可能拜近年的政治正確潮流所賜,也可能是閱歷較少,網上竟然有人批評「高達也要 LG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