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種

|共23篇|

人類的 Y 染色體終將消失?且看棘鼠如何自救

人類的基因組由有 23 對染色體,其中女性有兩條 X 染色體,男性有一條 X、一條細小的 Y 染色體。人類會否誕下男嬰,由 Y 染色體上的睪丸決定因子(SRY DNA)決定,但早在 2014 年已有研究提出,Y 染色體正在退化,有可能在 1,100 萬年後完全消失。近期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就從失去 Y 染色體的棘鼠身上觀察到決定雄性 DNA 的演化方式,或會是未來人類延續的參考。

復活袋狼:投資一個科技童話?

以前,我們難以想像可以將已滅絕的動物重新帶回世上,但現時已有人著手研究通過基因工程復活動物,包括猛獁象。在澳洲,墨爾本大學一個致力復活袋狼(Thylacine)的團隊 TIGRR LAB,今年先後獲得共 1,500 萬澳元投資或捐款;團隊希望未來 10 年可創造出有生命的袋狼。但也有科學家質疑,是否真的能否復活動物。

因氣候而消失的古羅馬「偉哥」

古羅馬人用古代羅盤草(silphium)製作香水、調味料,甚至壯陽藥。凱撒大帝更在其金庫中囤積超過半噸羅盤草,可見時人對其之熱愛。但不到一個世紀後,這種多用途草藥已不復見,近 2,000 年來人們不斷揣測其消失的原因,早前有研究人員就提出,羅盤草其實是人為造成氣候變化的首批受害者。

僅存雌性北方白犀牛,如何延續種群?

1960 年,非洲約有 2,000 頭北非白犀牛(Northern white rhino)。如今,東非國家肯雅的 Ol Pejeta 野生動物保護區,僅存世上最後兩頭北白犀。可惜,母女 Najin 與 Fatu 均為雌犀,亦不適合懷孕,無法自然繁殖下一代。科學家在去年 8 月起提取 Najin 與 Fatu 的卵子,並計劃以北白犀近親南非白犀牛為代母,希望從功能性滅絕(Functional extinction)中挽救北白犀種群。

研究獅子「族譜」,可以拯救大貓們?

作為超級掠食者的獅子,多年來野生數目一直令人憂慮。以非洲獅子為例,現時僅餘 25 年前的一半,約  25,000 頭。本週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探討不同獅子種群之間的遺傳關係。報告提及,重新認識獅子的演化,可能有助科學家將來重新安置獅子種群。

若這地球沒有龜

云云動物,若數佛系之最,非烏龜莫屬。牠們慢行慢活,看似無欲無求,但正是那一爬一挖,卻在海洋與陸地之間,起了莫大作用。「國家地理頻道」引述最新研究,闡述存在感低的龜,如何動搖及改變生態系統,以致牠們一旦徹底消失,貴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也會遭殃。

懶 —— 軟體動物生存之道

「死蛇爛鱔」式的生活,是懶人們趨之若騖的理想人生。不過一天到晚甚麼都不用做,像攤屍一樣,臥在梳化或床上,只怕健康狀況堪虞。假如可以選擇,倒不如成為一隻軟體動物。事關最近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的研究顯示,軟體動物得以避過滅絕的「適者生存」之道,恰恰在於一個「懶」字。

幾百年後,最大哺乳動物可能是牛?

最近一份刊登於「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自古時人類走出非洲,大型哺乳動物便成為人們的肉食來源,又因瘋狂的捕獵而滅絕。遠古大型動物就以絕種的形式,導致整體動物的另類「萎縮」。負責是次研究的新墨西哥大學古生物學家 Felisa Smith 預計,現時列為瀕危或受威脅的動物,最終或會在人類威脅下,步上遠古生物的後塵,致使幾百年後,陸地最大的哺乳類動物或不再是象,而是一頭牛。

北非白犀牛之死 —— 情願絕種,也不成全人類的偽善

隨著地球上最後一隻雄性北非白犀牛 Sudan 的死亡,如今現存於世的就只剩下兩隻雌性北非白犀牛,在全球媒體的關注下,這瀕危多年重超過 2,250 公斤的龐然生物,宣告絕種。儘管人類有辦法征服大自然,導致無數個物種的消失,反過來卻根本無力逆轉一個物種將要消失的命運。能力再大,都只能親眼見證 Sudan 的死亡,讓一個曾經存世的物種成為文明餘燼。

徵不到女友就絕種 青蛙:不是要給你壓力啊 ;)

情人節接著農曆新年,相信不少單身人士都苦於無伴侶,難應付親戚眾口。但玻利維亞有一隻青蛙相信比所有人都急徵友,因為再沒有另一半,牠的種族就會整個滅絕。科學家現為可能是其所屬種類中最後一隻的瑟溫卡斯水蛙(Sehuencas),建立了徵友網站帳戶,籌款找尋背負起種族命運的另一半。

寄生蟲絕種,人類也受害

惡名昭彰的寄生蟲,傳染疾病之餘,佔據宿主身體平白汲取營養佔盡便宜,是活脫脫的 free-rider。如果有天寄生蟲大規模滅絕,恐怕不少人類會額手稱慶。不過,美國日前有研究指,未來 50 年將有三分一寄生蟲滅絕,可能釀成生態災難,危害人類。原來,寄生蟲雖可恨,對大自然卻必不可少。

公開稀有動物資料,竟導致物種滅絕?

資訊愈公開透明愈好?資訊應否完全透明?這個議題在物種研究上爭論不休,因為物種資訊透明涉及捕獵、絕種、學術研究透明方針等重大問題。早於 2006 年,有 4 名生物科學家去信著名科學期刊 Science ,以「科學描述足以危害物種」為題,嚴正指出假如生物學家發表最新確定的生物資訊前,沒事先警惕研究或會被寵物買賣商人利用、按圖索驥捕獵稀有物種出售,生物學家這點的疏忽或無知,間接助長過度捕獵活動。

末日之前,怎樣為地球生命備份?

正如不幸有許多種,末日也有不少方式:戰爭、疾病、核冬天、氣候變化、殞石撞地球等等,今日末世論愈來愈不似危言聳聽。歷劫之後重建地球,除了「努力造人」,最好每種生命均有後備,毋須由頭起步篳路藍縷。為生命體備份,做法不及末日種類之多,那人類有甚麼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