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

|共61篇|

產科沙漠:美國女性生育之難

低生育率的影響之一,是令女性更難生育。美國愈來愈多醫院關閉「門可羅雀」的產科部門,以免人手不足下勉強營運而造成事故。更多老化或鄉郊地區變成所謂的「產科沙漠」,全縣沒有醫院、分娩中心及有接生經驗的醫生和助產士。這有可能導致嬰兒健康狀況惡化,孕產婦死亡率更達到數十年來的最高水平。

南韓鼓勵生育之道:減考試難度

南韓家長為確保子女贏在起跑線,自幼便提供各類私人補習,盼望他日在大學修學能力試驗(CSAT)考取優異成績。近年社會各界都意識到背後的連串問題,如教育不平等、年輕人不堪壓力患精神疾病,以及嚴苛考試制度減低國民生育意欲等。有見及此,南韓政府宣告降低入學試難度,有期望新措施能間接鼓勵生育。

筆是港媽:在日出產 —— 產後的醫院生活

一般而言,自然生產的媽媽需要住院約 5 至 7 日,而剖腹產則約 8 至 10 日。剖腹產媽媽的最大挑戰是手術後的康復,日本媽媽會用「地獄痛」來形容剖腹產後的子宮收縮和落地走路練習的痛楚。本著上胎剖腹產的經驗,我還自以為自己應該應付有餘,最後卻發現醫院的產後育兒訓練極辛苦!

筆是港媽:在日出產 —— 帝王切開(剖腹產)

由於我上胎以剖腹產來分娩,醫生認為這胎也需要選擇剖腹產,以防子宮於生產時破裂,造成大量出血。但日本大部分的媽媽都是以自然產為分娩方式,加上語言不通,我一開始對於在日本進行剖腹產有頗高的不安感。後來做了點資料搜集去了解日本生小孩的情況,再通過產檢建立對醫護的信心,不安感才慢慢得以舒緩。

小腹疼痛、月經失調、難以受孕,都是氣候變化所致?

在孟加拉沿岸地區,多數人也是「靠河吃河」,以養殖蝦蟹或捕魚維生。但該區位處低窪三角洲,近年海平面上升,加上颶風和水浸頻繁,因而出現海水倒灌,流入周圍的河溪及土壤。鹹水毀掉大眾生計,更破壞很多女性的生殖健康。這個全球人口第八多的國家揭示了,氣候變化不僅威脅一己性命,還危害家庭福祉和社區穩定。

英國首誕「三親嬰兒」,是避免遺傳病的新希望?

科學和醫學進步,為母體存在缺陷或不育的人士帶來希望。英國人類受孕和胚胎學管理局證實,英國首批體內含有 3 人 DNA 信息的嬰兒已經誕生,這項開創性技術透過「線粒體捐贈治療法」(MDT)進行,目前相關嬰兒數量少於 5 名。所謂「三親嬰兒」掀起倫理爭議,但另一方面,新技術能協助女性誕下健康的孩子,避免胎兒罹患罕見遺傳疾病。

罩袍之下:伊朗非法墮胎潮

低生育率成為眾多國家的頭號問題,伊朗亦不例外。其伊斯蘭政府遂在前年立法,加強對藥物流產的限制,並禁止免費發派發避孕藥,引起極大爭議。政府上下如今驚覺,全國每年多達 30 至 60 萬宗墮胎,當中大部分也是非法進行。這些婦女在公共醫療系統以外,尋求中止意外懷孕之法,不少人還因此喪命。

南韓少子化: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是怎樣煉成的?

隨著出生率下降,全球發達國家都要共同面對人口老化的威脅,醫療及福利制度大受壓力。東亞發達經濟體更是首當其衝,其中南韓在去年再次打破全球出生率最低的紀錄,平均每位女性只誕下 0.78 人,預計未來數年會跌至 0.61 以下。高麗大學國際研究院院長金恩吉(Andrew Eungi Kim)就在學術網站「東亞論壇」分析,南韓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

送錢令南韓人生育,有用嗎?

韓國為世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每名女性的生育率,由前年的 0.81 降至去年的 0.78。為了扭轉人口下跌趨勢,中央和地方政府正向生育孩子的國民提供不同資助及福利,例如自去年起,女性誕下孩子時可收到 200 萬韓元現金補助。但專家表示,單靠金錢鼓勵,不能解決韓國生育問題。

污染、暖化…… 是誰殺死了精子?

研究顯示,1973 年至 2018 年間,全球多地男性精子濃度從每毫升 1.012 億,跌至每毫升 4,900 萬,降幅達 51.6%;同期精子總數亦由 3.357 億下降 62.3% 至 1.266 億。學者擔心,精子質量持續下跌,會降低繁殖能力。但為何精子質量愈來愈差,甚至已影響部分男性的生育能力?污染也許是原因之一。

【單身友善】南韓企業的不婚福利

南韓出生率持續下降,去年出生人口只有 24.9 萬,女性人均生育數為 0.78。在嚴重少子化以外,加上勞動力迅速老齡化之下,該國青壯年卻無意趕快結婚生子,以解決國家危機。反之,「不婚」(불혼)風氣更是日漸興盛,南韓企業甚至開始為保持單身的員工提供與已婚員工同樣的福利。

為自由,為未來:俄羅斯孕婦的南美分娩潮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受到西方社會制裁以至孤立。低下階層仍在國內為經濟不景而苦,有能力者則已紛紛外遊「避戰」,像對這場戰爭保持中立的泰國,自去年秋季吸引大批俄國旅客。與此同時,數以百計孕婦遠赴阿根廷,卻非為了一己享受,而是替子女尋求多一本護照,以及多一份自由。

早期基督教徒不會驚訝的神跡 —— 處女生子

世間之所以將 12 月 25 日定為聖誕節,與異教和羅馬文化有關,其中關乎一個重要的宗教故事 —— 瑪利亞處女生子。基督宗教信徒相信,耶穌是瑪利亞由聖靈懷了孕而生。對現代不信者來說,處女生子自然有悖生殖科學原則。那麼,最早領受福音的早期基督教徒們,對此又作何想?

「龍之家族」裡的近親繁殖,放在現實會有甚麼後果?

近親繁殖甚至亂倫,是「冰與火之歌」世界裡坦格利安家族傳統,包括正傳「權力遊戲」中「龍母」丹妮莉絲(Daenerys Targaryen)與瓊恩雪諾(Jon Snow)的姑侄結合、「龍之家族」原著中戴蒙王子與雷妮拉公主的叔侄結合,以至建立王朝的先祖伊耿亦娶了一對姊妹。不過在現實中,近親繁殖導致的遺傳問題,可能比故事的描述更嚴重。

合成胚胎,有其大用?

我們初中已懂得,生命來自胚胎發育,胚胎則來自精卵結合。不過本月初以色列科學家發表研究,僅使用幹細胞和特殊培養器皿,創造了不由卵子、精子結合而成的小鼠「合成胚胎」(synthetic embryo)並成功存活 8 天半。雖然無法真正育成生命,但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這項研究,對研究懷孕最初階段、治療不孕問題,或有重要價值。

送兒子出家,父母益處多

獨身與否是個人選擇,也有一些宗教如天主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等,要求聖職、出家者獨身。宗教獨身意味個人不會繁殖後代,但繁殖是塑造人類的演化關鍵;人類學研究為甚麼有人放棄家庭生活,加入獨身組織、獨身生活起又是如何演變。倫敦大學學院人類學教授 Ruth Mace 及研究員 Alberto Micheletti 等學者近日就在「皇家學會報告 B 系列」(Royal Society Proceedings B)發表研究,以中國甘肅省內的藏族家庭為對象,解釋人們的生育及經濟因素,如何影響家庭送孩子出家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