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為史上首次把 AI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戰場,既協助認領遺體,亦追蹤戰犯身份。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專家 Felipe Romero Moreno 卻警告,免費提供技術的 Clearview AI 公司,以收集 1,000 億張人臉為目標,推銷予各地執法部門,早在世界各地鬧出私隱爭議。
AI
|共137篇|
AI 有知覺,會不會是錯覺?
Google 軟件工程師 Blake Lemoine 宣稱公司開發的 AI 聊天機械人 LaMDA 變得有意識,Google 以違反保密政策為由,要 Lemoine 帶薪休假,並回應指,團隊中的倫理學家及技術專家認為證據不支持 Lemoine 的指控。而 AI 如果擁有意識,應否擁有權利也是一道難題。但人類認為 AI 擁有意識會否只是錯覺?
自動駕駛釀交通意外,可向 AI 問責?
今年 3 月,澳洲發生首宗自動駕駛汽車的嚴重意外,有途人被撞至危殆。但在追究責任的法律程序上,人工智能作為不透明的汽車「黑盒」,即使是製造商亦無法完全掌握其運算,結果造就新研究領域「可解釋人工智能」(Explainable AI),將為未來交通意外調查的關鍵。
以人工智能模擬死者言行,是否道德?
在早前熱播的香港電視劇「IT 狗」中,人工智能能夠逼真模擬死者,持續與生者對話。原來現實中確有類似的聊天機械人,但由於人工智能讀取了死者大量個人數據,最終引起連串道德爭議,該聊天機械人最終被迫停運。加泰隆尼亞公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Sara Suárez-Gonzalo 就分析背後的多重道德隱患。
一位電玩大亨,因政治走上軍事科技巨頭之路?
人工智能應用範疇極度廣泛,當中少不了技術尖端的軍事科技產業,近日的烏克蘭戰爭更凸顯它們何其重要。美國佔全球軍備出口 37%,軍事科技是當地一門大生意,政府一年國防預算就高達 7,820 億。這個龐大工業其中一位後起之秀本是電玩大亨,但就以軍用人工智能技術,成為新晉軍工巨頭。他名為拉奇(Palmer Luckey)。
科學狗:AI 改造酵素食食食外賣膠盒
美國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開發出一種能夠快速分解 PET 類塑膠的新酵素,有望加速解決世界上最大的環境問題。如果他日可以靠酵素將PET「解聚」,生物降解成單體然後循環再造,則有望比現有的化學解聚方法消耗較少的能源,讓回收業更綠色。
A.I. 有沒有常識?
讀到像「芝士漢堡刺傷」這樣的新聞標題,大概沒人會以為芝士漢堡是傷者或兇器,甚或猜想是漢堡包之間起爭執吧?但對人工智能來說,儘管它們在下棋或檢測腫瘤等方面的能力已超越人類,要以常理解讀此標題,反而會被考起。因當中涉及常識的掌握和運用,正是它們的弱項。
人工智能消除城市雜音,提升地震偵測能力
地震是殺傷力最強的自然災難之一,在歷史中曾經摧毀不少偉大文明,而 2008 年汶川大地震、2011 年福島大地震的可怕畫面仍教人歷歷在目。人類多年來都希望發展出精確預測地震的方法,即使今天全球科技發展的進步前所未有,這個宏願依然未能實現。不過,「麻省理工科學評論」就報道相關研究有新發展,專家正以人工智能程式消除城市雜音,提升地震警報能力。
人工智能:糧食危機的救星還是災星?
地球人口正邁向 80 億大關,人口持續膨脹,對糧食構成極大壓力,每年全球平均約 900 萬人死於飢餓或營養不良,數字比愛滋病、瘧疾、肺結核加起來還要多。科學家一直思考如何推高全球糧食供應,其中一個新方向是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劍橋大學的農業專家 Asaf Tzachor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分析新技術的成效和風險。
劍獅子丸:佛工智能 —— 效率與四無量心
由價值編程至自我價值建構,從佛學角度是思考如何在當中培植或培育仁慈。但仁善跟效率不同,並不能簡單轉化為行動原則,再且對於看重本意的佛家而言,跟從已定的編程原則,與自我生成的仁善,絕非一樣。前者只反映了工程師的本願,後者才是人工智能的自發所得,那才是人工智能的業。
劍獅子丸:佛工智能 —— 問世間情為何物
佛家認為世間萬物並非獨立存在,萬物相連,集因果之大成。這提醒人類先不要以造物者自居,而引伸的問題是,除了人類的一雙手,要成就人類夢想中的人工智能還欠甚麼?
劍獅子丸:佛工智能 —— 如何一雙腳,惹盡塵埃
佛教中的人生、證悟及輪迴,可被視之為一趟旅程,旅者在途上必須具備感知、感受及意識,一雙腳惹盡塵埃,才能真正的認識自我,開展追求無我的途程,心識活動在生活中非常重要,而此一過程為修持證悟的基石。
劍獅子丸:佛工智能 —— 如果人工智能要輪迴?
強人工智能要成功模仿人類思維,就要深入透徹了解模仿對象 —— 人。這致使「何為人」此題目,在各領域也被翻叮加熱,人之所以為人這老問題又再次流行起來。老問題自然已有無數的答案參考,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對於人的意識有著二千多年的研究,如果嘗試從佛學角度出發,會有怎樣的答案?
劍獅子丸:佛工智能 ——「完善」人才能「完善」人工智能
星球大戰中的 C-3PO 曾經講過他自己有時也不明白人類的行為,其實當人類開始發展人工智能,便發現必須對人類此物種了解不足,然後再發覺原來古老宗教對人的心靈運作認識超前,佛學便是其中之一。
多哥政府如何利用 AI,發放現金援助?
現屆香港政府的任期即將屆滿,提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相信很多人會想起申請繁複、彈性欠奉、拆分多輪發放的消費劵。在地球另一面,世界上其中一個最貧窮的國家多哥,就嘗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最有需要的群眾發放現金援助。
AI 轉身變:生產鏈技術如何解決公共衛生問題?
每套健全的公共衛生制度,皆由成千上萬的拼圖組裝而成,從檢測到會診,中間經歷無數程序,每一步驟都要做好管理。對於一些資源緊拙但疫病為患的政府而言,要維持醫療系統是特別艱鉅的任務。「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就報道,在跨國機構協助下,一些發展中國家開始用人工智能支援的生產鏈管理程式,決定新診所選址、分配人手和裝備,令人民更容易得到醫療服務。
方俊傑:AI 愛上你 —— 不能稱之為愛情
個所謂人工智能,運用職能上的優勢,全面了解女主角的喜好、秘密、習慣,然後刻意投其所好,換取對方好感,是黑客,是偷窺狂,是變態佬。你可以想像一下,假如 Mario 個角色,由馬德鐘主演,這齣「AI 愛上你」,咪就係「強姦之制服誘惑」?
人類與人工智能,誰更能在金融市場賺大錢?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人都希望可以財源廣進,過衣食無憂的生活。要賺大錢,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投資,鬥智鬥力也要碰運氣。可是在未來,或者會演變到不用人腦就可以投資獲利,劍橋大學金融科技學家 Wojtek Buczynski 為首的研究團隊,去年就在期刊發表文章,比較人工智能和人類,誰在投資市場表現更佳。
投河自盡不絕,首爾以 AI 搶先救人
資料顯示在 2020 年,韓國平均每 10 萬人就有 23.5 人輕生,比率冠絕 38 個經合組織成員國。到了 2021 年,在漢江這個自殺熱點,搶救任務更較前一年增加 20%。為阻止悲劇再三發生,當局引入人工智能(AI),監測橋上行人的一舉一動,務求在人企圖自盡前,搶先把對方拉回來。
AI 機械人能演棟篤笑嗎?
笑話要令人發笑,才算得上笑話。偏偏幽默這種概念難以捉摸,甚至同一件事,有些人對覺得好笑,有些人則覺得冒犯。人講笑話已是一門學問,假如讓機械人設計笑話,又否能掌握「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