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版「阿童木」擁有極其重大的歷史價值,價值是在於其夠「爛」。因為實在太爛,爛得手塚治虫都受不了,所以觸發了他創作動畫的念頭,才有蟲製作動畫公司,再有了 1963 年的動畫版「阿童木」。於是日本第一部國產電視動畫的誕生,可以算是由這部爛作間接催生。
手塚治虫
|共5篇|
Moyashi:桃太郎動畫革命
戰爭是科技的催化劑,太平洋戰爭催生了日本第一部動畫電影 —— 1943 年上映的「桃太郎之海鷲」。以今天的標準,說是電影也只是微型電影,因為片長只有 37 分鐘。真正意義上的「日本首部長篇動畫電影」,需要等到 1945 年,片長 74 分鐘的「桃太郎 海之神兵」。
夕立:唔夠錢你做唔做?手塚治虫如何應付不可能的預算
唔夠錢你做唔做?日本動畫長期處於「限米煮限飯」的情況,這種成本不足以致人手不足的情況,幾乎在每一套動畫都會出現。「危機孕育天才」的說法,讓我們忽視了天才也要吃飯。
Moyashi:標童手塚治虫
上星期的漫畫週刊 Morning 刊登了一篇手塚治虫的漫畫新作「拜當(ぱいどん)」,有留意科普新聞的人應該早就知道了。手塚沒有復活,這篇也不是他的未刊遺稿,而是科研公司 KIOXIA 用 AI 技術建立的漫畫企劃 TEZUKA 2020。
鄭立:亂世三娘 —— 女主角竟然是義和團拳民?
這個故事無疑就是借姬三娘的遭遇,去為讀者介紹清末的歷史。有趣的是,在故事中,因為接觸多了革命黨之類的人,姬三娘也從對於世界一無所知,而變得沒有那麼愚蠢,甚至開始懂得一些政治社會的知識,慢慢的成長為一個浪跡天涯的革命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