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開映第一週已經看了,感想是很難怪會出現兩極的評價,相信在海外上映時的評價也會是差不多。你絕對會買票入場,因為那是宮崎駿,但這電影與大多數人期待的形狀會有不小的落差。演出節奏緩慢,整體氣氛沉鬱,故事比宮崎駿過往任何的作品都要抽象。
動畫
|共156篇|
Moyashi:桃太郎動畫革命
戰爭是科技的催化劑,太平洋戰爭催生了日本第一部動畫電影 —— 1943 年上映的「桃太郎之海鷲」。以今天的標準,說是電影也只是微型電影,因為片長只有 37 分鐘。真正意義上的「日本首部長篇動畫電影」,需要等到 1945 年,片長 74 分鐘的「桃太郎 海之神兵」。
鴻若遠:「蜘蛛俠:飛躍蜘蛛宇宙」—— 與「大隻佬」的殊途同歸
再刷新一次記憶後,入場一看,果然非常震撼。但一直看下去,劇情之變化,不禁讓我感嘆,就是這集的主題內核,竟跟劉德華和張栢芝的「大隻佬」非常相似。這個比喻,可能連 Disney 和 Marvel 的主管也會有點奇怪,為甚麼蜘蛛俠會和大隻佬纏上?
Moyashi:在今天重製昭和特攝有甚麼意義
近十多年的日本特攝總是重重複複地聲稱「回歸原點」,隔不久就拿出「X 周年」的名義召喚舊角色甚至重製舊作。除了是因為瞄準懷舊市場,有消費力的昭和世代觀眾願意買單外,也是本身類型發展方向迷失的表現。
Moyashi:在虛構的作品中尋找真實感的人腦袋其實沒有壞
在媒體與美學的角度而言,所有的作品都注定是再現,完全寫實是沒有可能的,虛構只是程度差異的問題。即使是新聞報道,都存在觀點與取材的偏差。
陶傑:迪士尼由盛入衰的政治苦命
現在重注押在政治正確的黑人版「小魚仙」,5 月公映,掀起話題,看看是否能以種族平權的政治意識形態吸引新一代觀眾買票入場。
Moyashi:似曾相識的總集篇
許多人看了最近的電影「『鬼滅之刃』上弦集結,前進刀匠村」後感到非常失望,原來只是前一季最後 2 集加上新一季第 1 集,完全不作剪輯,純粹把幾集合併上映,即使在「總集篇」的角度而言,也是的確誠意欠奉。
Moyashi:聖地巡禮廣告雜誌
新海誠「鈴芽之旅」的植入式廣告接近排山倒海的程度,以他的名頭來說,這當然毫不意外。鈴芽外帶到車上的麥當勞、在月台上喝的 AQUA 礦泉水,全部都是行銷廣告。廣告從品牌商品擴展到現實空間,東京 JR 御茶之水車站是其中一個重要劇情的地點,鈴芽拿著礦泉水猛喝的場面被放大,貼在站外的自動販賣機上。商品銷售和觀光旅行被連結在一起,在今天的影視產業叫這作「聖地巡禮」。
Moyashi:新海誠與他的風景
對於新海誠的電影,你可能會忘記他的故事,但絕對不會忘記他的風景。精細得近乎病態的光影和細節,普通的車站鐵道與街角草木都美化得不現實。風景是新海誠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沒有之一。
紳士大哥:The First Slam Dunk —— 未必是最好的故事.卻是最好的道別
寫 THE FIRST SLAM DUNK 有點像某段時間寫某當紅男子組合一樣,整個社會的風向一面倒,個個讚好,沒有人夠膽說其壞話,否則就被說成是反社會人格一樣。然而我的確認為電影並非完全只有好的一面,且容我以不同的技術層面去講述自己的意見。
Moyashi:「鈴芽之旅」—— 對於喪失的告別與再出發(下)
新海誠的新作「鈴芽之旅」(すずめの戸締まり)中,「告別」是主要的命題,「再出發」是「告別」的總括和結論。鈴芽成長物語所借代的,是與「失去的 30 年」訣別後,對新世代可能性的期冀。
Moyashi:「鈴芽之旅」—— 對於喪失的告別與再出發(上)
新海誠的新作「鈴芽之旅」(すずめの戸締まり)上映一個月多,日本國內票房剛剛突破了百億日元,雖然這已經是預期之內的事。從「你的名字」到「天氣之子」,再到「鈴芽之旅」,新海誠似乎完成了以 311 震災為題的「災難三部曲」。
Moyashi:懷舊的媒體與媒體的懷舊
在 1982 年公映的「哥布拉 Space Adventure」,最近趁著上映 40 周年的紀念,以 4K 重製的方式重製,在日本的劇院限定上映兩星期。雖然是 40 年前的電影,但當時使用了最新的映像科技,是日本國內第一部以 3D 繪圖和杜比立體聲製作的動畫電影。
Moyashi:職人的供應與需求
你可能未聽過「花之詩女 GOTHICMADE」這部電影,但應該知道永野護的名字 ——「五星物語」的作者,曾參與「高達 Z」和「重戰機」等動畫的機設,以纖細但複雜的設計風格而見稱。「花之詩女 GOTHICMADE」是他牽頭的電影,為了製作而暫停了「五星物語」連載 9 年。
廖康宇:「電馭叛客:邊緣行者」—— 用科技對抗宿命?
Netflix 最近推出的動畫「電馭叛客:邊緣行者」(Cyberpunk: Edgerunners),是一個關於宿命的故事。作為 Cyberpunk 系列的作品,「邊緣行者」所探討的是,生活在一個像「夜城」般,每天有千百人如螻蟻般死去的人吃人社會,作為食物鏈最低層的人,生命還會有甚麼意義?
Moyashi:當政治正確成為獨立題材
高達系列最新動畫「水星的魔女」在 10 月 2 日開始播出,2 個女性主角在第一集就說要結婚。可能拜近年的政治正確潮流所賜,也可能是閱歷較少,網上竟然有人批評「高達也要 LGBT」。
方俊傑:「迷你兵團 2」—— 避開正面交鋒,專打兒童市場
你不可以跟美斯鬥盤扭腳法,亦不可以跟拿度鬥打泥地網球,正如你不可以跟 Pixar 鬥拍老少咸宜的深度型動畫。另一間動畫公司 Illumination 避開正面交鋒,專打兒童市場,由創業作「壞蛋獎門人」開始,10 多年來目標明確。
Moyashi:米奇老鼠的永續版權
1928 年 11 月 18 日,迪士尼第一部有聲動畫「汽船威利號」在紐約上映,米奇老鼠首次在世人的眼前出現。說米奇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卡通人物,應該沒有人會反對。這隻早在 1928 年動畫的中登場的角色,雖然在接近 100 年後的今天,版權仍然握在迪士尼手中,但也許明年終於到盡頭了。
方俊傑:熊抱青春記 —— 還有冒險的勇氣
成品好壞還是次要,重要在沒有忘記自己的與別不同,是在於不似其他大公司保守。如果新導演也有同樣自覺,當然更難得。
紀浩基:「國王排名」—— 有經歷的,看了 40 頁就會哭
過去的童話故事都寫得太簡單,人世間怎可能會有完全邪惡的女巫?也不會有百分百善良的正派。如何認清人性、在複雜的人性中找出平衡,教會我們擁抱脆弱的自己,再成長出柔軟又勇敢的心,或許就是這個故事讓人動容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