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倡推行全民基本收入者,多以解救自動化衝擊、改善社福系統等理據做支持,而且基本收入一般被理解為「無條件」,不過美國一倡議者 Scott Santens 從其正當性切入,指出 UBI 的本質是讓公民取回應得的社會利潤:「每一名社會人的存在本身已構成對社會的貢獻,我們都是社會的持份者,有權分得從社會而來的財富。」
需求定律
|共4篇|
鄭立:我值甚麼價錢?
因為我是屬於那種在工作上有了成果,進而創業的人。所以很多人因為生活所迫,正在做一些與無關的工作時,他們都想過要擺脫那種不湯不水的情況,畢竟,你自覺有發展的空間,不能全心去做,是難以成勢的。所以請教我怎樣創業的人很多。
鄭立:巴士阿叔——你有壓力,我有壓力
這個遊戲的英文名稱叫作 BRASS,以粵語譯名為巴士。至於在遊戲的封面,很明顯你見到一個阿叔,所以就叫作「巴士阿叔」。當然你也可以叫其官方譯名「工業革命」。這遊戲就是各種產業之間互相創造供需,考的是「投機」,你大量建設同一種東西,就會產生供應壓力會滯銷,但同時也會產生需求壓力。正所謂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未解決。誰解決這些壓力就可以勝利。
德國模式的秘密:搭順風車
凱恩斯「通論」發表 80 周年,盡管經濟學界認為其理論依然適切今日的局勢,但國家管理層似乎更偏好佛利民的貨幣主義,各國大行量化寬鬆,中國則吹捧「供給側」(supply-side)改革,宏觀經濟政策方面,凱恩斯的需求理論儼然變成一條「死狗」。德國是反凱恩斯的表表者,國家財政穩健而經濟起飛,違反了凱恩斯以赤字投資推動經濟的原則。不過,有論者認為,德國最無資格否定需求理論,因為她就是最大的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