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基本收入

|共19篇|

全球最大的基本收入實驗:一筆過資金援助或更有成效

2008 年成立的非牟利慈善組織 GiveDirectly,一直為東非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現金援助。他們同時進行全球最大型的基本收入測試:從 2016 至 2028 年,每月向肯雅農村地區約 6,000 人提供略高於 20 美元的現金,另外還向數以萬計的人提供短期或不同形式的金錢援助,意圖找出哪種現金資助方式最能幫助低收入家庭。

全民基本收入可治癒疫情禍患?

武肺疫情令無數基層三餐不繼,有政府因此研究全民派錢的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保障,但相關政策成效素來有爭議。有麻省理工經濟學研究團隊,在肯雅展開基本收入社會實驗,證實受助人在疫情期間較少飢餓、疾病和抑鬱問題,但可能鼓勵受助人冒著風險去投資。

派錢也不要?加州人冷待全民基本收入計劃

最實際的新年願望,固然是升職加薪。但當真有天降橫財,一些人卻未必想要。加州城市 Stockton 為試行全民基本收入,由研究人員從全年入息中位數為 46,000 美元或以下的家庭,隨機抽出 1,200 戶發信邀請。其中獲選的 100 人可在 1 年半內,每月無條件獲得 500 美元。但令人意外的是,居民至今反應冷淡。

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

烏托邦向來被視為等同幻想,由中世紀至 20 世紀歷經各種主義之後,更是令人避之則吉,結果今日政界不論左右,未來前瞻都是一片黯淡,不是全球暖化、環境污染,就是難民湧入、恐襲不絕。荷蘭歷史學家 Rutger Bregman 卻一反普遍悲觀心態,倡導社會「認真造夢」並提出建言,重塑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目標指向一個「現實主義者烏托邦」。

沒有工作的世界,人生還有甚麼意義?

科技進步,機械人及人工智能最終將取代人類大量工作,很多人失業。有人失業,政府應該人人派錢度日,但全民基本收入不是輕易能爭取得到。而失業除了沒有收入,還需考慮一件事,這班無工做的人,將來如何度日?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講師 Yuval Noah Harari,同時為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and 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作者,日前在衛報撰文,探討沒有工作的世界,人生該有甚麼意義。

全民基本收入:不是福利,是補償

力倡推行全民基本收入者,多以解救自動化衝擊、改善社福系統等理據做支持,而且基本收入一般被理解為「無條件」,不過美國一倡議者 Scott Santens 從其正當性切入,指出 UBI 的本質是讓公民取回應得的社會利潤:「每一名社會人的存在本身已構成對社會的貢獻,我們都是社會的持份者,有權分得從社會而來的財富。」

科技真的讓社會愈不平等?

全球貧窮率在近 30 年來逐漸下跌,但除了患貧,世界更患不均,尤其是在較富有的已發展國家。科技一方面提升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取代了待遇好的藍領工作,他們只能轉為投身相對較低薪的零售及服務。科技發展掀起了促成貧富懸殊的論戰。

加拿大全民派錢 迎自動化衝擊

芬蘭年初率先派錢試行全民基本收入,除了歐洲多國躍躍欲試外,加拿大試行派錢也勢在必行。早前通過方案的安大略省政府,打算於今年春季在省內 3 個城市試行,幫助受自動化影響削減職位的城市。負責推動計劃的政府部長 Chris Ballard 指:「自動化正在改變人類的工作性質,是時候考慮基本收入之類的對策了。」

【短片】機械人登陸美國 接管外賣速遞

機械人(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已逐步實現,現時機械人已能做到送外賣、送餐等工作。低技術、甚或是厭惡性工作由機械人取代,理應感到高興,但原先工作的人類可以幹甚麼?如此問題,特別是已發展國家,除了推行「全民基本收入」外,還有沒有其他方式,例如轉型職業的再培訓,還是其他方法協助?

【短片】人類史十大富豪 Bill Gates 都排尾二

Bill Gates 是首富?太悶了!如果把時間拉長,不用分那麼細,可以發現從來要累積財富,都是從佔有土地和原材料開始,而且許多都是君主、皇帝,操控著整個國家的財富。平凡人如我們,想像不到要那麼多錢可以幹甚麼,但第 6 位卡內基的胸襟和視野,也是我們完全想像不到,直教世人佩服。

來到亞洲?印度也想「全民派錢」

2017 新開始,由派錢做起。芬蘭正式試行「全民基本收入」(UBI)計劃,看失業者每月甚麼不做也能「袋袋平安」,會否增值自己充實生活。歐美多國近年亦積極討論和推動 UBI,希望一併解決貧富不均、全面自動化、精神壓力過大等問題。反觀亞洲,UBI 多被視作天方夜譚。唯一例外的,是全球人口第二大的印度。近日就有經濟學家透露,印度將於本月發表報告,倡議實試 UBI,形容此概念「切實可行」。

「全民基本收入」助人及企業重獲自由

全球經濟結構出問題,貧富差距愈來愈大,低下層缺乏向上流動機會,香港在這方也挺全球化,絕對追得上潮流。此時,矽谷重提「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歐美迴響巨大,因為大家百寶出盡,仍無計可施。不過反對聲音認為此法純屬虛想,人人派錢只是安撫被遺棄的工人,最終只會加重國家財政負擔,加上科技轉型尚未成熟,要談也實在為時尚早。但如果現有方法行得通,就不會有新倡議,這些所謂弊處,是不是真的存在?而香港不論經濟政治皆陷死局,是不是也是時候諗吓?

芬蘭實測:派錢可減失業率?

「全民基本收入」(UBI)這個「人人有錢收」的概念,近月來議論紛紛,但都是只聞樓梯響。瑞士想要進行實測,但遭公投否決;加拿大兩地通過試行,卻不是未定金額,就是未有資金。芬蘭倒是順利跑出,在上周獲得國會授權,元旦開始就測試人性:當政府每月送你一筆錢,夠你衣食住行所需,你還願意上班進修,增值自己貢獻社會嗎?

可行嗎?加國小島試行全民基本收入

隨著人工智能發展成熟,電腦吞併人類工種似乎指日可待。不少人視全民基本收入為最佳對策,由電腦擔當單一工作,人類拿著基本工資悠然尋找更高層次的人生意義。繼芬蘭擬定來年試行後,最近以漁農業為主的加拿大省份愛德華王子島,也決定嘗試每月給人民派錢,為的卻是全面取代社會福利。

懶惰救世界

現代文明視辛勤工作為美德,不過這種想法--一如勤勞小蜜蜂的老套寓言--原來只有小學程度,而且十分危險。科學家斯馬特(Andrew Smart)「閒散的藝術與科學」(Autopilot: The Art and Science of Doing Nothing)一書從腦神經科學角度出發,指出人類其實在最懶閒的時候最有創意,而追求高效的密集工作與癲癇症無異,窒礙健康發展之餘,摧毀人類也摧毀地球。在一片營營役役的糖衣炸彈中,只有懶惰才能拯救世界。

派錢救經濟:全民基本收入

「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由來已久,概念早自 18 世紀,馬丁路德金、佛利民及尼克遜均曾採納,不過今日仍未付諸實行。倡議者眾,批評者更多,認為派錢會養懶人,無心工作,摧毀經濟。然而,全民基本收入不只是福利措施,更是經濟政策,尤其適切今日世界的經濟困局。芬蘭、瑞士、加拿大等國家現正積極考慮,或者「派錢時代」即將要降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