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共110篇|

2023 最佳表現經濟體竟然是……希臘?

今年年初,不少分析師都警告全球經濟衰退,來到年底,世界經濟卻意外有回暖跡象,全球 GDP 增幅達到 3%。一直為高通脹苦惱的央行似乎看到曙光,不但就業市場保持活力,通脹開始回落,股市表現也有改善。當然,上述描寫不適用於所有地方,「經濟學人」整理 35 個主要富裕國家數據,發現經濟表現最佳的國家同樣出人意表。

薯片公司如何決定口味?

1948 年英國零食公司 Walkers 開始生產薯片,1989 年被美國百事公司收購,旗下 Frito-Lay 目前在超過 200 個國家銷售 Lay’s 薯片和 Doritos 墨西哥脆片等產品,更不時因地制宜推出不同口味。例如,泰國有售的一款千層麵口味薯片,在意大利卻並沒上架,後者的口味選擇亦較少。英國「衛報」走訪 Walkers 的萊斯特總部,探討他們如何決定全球的薯片口味。

印尼 TikTok Shop 重開是否好事?

TikTok 近日同意以投資總額 15 億美元與印尼 GoTo Group 成立合資公司,TikTok 的印尼網上商店業務將與 GoTo 的電子商務部門 Tokopedia 合併,讓 TikTok Shop 換個形式重返印尼市場。TikTok Shop 近年在印尼掀起電商和「直播帶貨」熱潮,卻因政府禁令而暫停運作,如今重開,對當地企業和經濟是否好事?

NBA 轉播權之戰:串流平台要進來了……嗎?

NBA 全新賽季上月 25 日開鑼,由丹佛金塊主場對戰洛杉磯湖人,但場外消息似乎比場內比賽更受關注。現有轉播權即將到期,NBA 賽會正在洽商未來賽季的轉播權,由於愈來愈多觀眾透過串流平台而非付費有線電視觀看直播體育賽事,外界正猜測 NBA 轉播模式會否革新,引入科技企業加入轉播,而這些協議將如何改變觀看比賽的方式、影響美國媒體未來?

中國電影市場:愛國主義題材熱度不再?

今年國慶檔期,多部電影在中國上映,但陣容最強、製作成本高達 6 億人民幣的愛國主義電影「志願軍:雄兵出擊」票房不如預期。分析認為,中國影迷對這類電影開始感到疲勞,題材缺乏新鮮感,且疫情過後,他們傾向反映日常生活的作品,而不再是「長津湖」或「戰狼 2」般的中國式英雄大片。

【專訪】香港 ESG 市場報告:上市公司最少十年,才能追上港交所新規要求

香港永續策略顧問有限公司(HKSSA)上月發表「ESG700+ 香港 ESG 披露概況調查」報告,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假設 50% 的上市公司每年投入 1.3 億元港元,估計市場最少需要 10 年時間,方能基礎達到港交所根據 ISSB 框架而修訂的 ESG 新規。HKSSA 董事林鐸靈接受 *CUP 媒體訪問時表示,希望透過此報告收集聲音,向港交所反映市場狀態,看看港交所會否進一步回應,或存在修訂空間。

日本人獨自吃飯,食得更少

外國人到日本旅遊,有時會覺得日本食物分量較細,畢竟飲食文化和習慣不同,本地人眼中的正常餐食,對他國人來說或者未能飽腹。不過另一方面,日本人確實愈吃愈少,民眾人均卡路里攝取量從 2007 年的 1,911 卡路里,輕微下滑至 2017 年的 1,907 卡路里,原因可能與人口老化、獨居生活人數增加有關。

比亞迪攻不下日本市場,進軍歐洲也受阻

中國電動車生產商比亞迪近年拓展海外市場,其推出的 Dolphin(海豚)電動車系列在香港掀起熱潮,並計劃在日本市場銷售,但日本一直是比亞迪難以攻下的市場,旗下 Atto 車款今年在日本只賣出 700 輛。而歐盟對中國補貼電動車展開調查,將對電動車行業帶來甚麼影響?

漫天烽火,烏克蘭樓價不跌反升?

受俄羅斯入侵影響,去年烏克蘭經濟萎縮 3 分 1,通脹率升了 4 分 1 以上,需要仰賴西方社會的數十億美元資助來替政府買單。但戰事持續至今,僅得靠近前線的東部和南部地區樓市重挫,反觀西部的樓價增幅高達 75%,就連首都基輔北部的樓房也熱賣當中。為何漫天烽火之下,地産交易如此旺盛?

誰令(永久)鑽石跌價?

鑽石除了美觀,還具投資價值,惟市場欠缺透明度且可用寶石種類繁多,難以獲得長期價格數據。荷蘭蒂爾堡大學曾於 2015 年發表論文,分析每年數千次拍賣,發現 1999 至 2012 年間鑽石平均回報率與股票和房地產相若,持有者每年可賺取約 8% 的可觀收入。但最近跡象顯示,鑽石的豐厚回報不再穩定。

電動車大混戰展開,比亞迪還能留在「勝利組」?

比亞迪在 2022 年度財務報告中,刷新了歷史最高的營收和淨利。純電動車(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累計銷售超過 185 萬輛。而它信心滿滿,為 2023 年所設定的目標,是總銷量最多達到 360 萬輛,等於要翻近 1 倍。如果像過去比率一樣,純電動車佔新車銷量將近一半,那光是純電動車就將達近 180 萬輛。這個目標是否可能實現?

甚麼時候到了「房地產泡沫」?

在千禧年代,寬鬆的貸款標準和次級按揭,導致一場房地產泡沫,重創美國各地、特別是一眾中產階級家庭。而在此之前,1997 年東南亞貨幣危機引發房地產泡沫爆破,很港人至今記憶猶新。一旦樓市泡沫爆破,負資產個案會隨即暴增,對受害家庭的影響可以代計。Business Insider 就解構何謂房地產泡沫,讓一眾投資者小心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