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數年,香港公關界預計會開始迎來不少大項目,商機遍地。皆因香港經濟騰飛始於上世紀 60 年代末,當時百業興旺公司數量急升,各類民間機構亦開始增多,到了今日,許多老牌大企業和機構就將陸續迎來 50 周年金禧慶,有些機構甚至迎來百年大慶。
形象工程
|共7篇|
包大人:選戰又開鑼,形象戰該如何打?
香港選戰連連,立法會九龍西補選 11 月 25 日舉行,近日陳凱欣、劉小麗、馮檢基都已相繼報名參選,火辣選戰正式開鑼。選舉工程當然牽涉長期的佈局擺陣、數據分析和合縱連橫,不過最後關頭,形象工程亦至關重要。那選戰該如何打?
包大人:為城市做公關
政府推出「香港品牌」計劃的失敗之處,重點不是全在於標誌的設計,而是政府沒有給予這個標誌及品牌一個充分的解釋。首先,一個標誌是不足以囊括一座城市的核心價值和特色的,它的背後往往需要有大量的宣傳活動來支持,增加大眾對標誌與主要訊息的聯想。
包大人:與民同樂的公關
與民同樂的公關其實比想像中容易,只要一切從簡,真心真意地回饋市民,不要想事事賺盡,相信當中得到的回報會在比想像中更多。
包大人:從補選看五大致勝之道
塞車,是因為車太多;而勝出立法會補選的背後原因,不單是「票夠多」這樣純粹,內裡還涉及很多精密計算。現在,就讓我們來盤點五大致勝之道。
希特拉要上位 自創德國救星人格
1923 年夏天,縱使當時德國的政治經濟亂局及國內情緒,有助時為納粹黨黨魁的希特拉實踐野心,國內並沒有人認為他是德國應許的政治領袖,甚至對希特拉此號日後驚天動地的人物毫無認識。這是希特拉自己的錯,在 1923 年前,他十分抗拒宣傳照片拍攝、少讓外界了解他的過去生活,所以無論他演說有多動聽煽情,他的人氣還是限於瓶頸 —— 為了突破此困局,希特拉決定自創另一「人格」,重塑公眾形象,說服人民他是國家民族救星。
中國出口文學:揚威到非洲了?
對於中國和非洲關係,傳媒多聚焦於兩地貿易、經濟投資及援助等方面,金錢輸送背後,中國在「文化出口」上同樣不遺餘力,倫敦國王學院比較文學及英語系的教學研究員 Catherine Gilbert 最近發表的文章,就描述了中國如何在非洲推廣中國文化,期望以中國文化堵截西方國家的文化壟斷,在文化領域成為超級大國,而中國文學翻譯就在其中身負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