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現為全球下載量最多的應用程式,但在美國這個最大市場及其他西方國家,以至於非洲大片地區,正面臨禁令威脅。為了擺脫困境,這個中資社交媒體已把總部遷至新加坡,著眼於擁有近 7 億消費者的東南亞市場。「經濟學人」分析,TikTok 涉足當地的電商大戰,將令其他對手付出高昂代價。
中國
|共1459篇|
曾詩敏:抵達杭州亞運,準備迎接開幕
筆者常道,體育是看一個地方的一扇窗;舉辦一個大型運動會,往往是該地方展示自己,也是外來者感受該地方的大好機會。落地杭州兩天,感覺亞運在這個城市的氣氛很濃厚。
陶傑:為甚麼「馬歇爾計劃」中國無法複製
中國的「一帶一路」,十年前康熙大帝式的藍圖,背後沒有成熟的經濟學家,也沒有盟國協商合作。中國單方面的撒幣,沒有美國在戰後的道德高地,也沒有美國戰前的雄厚經濟實力。
陶傑:為甚麼蘇聯的成績優於中國
今日的中國,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在南中國海單方面宣佈新疆界,也是參考了史太林的經驗,但可惜效果和成績有點差距。
比亞迪攻不下日本市場,進軍歐洲也受阻
中國電動車生產商比亞迪近年拓展海外市場,其推出的 Dolphin(海豚)電動車系列在香港掀起熱潮,並計劃在日本市場銷售,但日本一直是比亞迪難以攻下的市場,旗下 Atto 車款今年在日本只賣出 700 輛。而歐盟對中國補貼電動車展開調查,將對電動車行業帶來甚麼影響?
處理水成日本旅遊業「脫中國」契機
雖然中國早前宣佈重新開放赴日旅行團,惟自東京電力公司宣佈釋放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便有指選擇日本作為目的地之內地旅客減少。原本預計當地旅遊業會受打擊,但據「產經新聞」報道,失去中國遊客影響其實有限,因其他國家旅客仍持續訪日,業界更希望藉此脫離對中國的過度依賴。
G20 印度戰略:「新香料之路」抗衡「一帶一路」
在普京和習近平缺席下,G20 峰會週末結束,以東道主印度的收獲最豐厚。印度不但鞏固作為發展中「南方世界」的領導角色,還趁機宣佈建立印度、中東與歐洲經濟走廊,通過鐵路和海路連接,以「新香料之路」(New Spice Route)抗衡以絲綢之路為靈感的「一帶一路」。
【製造大國】國內賣不完的車,傾銷海外又贏
中國經濟放緩,國內消費者支出減少,眾多產品都在出口市場失利,唯獨汽車業出口增長強勁。自俄烏戰爭爆發,中國車廠通過火車出口汽車,已在俄羅斯市場一躍佔據主導地位。如今在東南亞、澳洲、南美和墨西哥,中國汽車的市場份額亦顯著增長,並以廉價的汽油車為主。究竟是甚麼原因推使中國汽車出口一枝獨秀?
Ryan Fung:中國新能源的稱霸和擴張
舊經濟世界由石油推動,美國、沙地、俄羅斯等石油國家的國際話語權自然大。但來到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年代,中國就希望憑藉掌控強勁的可再生能源基建產能、稀土資源,在世界舞台摻一腿。然而這種「和平崛起」的過程當然不會容易,必定會受到外界各種各樣的政治挑戰,當中 ESG 算是歐美最常用的一招。
Moyashi:福島及時雨
福島核廢水經處理排放後,中國隨即掀起一陣反日潮。日本社會對這波反日行動存在兩大誤解,一是錯把政治事件當作文化衝突和科學問題,二是誤會中國政府是真心反對廢水排放。在新中國的語境中,反日反美運動從來都是社會動員的藉口,而動員則是服務另外的政治目的,其中最常見就是用來轉移視線。
中韓餐飲科技之爭 —— 送餐機械人
餐飲科技應用已是全球趨勢,南韓餐廳則因勞動力短缺及成本等問題,大量引入中國製的廉價送餐機械人,間接觸發一場中韓送餐機械人之爭。
【排放處理水】過千通騷擾電話,真是只為表達憤怒?
福島核電站正式排放經過處理的放射性污水後,針對日本民眾的騷擾行為接踵而來。社交媒體上流傳不少影片,拍下中國人致電到日本食店及機構質問:「你們為甚麼將核污水往海裡頭排?」影片留言全是用戶分享電話號碼,鼓勵其他人跟隨。但滋擾者及被滋擾機構均指,騷擾電話根本並非為了表達憤怒及憂慮。
欲成電動車新王者,比亞迪必須面對的不安要素
比亞迪能否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除了過去一直強調的技術研發和海外拓展作為增長戰略外,還將採取新策略,那就是「品牌的多元化」。
電動車大混戰展開,比亞迪還能留在「勝利組」?
比亞迪在 2022 年度財務報告中,刷新了歷史最高的營收和淨利。純電動車(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累計銷售超過 185 萬輛。而它信心滿滿,為 2023 年所設定的目標,是總銷量最多達到 360 萬輛,等於要翻近 1 倍。如果像過去比率一樣,純電動車佔新車銷量將近一半,那光是純電動車就將達近 180 萬輛。這個目標是否可能實現?
金磚五國集團,可抗衡美國領導的 G7 嗎?
由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組成的「金磚五國」(BRICS),準備今天起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第 15 屆峰會。沉寂多時的金磚集團,似乎在中國領導下重振聲勢,超過 40 個國家有意加入,更有指中國試圖以金磚集團,全面抗衡美國領導的七國集團(G7),但不少評論質疑金磚內部有嚴重利益衝突,要對抗 G7 集團仍然相當困難。
中國送給北韓的熊貓,去了哪裡?
中國向其他國家贈送或出借熊貓,以表達善意或加強外交關係,做法最早可追溯至唐朝。中共建政後亦在 1957 年派出熊貓遠赴蘇聯,到今天不論友國俄羅斯,抑或價值觀截然不同的國家如英、美、日,甚至台灣,都曾經從中國手上接收過熊貓。要數歷來收過最多熊貓的國家,則是北韓,然而當地的熊貓們如今正下落不明。
【南海爭議】仁愛礁衝突,是甚麼一回事?
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及外交官員上週一指,6 艘中國海警船及兩艘民兵船隻,攔截兩艘菲律賓海軍租用、向仁愛礁上駐守菲軍運送物資的民用船隻,中國海警的水砲在衝突中擊中其中一艘補給船。是次衝突位於南沙群島的仁愛礁,是中菲有主權爭議的島礁。1999 年,菲律賓將破舊的登陸艦馬德雷山號(BRP Sierra Madre)擱淺仁愛礁礁石,自此成為兩國仁愛礁主權衝突的導火線,爭議包括菲律賓有沒有承諾過要拖走艦艇。
世界工廠不再,世界的工廠都不在
中國曾有「世界工廠」之名,但近年工資上漲加上其他因素,正流失傢具、服裝、鞋類、旅行用品、手袋等各方面的製造和出口主導地位;西方企業陸續找上印度、越南等地作替代。不過無論哪一個地方都好,那種廉價勞動力大量生產廉價商品的日子恐怕將成過去。「華爾街日報」報道,亞洲各地工廠正努力吸引年輕工人進廠工作,但並不容易。
一場洪水,反映中國城鄉矛盾
暴雨期間,中國官員為保北京打開溢洪道,將洪水從大城市引到人口較少的地方,鄰近的河北省變成首都的「護城河」。有指這個決定導致河北涿州的洪水泛濫更加嚴重,引起民憤,也顯示出中國城鄉之間的矛盾。
【晶片法案一週年】美國晶片製造業復興了嗎?
在中美新冷戰下,拜登去年簽署「晶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務求要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廠回歸美國。儘管晶片企業對美國確實投資大增,但設廠仍然有諸多困難,有開廠計劃被迫押後。事隔一年,美國晶片製造業真的復興在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