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聊天機械人 ChatGPT 近來引起學術界爭議,除了擔心學生借 AI 生成論文魚目混珠,亦有學者把 ChatGPT 並列為聯名作者。澳洲國立大學公眾科學意識中心訪問學人 Danny Kingsley 指出,最近接連有國際期刊強硬回應,宣佈禁止 ChatGPT 名列為學術作者,究竟背後衍生甚麼問題?
期刊
|共6篇|
日元暴跌,危及日本學術界
日元持續貶值,旅客歡喜國民愁。日本媒體爭相報道,外國遊人有多踴躍消費,以「特惠價」吃玩喝買。但在日人愛用的社交平台 Twitter,卻見專家學者叫苦連天,只因匯率暴跌令外國文獻大幅加價,有的更漲至 8 萬日元一冊。全國放送協會(NHK)就此探討,本已捉襟見肘的學術界如何再受經濟所累。
Moyashi:粵文次世代
雖然他們或會失敗,但若其中有少數會開竅,就已經算是成功。「完成」或者是集體的事,但「突破」通常都是個體的成就。完成一千個平庸的任務,目的是尋找那一個能夠突破的先驅。
醫生的幽默 —— 怪誕研究精選
作為醫學研究權威,「英國醫學期刊(BMJ)」每年聖誕都有特殊的慶祝傳統:一整期專刊輕鬆的論文作年度聖誕特輯,30 年來花樣百出只為博君一笑。以下是其中 5 個 BMJ「聖誕發現」,且看你能否理解科學家們奇怪的笑點?
「同行審查」造假 中國論文被撤回數居冠
科學期刊及論文接連爆出造假醜聞,令科學研究信譽成疑。上月底科學期刊「腫瘤生物學」宣布撤回 107 篇集體造假的中國論文,也引起對中國學者信用的關注。專門報道論文被撤情況的「Retraction Watch」翻查舊帳,2012 年至 2016 年期間,發現中國論文因同行審查環節造假被撤數居冠全球,遙遙領先其他國家。
山寨學術期刊造假術
在資訊流通無遠弗屆的時代,任何識字會上網的人只要找到平台都可能天馬行空寫出影響深遠的假新聞。如今假資訊更不限於時事新聞,更有在山寨期刊中冒起的苗頭。最近老牌學術期刊「自然」就刊登一篇論文,講述一群科學家偽造身份放蛇,向各家期刊自薦做編輯,測試它們的可信度和 fact check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