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烏人的民族認同感有增無減。但以蘇聯時代為背景、獲俄府資助的犯罪劇集「小子的話:瀝青上的血」(Слово пацана. Кровь на асфальте),最近卻通過盜版網站和 Telegram 頻道,「攻佔」禁播俄語節目的烏國,成為當地網上觀看次數最多的連續劇,年輕人尤其著迷。更耐人尋味的是,俄烏兩國官員都想禁播此劇。
文化
|共107篇|
從抗拒到習慣:口罩已成美國社會一部分?
有別於疫前「無病也戴罩」的亞洲人,美國人以往甚少接觸外科口罩,戴的人不是醫護人員,就是在派對假裝醫護。直至疫症爆發,政府頒佈口罩令,在全國各地引起爭議、指責和蔑視。不過「美聯社」發現,來到 2023 年盡頭,口罩並未徹底從當地消失,反而融入到美國社會當中,成為部分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沉沒的公共記憶 —— 1933 年關閉的香港大會堂博物院
近日,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計劃重整科學館和香港海防博物館,而沙田文化博物館亦可能被「殺館」。1962 年香港博物美術館(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藝術館前身)成立,過了半個世紀,香港辛苦經營出的世界級博物館體系將何去何從,仍是未知之數。而我們今天所擁有的,其實也經過很多偶然與掙扎。索邦大學 Daphné Sterk 就在 Museum History Journal 講述香港大會堂博物院的故事,那是香港第一所公共博物館,卻彷彿在公共記憶中完全消失。
【愛在左右】彭志銘x林曉敏 兩代文人訪新亞書院舊址
來到第二集,兩人走到桂林街新亞書院舊址,細說 50 年代新亞書院創校辛酸史;又分享一代宗師葉問,曾在深水埗度過的艱苦歲月。
為何真人 NPC 成為 TikTok 另類直播?
如果你觀看 TikTok 用戶 PinkyDoll 主持的直播,很快你就會聽到她說:「Ice cream so good」(雪糕真好吃)、「Yes Yes Yes」,而且不斷重複,令人一頭霧水,但其實她每次說出這句口號,便會得到報酬。PinkyDoll 實際上是在模仿電子遊戲中的「NPC」 (非玩家角色),以吸引網友。近來,愈來愈多網紅在直播中模仿遊戲 NPC 的動作和神態來宣傳產品,成為新式另類賺錢途徑。
【時代的眼淚】日本圖書館拯救遊戲盒帶
盒帶(卡匣)遊戲是一代人的回憶,也是日本流行文化開始鼎盛的象徵。過往主力保存書籍、雜誌、黑膠唱片及其他藝術文化內容的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現正在努力拯救這些逐漸消失的舊電子遊戲,以好好保存他們曾引以為傲的流行商品。歐洲及美國的博物館更已搶先一步,收集到的數量甚至比原產地多。
【尚未完場之五】曇花一現:遠東音樂經理協會
由祁凱達與徐岱靈聯合執導的電影「尚未完場」通過猶太商人歐德禮(Harry Odell)一生,追憶香港的變遷。歐德禮在戰後投身娛樂事業,創辦萬國影片公司,興建璇宮戲院,邀請世界級樂手來港獻技,被視為香港第一位大娛樂家。其實香港的故事可以放諸亞洲冷戰經濟史來閱讀,一班亞洲音樂家就組成「遠東音樂經理協會」(Impresarios Association of the Far East)作國際交流。
二百年不變,俄羅斯再次邁向文化荒漠
前沙俄首相斯托雷平曾言:「在俄羅斯,每 10 年一切皆變,同時 200 年來一切都不會改變。」在沙俄時期,反抗沙皇的人會被流放西伯利亞;到蘇聯,人們可能會因發表個人意見而被送到古拉格。在今日俄羅斯,公然反對總統普京攻打烏克蘭的人,也將面臨類似命運。
塞內加爾國菜消失,全因過度捕魚?
塞內加爾有道著名國菜 Thieboudienne,由魚肉、米飯和番茄醬組成,傳統上會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這道菜,魚亦是塞內加爾文化的一部分。這道菜的首選品種是青銅石斑魚,但過度捕魚令西非海岸的魚類資源逐漸減少,當地漁業已面臨崩潰,日常生活中吃魚的機會大減。有營養學家認為,青銅石斑魚消失,不僅意味著失去國家象徵,亦導致國民失去一種關鍵蛋白質。
南韓 Kpop 新趨勢?元宇宙建虛擬女團
近年元宇宙成為大熱話題,文化產業也開始走入元宇宙的世界,南韓娛樂界正在探索各種可能。南韓公司 Kakao Entertainment 與遊戲開發公司 Netmarble 最近合作,推出首個完全在元宇宙創建的虛擬女團 Mave:,Kpop 與虛擬世界的結合,會否成為未來趨勢?
曾詩敏:城市定向這回事
不知道大家對九龍城區有多熟悉,也不知道大家有多了解那一帶原來有不少古蹟。聖誕期間,我參加了一個定向活動,可以體驗一番,也透過運動認識自己並不陌生的地區。
Moyashi:文化考古博物館
如果能夠分開負責的領域,「歷史博物館」專門展示考古資料和地區性的歷史;「文化博物館」專職大眾生活與流行文化,本應是適合的安排。現在無緣無故弄個「流行文化館」,實質又處於民俗和歷史的邊緣,不如稱作「文化考古博物館」更好。
你的臭味,我的滋味:何以某些食物極具爭議?
天下之大,美食奇多,偏偏有些東西一端上枱卻叫人吵足半天,爭辯那是佳肴還是垃圾。芫荽、榴槤、臭豆腐甚至乎薄荷味雪糕,此類評價兩極的食物,能令情侶好友瞬間「決裂」,也可使陌生人同聲同氣。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就邀請專家,剖析我們這些愛恨分明的感覺,到底從何而來。
網上瘋傳 #Swedengate,對該國帶來甚麼打擊?
最近,一名網民在 Reddit 討論區,談及自己曾在瑞典友人家中作客,至晚餐時段,友人竟吩咐他獨留房裡等候,好讓自己先和家人進餐。此帖隨即在網上瘋傳,不但演變成民族個性與各國待客文化的爭論,還揭示了散播虛假信息的破壞力。
迷失在多重宇宙:外地人的香港印象
在宿舍附近,有一家新鮮蔬果檔,檔主是阿爾巴尼亞人。檔攤的蔬果比超市還要便宜得多,我每幾天就幫襯一次。初時,檔主都很熱情的跟我說一些我聽不明白的普通話,而我通常都沒有回應。有一次,我終究忍不住澄清其實我的母語不是普通話,他很驚訝問我不是中國來的嗎,我回應是香港,他好像恍然大悟,跟我說了一聲:「Konnichiwa(こんにちは)」。這種哭笑不得的情況,經常都發生。
紳士大哥:移民外國如何由二等公民進化成一等公民?
某些人口中的「二等公民」,說來說去,不就是「因為無錢所以要做下欄工作」。說著這些話的,包括身上早拿了別國護照的既得利益族群,或是沉迷於民族主義但經濟條件差得沒選擇餘地的守舊者。這些人所認識的「生活」,就是在每一件事都標上價錢牌,生命就只剩下單純的金錢數字。
非洲也有狂歡節:傳統文化與抗爭歷史之糾纏
提到基督宗教節日,很多人會想到聖誕節和復活節,其實,很多國家還有另一個大型節慶「狂歡節」(Carnival),主要是讓教徒在四旬節守齋前盡情享樂一番,時間大約為每年的 2、3 月,視乎各地的習俗和曆法。在殖民主義時期,西方列強把宗教節日帶到世界各地,當中巴西狂歡節就舉世聞名。這次要介紹的是畿內亞比紹(Guinea-Bissau)狂歡節,了解當地傳統文化與抗爭歷史如何交織。
呂嘉俊:如果通菜街還可以種通菜
一條街一片土地背後藏有很多事情,植根了一套文化意義。要消滅一個地方,抹走歷史,在泥土面鋪上石屎,改一個新名字,那都是表面工夫;最重要是,令他們再吃不到自家土地種出來的蔬菜,人沒有根,到哪裡都像流浪。
Moyashi:純粹天然,絕無人工成分
如果企圖從當代俄羅斯中獨立,發展以自國為基礎的文化歷史身份認同,就等同基於人造文化的極端民族主義,那麼基於俄羅斯中心的光復論,就是另一種自我證實的人造虛妄了。
史前不列顛群島的巨石陣世界
位於英國威爾特郡埃姆斯伯里 (Amesbury)的巨石陣,建於新石器時代晚期;除此之外,英國還有其他史前石陣遺址。大英博物館本月 17 日開始的展覽「巨石陣的世界」,便揭露公元前 4,000 至 1,000 年之間,英國、愛爾蘭以至歐洲大陸社區,如何共享巨石陣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