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性

|共4篇|

1922:現代文學的起源?

時間本來無窮盡亦無意識,「現代」的誕生,意味與過去決裂,粗暴截斷時光之流,自此世界分裂為二:一個現代,一個前現代。西方文學史上,也有所謂現代文學,題材筆法與「古代文學」之迥異已有公論,至於起源之時,則未有定論。有說是法國象徵派詩人馬拉美晚年詩作「骰子一擲」面世之年(1897),亦有指是普魯斯特巨著「追憶似水年華」付梓一刻(1913),英國作家吳爾芙則認為 1910 年 12 月前後,「人性突然改變」。最新挑戰者來自美國文史學家 Bill Goldstein,新作 The World Broke in Two 以 4 位英語作家的文學歷程為佐證,宣稱 1922 年是現代文學的起點。

陶傑:another night is over

窩域(Warwick)大學前英文系主任貝剛思(Bernard Bergonzi)逝世,衛報刊出他的訃聞(Obituary)。在 Warwick 的時候,貝剛思是明星級教授,主講現代美國詩人艾略特 (TS Eliot)。當年貝剛思講艾略特,已經盡量遷就學生,他穿一件舊灰西裝上衣,領帶永遠深藍,講課時喜輕輕揮拳強調出口成文的節奏,但他的課能聽懂 7 成,再由他的導讀能了解艾略特 7 成,已經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