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多就一定能提供好教育?其實用得其所,反而能令學生進步。在跨國評估學生能力計劃(PISA)中,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憑藉經過精心設計的教育制度,撃敗歐洲各國學生,在全球排名位居前列。
教育
|共221篇|
迂迴語言講數字,腦筋要多轉彎?
世上大多數文化皆使用十進制,系統將數字 0 至 9 排列、數到十後再數到百,如此類推。中文裡的「六十三」就是六十加三、「七十七」就是七十加七,看起來一目了然。然而,諸如一些歐洲語言命名數字的方法並不如中文般「直接」。
【Soul Monday】孩子學習行善,由捐髮做起
教孩子培育善心,乃為人父母之責。但子女年紀太小,能力自然有限,如何讓他們亦可身體力行,親自為社會出一分力?日本多間機構推動親子捐髮,讓小朋友和家長一同蓄起長髮,然後剪下來送給因病而為頭髮苦惱的兒童。近日在九州,更出現最年幼的參與者 —— 只得兩歲的小妹妹。
當祖父母,需要上課嗎?
今時今日的父母面臨各種教養問題,所以有言做父母也要「考牌」,才可教出相對正常健康成長的兒童。但不少祖父母也要幫助照顧年幼孫子孫女,那麼,成為祖父母也需要專業意見嗎?美國已開始出現相關工作坊及課程提供幫助。
伍常:令人懷念的大學校長 —— 蔡元培
除了教育上的貢獻,蔡元培先生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或許是在民國初年的國難時刻,仍然堅持以「美育救國」的主張,並提出「要將書法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文盲長者,患腦退化症風險高 2 倍
識字與否,與晚年健康可能有關?上週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幾位科學家於期刊 Neurology 網絡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文盲長者患上腦退化症的風險,或會較一般老人高出 1 倍甚至 2 倍。為何目不識丁會令失智的機會率增加?
前仆後繼,無畏無懼的學生記者
美國新聞業步入寒冬,但有賴現任總統對記者的「支持」,加上充斥全球的假新聞,催生了新世代入行的決心。美聯社報道,多間大學指報讀新聞系的人數,在緩降多年後止跌回升。學生記者積極裝備自己,終日在編輯部摸索學習,但他們尚未入行便有同樣難題。
【短片】語文陶話廊:真正的通識是甚麼?
「反送中」運動持續至今,有聲音狠批通識科「將政治帶進校園」,教育局更指長遠會考慮將課本強制送審。今集「陶話廊」,陶傑就再談通識。通識 —— Liberal Studies 一名的真意,到底是甚麼?又,怎樣的問題才像「通識」?
拒跟黨走,在家自學的中國學生
在家自學(home school)是一種非主流的教育模式,在西方較為普遍,放眼中國則鮮有聽聞。不過,「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2017 年,北京有智庫組織估計,全國約有 5.6 萬名學生接受在家教育,比 2013 年的數字增加 3 倍。英國「經濟學人」記者走訪內地多個城市,報道在家自學者在中國的掙扎。
【短片】語文陶話廊:學高官答通識
「反送中」運動令人們再次聚焦通識科,有人將今日局面歸咎於通識,甚至有內地節目主播批評通識教材「煽動抗爭」。但「通識」就必然反政府嗎?今集「陶話廊」,陶傑再次回帶 2019 年 DSE 通識題,看看如何在「保育」一問上,幫政府解畫。
延遲中學返校時間,是福是禍?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上週初通過一條史無前例的法案,將初中和高中學校的上學時間,分別定為早上 8 時和 8 時半後,並在 2022 年 7 月 1 日起試行 1 年,觀察成效。近年有不少研究指,延遲上學時間可改善青少年的健康和學習質素,甚至能節省國家開支,但這個以學生利益出發的「善舉」,仍有隱憂。
CASIO 最暢銷商品:不是 G-SHOCK,而是計數機
說到 CASIO 這個品牌,電子錶 G-SHOCK 絕對是其招牌貨。耐摔兼型格的設計令其聞名於世,銷量及利潤分別佔全公司的 30% 及 20%。不過,CASIO 的重大支柱,其實是科學計數機及電子辭典等教育相關產品。在少子化的時代,何以面向學生的產品反而暢銷全球?
家長查閱子女成績成癮?
在凡事由數據先行的年代,對家長來說,能夠隨時隨地查閱子女的課業成績,預防其學業走下坡,無疑是吸引的工具。但當美國實時檢查學生成績的系統開始普及,家長卻要思考,全天候監控學生成績,會否成為病態行為?
【短片】語文陶話廊:香港通識教育早應「收檔」?
6 月以來,香港因「送中」條例引發逆權運動,局面一發不可收拾,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將問題歸咎於通識教育的失敗。今集「陶話廊」,多年前曾預言香港通識教育要「收檔」的陶傑,就跟大家再談通識。
柬埔寨不只有吳哥窟,還有矽谷?
提到柬埔寨,你想到的是遊客趨之若鶩的世界遺產吳哥窟,還是令人聞之色變的金三角販毒?無論如何,你一定想不到,這裡一間名為 KIT(基里隆科技大學)的學校,正向美國 MIT 與史丹福大學看齊,默默培育著東南亞最多的理工人才。
【短片】語文陶話廊:進入文字獄時代 該如何自保?
近日,香港一間中學的校內工作紙有題目激發政治爭議。今集「陶話廊」,陶傑會分析這道填充題,跟大家一起辨惑。身處杯弓蛇影的時代,在中國式文字獄的陰影下,教育者應如何自保?
救世軍:共倡社會共融
在救世軍油麻地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的一個活動室中,一班小朋友正在畫和諧粉彩畫,抒發自己的心情,畫畫之餘還互相「打鬧」、嬉戲,氣氛融洽。這班小朋友被香港主流社會標籤為「少數族裔」,更普遍的是「南亞裔」,只因為他們的外觀、膚色及所屬族群跟香港主流社會的人不同。
光復巴黎 75 週年:新博物館細訴反納粹抗爭史
1944 年 8 月,法國反抗軍血戰巴黎街頭,在盟軍支援下擊敗納粹德軍,藍白紅法國國旗再次飄揚。在此光復巴黎 75 週年時刻,一座全新的博物館即將開幕,透過展出戰時巴黎人的生活用品,細訴當年法國人反納粹的抗爭史。
【終身學習】工種尚未存在,兒童就要為此準備
小朋友長大後要找到工作,或要從小準備,因為他們面對的,可能是現時尚未出現的工作。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現今全球教育正為快速變化的數碼職場做好準備,提供以技術主導的學習環境及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