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

|共50篇|

【那年盛夏】反烏托邦遊戲,如何令人著迷?

電視劇「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大結局,殺人遊戲的謎底終將揭曉。過去早有類似的影視作品,由「大逃殺」、「飢餓遊戲」、「今際之國的有栖」到「魷魚遊戲」,故事角色同樣被迫參與「反烏托邦遊戲」(Dystopian Games),在殘酷規則下自相殘殺。有學者研究指出,這類作品吸引觀眾的,不僅是對現實競爭的隱喻,還有對現代社會病徵的診斷能力。

陶傑:法國黑暴為何有恐怖主義的本質?

法國發生大暴動,引起國民普遍反感。他們不明白:以法國豐厚的社會福利,人人平等的教育和醫療機會,漫長的假期,全球獨一無二四季分明的好天氣、好土壤、紅酒與美食,是連英美澳洲等英語國家也羨慕的人間樂土,這些北非和黑人為何還小題大做,藉一個少年被警察誤殺、警察馬上被捕的理由,展開規模瘋狂的焚燒與搶掠?左翼的社會學家,當然將所有罪惡的源頭歸咎於殖民主義。

【*CUPodcast】正視憤怒的根源,為全球經濟另闢出路

近日銀行業掀起軒然大波,大銀行大商家陷入危機,令本就面臨經濟不景、通脹、失業等問題的無數中下階層雪上加霜。身處貧富懸殊、不平等的世界裡,經濟學者 Eric Lonergan 和 Mark Blyth 在「憤怒經濟學」一書中以對談方式,訴說全球經濟的故事,為讀者提供化解經濟問題的方案。

資本主義的未來,會是怎樣的?

過去兩世紀,資本主義推動工業和技術革新,改善了人類生活。但個人短期利益優先也可能損害社會長遠福𧘲 —— 尤其當面對疫症大流行和氣候變化等挑戰時。2020 年一項調查顯示,全球 57% 的人認為現有資本主義弊大於利;經濟學家 Michael Jacobs 與 Mariana Mazzucato 在「重思資本主義」一書中談及它對貧富懸殊、不利創新和社會整體利益等影響;然而西方資本主義未必注定失敗,惟需尋求未來發展方向。

憤怒經濟學:收入上升但生活壓力卻倍增

在過去數十年,人類的科技和生產力不斷進步,很多國家的人均收入都持續上升。按道理,人類社會會走向繁榮安定,可是各國人民卻變得愈來愈躁動,其中在 2019 和 2020 年,世界就出現一波波的示威浪潮。在 2020 年,資深的對沖基金經理洛內甘(Eric Lonergan)和布朗大學國際經濟教授布萊斯(Mark Blyth)就出版了野心之作「憤怒經濟學」(Angrynomics),希望提供答案。

林喜兒:The Boys —— 超級反英雄

超級英雄電影被視為美國精神,近 10 年來更成為主流,票房屢創佳績,在串流平台也自然是受歡迎的類型。超級英雄故事愈趨氾濫,故事情節走向公式化。不過,根據同名漫畫改編、2019 年在 Amazon Prime Video 首播的「黑袍糾察隊」(The Boys)卻像異軍突起,在各個影視評分網站拿下高分數,火速成為該平台成功的出品之一。「黑袍糾察隊」的成功之處,正是在於「反英雄」。

古巴餐桌危機:不可或缺的蒜頭,何以供不應求?

蒜頭是古巴菜不可或缺的調味,其重要程度讓它獲得「白金」美譽。偏偏這種食材,每年只在 1 月收成一次,而當地缺乏化學肥料和殺蟲劑,卻令其難以生長。結果在此共產國家,大蒜就跟其他東西一樣,陷入供不應求的困境。有農民直言:「想在古巴發達?去買些蒜頭吧。」

聰慧資本主義:以市場邏輯解決環境問題

過去 100 年,資本主義受到各種抨擊,有人認為市場資本主義是萬惡之源,帶來剝削和污染,要將之推翻、更替,才可以解放貧苦大眾;也有人堅信資本主義已經是最佳的政經體系。圖盧茲經濟學院總監戈利爾(Christian Gollier)與麻省理工數碼經濟計劃創辦人邁克菲(Andrew McAfee)就大談「聰慧資本主義」(smart capitalism),如何令經濟保持增長之餘,同樣達到減排目的。

Ryan Fung:內地剿「三座大山」 資本主義另闢蹊徑

在 ESG 主導資本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似乎也在進化,不特別追求國際 ESG 標準中、社會(S)因素所提及的勞工權益和種族平等,以及管治(G)因素所追求的透明度和一致性。未來在中國營商,尤其與民生關係比較密切的行業,應重新監管風險,好好適應這個中國式資本制度。

陶傑:「浪跡天地」對馬克思主義的浪漫背叛

比起近四十年前「非洲之旅」的梅麗史翠普,那種殖民主義的浪遊,背景是肯雅,而且有男友羅拔烈福陪同,地位是白人之上的養尊處優。半世紀之後,美國的女性身處「全球化」造就的貧窮的尖端,牛仔片的西部有了另一種詮釋,應該有強大的控訴力量。

美色誘惑 —— 南韓 80 年代反北韓宣傳單張

南韓的「禁止散發反北韓傳單法」將在本月底生效。韓戰停戰以來,韓國人向朝鮮邊境放熱氣球散播宣傳單張的心理戰場面也許不復見。談到反北韓傳單心理戰,80 年代的南韓,曾興起向北韓投放美女照片傳單,嘗試以美人計分散北韓士兵注意力及招降。

經濟學之濫觴:自由競爭理念,啟迪自基督教精神?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於 1776 年出版「國富論」,普遍相信是受啟蒙理性思想啟迪,但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Benjamin M. Friedman 即將推出新書 Religio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卻論證,其提倡的市場自由競爭理念,其實承襲自 17 至 18 世紀的基督新教精神,與社會學大師韋伯主張新教喀爾文主義催生資本主義的觀點相悖。

「共慘」社會主義會帶來上滲貧窮?

已故中共元首鄧小平曾言:「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更不是共產主義」。經過 40 年市場化改革後,中國結合專制主義和有限度的市場經濟,發展出與西方自由主義社會截然不同的國家資本主義。另一邊廂的西方大國,左翼政客如桑德斯和郝爾彬,令社會主義理念變得愈來愈普及,近日美國就有企業家發聲捍衛資本主義制度,指社會主義只會帶來貧窮。

批判不得的中國資本主義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數年前出版著作「21 世紀資本論」,批判歐美資本主義造成貧富懸殊,在中國一紙風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甚至引此為官方意識形態護航。但成為學術明星的皮凱提,去年出版續作「資本與意識形態」(Capital and Ideology)卻備受冷待,中國出版計劃更加觸礁,全因新書的批判焦點,從歐美轉移到中國資本主義的不平等問題。

如何實現經濟民主?

近年全球民主退潮,原因之一,在於資本主義制度滋長社會不均,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加劇階級兩極化的趨勢,同一時間,民主制度卻愈來愈無力解決經濟問題。格拉斯哥大學地區政治經濟系教授 Andrew Cumbers 認為,政治民主赤字多少源自經濟民主赤字(economic democratic deficit),人民無法從現行民主模式掌控經濟,唯有寄望「重奪主權」、「再次偉大」的民粹承諾。他在即將出版的論著勾勒出三大解決方向:個人經濟權、集體所有權及公共參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