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個夏天,Barbie 與「奧本海默」(Oppenheimer)在全球多地上映,雙雙成為最矚目電影,更創下疫後美國票房新高,但荷里活主要電影公司正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暫停於當地上映。無緣與世界同樂,有俄人選擇走到外國觀影,亦有人在國內享受沒有電影的 Barbie 派對。
粉紅色
|共3篇|
林靖風:王菀之「The Pink Room Experience」—— 無色的空間
香港多媒體藝術家及唱作歌手王菀之,在熙攘的銅鑼灣街頭,策劃了一場名為 The Pink Room Experience 的概念藝術展覽,嘗試探討現今的標籤文化對個人身份認同所帶來的影響。
粉紅色的文化史
走過鬧市中的窄巷,粉紅色的霓虹燈管,象徵了廉價和庸俗的色情交易。在 18 世紀的上流社會,罕見的粉紅色衣物,卻曾是奢華風尚的代名詞。幾個世紀以來,社會對粉紅色所代表的意涵產生了巨大變化,它曾經在不同時期被認為象徵女性,代表女權,有時它是色情、媚俗,有時它是高雅,甚至含有犯禁的意味。「所有顏色都有它的指涉,但我認為粉紅色確實是最具爭議性,同時最分裂的顏色之一。它能夠引起人們異常強烈的情緒,無論是好還是壞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