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甚至沒有為了討好今日潮流,而強調一連串金句或所謂精彩的場面。它很淡,但若觀眾代入到,卻會跟角色同喜同悲。
潮流
|共54篇|
Moyashi:在票房榜首上尋找神作是搞錯了甚麼?
「鬼滅之刃」作為一部在主流漫畫雜誌裡連載的王道漫畫,會受歡迎其實並不意外。你質疑一部王道作品為甚麼可以受歡迎,是不是搞錯了甚麼?
Moyashi:善忘造就創意的輪迴
所謂創新,有時只不過是因為遺忘。即使是過去的某種重複,沒有經驗過的人就會視為新事物。
男裝魅力所在:制服?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衣裳是人的「第二張臉」,除了展示品味,也能提升魅力。然而,若細看男裝,便發現眾多設計都有制服的影子,如空軍一號外套、西褲、肩章等。為何男性對「制服風」情有獨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訪問多位時裝設計師,指出箇中原因。
大到不能倒?英國龍頭旅遊公司之死
Thomas Cook 堪稱旅遊業的龍頭公司,擁有 178 年歷史,22,000 名員工,網絡遍佈 16 個國家。其自家品牌酒店及航空公司倒閉的消息震驚市場,主流媒體分析其倒閉原因,除政治局勢、氣候因素、潮流變化等,最主要的原因是 Thomas Cook 過度借貸,以及其門市營運的方式與時代脫節。
阿拉丁、紅白機回歸:「懷舊」有何吸引力?
英國市場調查公司 Mintel 零售分析師 Chana Baram 指出,隨著人們在「美好舊時光」中尋找安慰,復古商品的數量近年激增。「這種現象過去常在服裝及打扮方面出現,但現時更多與懷舊產品相關。」
愛馬仕 182 年的時尚之道:尊重工匠
每款新品不管賣再好都只限量供應,絕不加量生產;唯一一個能把產品做到一上架就升值的,非法國頂級品牌愛馬仕(Hermès)莫屬。
今期流行配飾:書
讀者為何仍不放棄實體書?原因可以有很多:因為好看的封面、翻頁的觸感、看過的頁數累積起厚度、暫時令人離開智能電話等等。看似過時的閱讀方式,對大眾仍是有吸引力。現在出現另一閱讀的理由,就是打扮需要。
無病戴口罩,所為何事?
有病戴口罩,無病也戴口罩,皆因人煙稠密、空氣污染情況加劇,用口罩防病菌防污染,也是人之常情。但更大的原因,恐怕是由明星帶領的風潮,戴口罩已漸成潮流指標。據網媒 Vox 報道,一些公司看準商機,希望令過往以實用為主的口罩,成為時尚配件。
唐明:男人不穿吊襪帶我也很遺憾
如今港男對絲襪尤其是「黑絲」的偏好,幾乎形成了一種 Fetish,可能就是物以稀為貴。的確,譬如男士的吊襪帶,也是一種絕好的東西,卻早在我出生之前就開始淘汰了,相比好友對女人不再穿絲襪的抱憾,我的心情更有如「千里孤魂,無處話淒涼」。
林宇:Cheap 人專用的名牌年代
「撞款就是 Cheap﹗」不少名牌對消費者的心態並非視若無睹,他們也不是沒有盡力去玩他們的秘密遊戲,像是試圖限制產量,甚至推出特別的限量版,當中原意無非都是希望買家不會輕易在街上跟其他人「撞款」。但名牌就是名牌,再限量,牌子也沒有分別,你也不可能把設計弄得太過跳脫以致於連自己的特色都可以擱下。
腰包進化史:從人類古文明到奢侈潮物
「腰包」今日已成為時尚界的新寵,2018 年頭 10 個月,腰包銷量佔了美國配飾產品增長的 4 分之 1。儘管如腰包一點都不奢華別緻,過去出現於街市小販、爬山人士和運動愛好者身上,但今日它確實是奢侈品牌的頭號商品。在 1980 年代,隨著人們日常更喜歡穿運動服裝,以及出國旅遊熱潮的興起。不過,把這股熱潮形容為 80 年代的「潮流復興」,未必完全正確。認為腰包是 80 年代產品,這種觀點是短視的,因為在人類漫長歷史中,腰包的「潮流」有著更史詩般的古老文化。
紅眼:Head Porter 的故事
一「潮」天子一朝臣,廿年過去了,有著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光環加持的 Head Porter,宣佈明年結束品牌。還記得那個跟潮友討論 Head Porter 和 Porter Tokyo 有何微小(到價錢以外近乎看不到)差別的日子嗎?當然,應該還試過長篇大論跟那些不上道的朋友解釋 Porter International 其實只是翻版,對手可能覺得受到侮辱,鬧得不歡而散。我想,就算不叫集體回憶,都叫一個時代的印記了。或者,不少同代人所慨嘆的時代終結,並不是真的那麼懷念 Porter 的斜孭袋,而是那個我們會買 Porter 的時代。
變革中的 Amazon:跨越網購,進軍實體時裝店
網購巨頭 Amazon 落戶歐洲的第一家快閃時裝店,上週正式於倫敦著名的貝克街開業,更一度成為城中熱話,高調標誌著這家全球最大的虛擬購物平台,正打算在英國時裝界實實在在的佔一席位。
紅眼:標準配備的高牆
聽說今天的中國富二代留學生,Crazy Rich Asians 有一套「標準配備」:Off-white 的鞋,Gucci 的 T 恤,還有 Supreme 的聯乘商品。一式一樣的衣著穿搭,照片鋪滿整個社交網絡。當品味的彰顯已被遺忘,今日興盛的正是一種跟訂造校服差不多,按著「標準配備」而花錢的達標式消費。朝著標配圓滿自身,有沒有品味我不知道,畢竟在今日,追得上潮流,一直更新那張標配清單,可能已是種品味。但某程度上,達標式消費比起上一代的炫耀式消費卑微和軟弱得多,買個奢侈品都無法讓你離地三尺,但需要繼續收集下去,因為標配清單上還有很多空格未打剔。買得不夠興奮,不夠多,甚至不夠錢,要挺而走險將視線由官網移到淘寶網,品味以外,他們還有著上流階層的犯賤味。
Amedeo Robiolio:意大利的成功奧秘
意大利時尚品牌在全球各地都大受歡迎:不論是在倫敦、紐約還是香港,你總能在高級商店區找到 Prada、Armani、Zegna、Versace 與 Dolce & Gabbana 等意大利品牌的櫥窗。當你逛完時裝店而想找個地方休憩的話,也不難發現隨處是意式餐廳或咖啡室,可以吃上一口披薩或意粉,呷一口紅酒或咖啡。不禁會自問:這種昂貴的意式痴迷究竟從何而來?
紅眼:如果花樣年華只是一張貼紙
年華不美,花樣則一直記住心中。成長的轉捩點,反叛期的開端,都源於朋輩在路上的無心嘲諷。兜了一個大圈,你才發現大家都沒有很時尚,母親沒有,同學沒有,我更加沒有。有的只是年輕時不知天高地厚,牙癢癢的恨。
男人近年愛留鬚,剃鬚刀生產商陷入寒冬
「小白臉」的時代早就過去了,隨便打開一本男士雜誌,從模特兒、知名歌手或球員的臉上都會發現,不修邊幅、略顯粗獷的鬍子在今日更能顯露男性魅力。審美標準的改變,逐漸令蓄鬍的習慣成為風氣,而且年齡層持續下降。8、90 後的千禧世代,在明星效應帶動下,他們已急不及待想炫耀自己旺盛的男性荷爾蒙,鬍鬚的熱潮回來了。但對剃鬚刀生產商來說,這意味著一個不景氣時代的降臨。
豹紋情意結:征服者、萬人迷到淫娃毒婦的想像
城市之中,真正捉摸過獵豹的人不多,然而,有的可能是滿街的豹紋著物。有人對一身豹紋打扮情有獨鍾,有人則嗤之以鼻,極度抗拒。這種奇特的愛恨交集現象,還有人類和豹之間似遠還近的連繫,吸引了美國舞蹈家兼作家 Jo Weldon 的興趣,在新作「狂熱:豹紋的歷史」中,就描述了豹紋圖案的起源、演變,及時至今日作為一種時尚元素,它對個人形象的建構。事實上,早在今日被數以萬人前呼後擁的國際歌星和荷里活演員之前,埃及女神 Seshat 在流傳下來的雕刻和畫像中,就已經身披豹皮。
紅眼:中國李寧,萬里長城
中國李寧在巴黎時裝週的驚艷演出,連時尚雜誌 Vogue 都大讚。儘管有人覺得土氣,似紅軍復辟,民工再現,但在這個 Virgil Abloh 都能入主 Louis Vuitton 的時代,貴俗之間界線模糊,張揚的醜才是突出之道。不再以老翻 Nike 標誌為主打的中國李寧,會潮出甚麼新景象?除了簽下籃球明星 Dwyane Wade 之外,原來也積極跟內地潮人聯名,對方是去年「中國有嘻哈」的冠軍。喔,「靳是霧都」的 G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