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

|共61篇|

韓國青年看「農情家園」—— 過時的移民觀,時髦的懷舊風

電影「農情家園」 (Minari)為奧斯卡寫下歷史新一頁,飾演粗魯外婆一角的尹汝貞獲得最佳女配角殊榮。而主人公一家在美國的窮鄉僻壤,想藉經營農場安居樂業的經歷,更打動了很多亞裔美國人。但對於這套貼近歷史、並且為國爭光的作品,韓國青年卻看得百感交雜 —— 移民觀顯得過時,懷舊打扮倒很時髦

中環「逆時車站」 感受 80 年代紐約街頭氣息

既然時間不停流動,那會有時光倒流 40 年的可能嗎?JPS 畫廊邀請紐約塗鴉藝術家 Cope2、本地新晉藝術家 Afa Annfa 及 Chino Lam,聯手於潮流藝術集中地 Belowground 創作巨型壁畫,並展示出不同畫作,將商場地庫改造成 80 年代紐約地下鐵的情景。雖然位處香港,卻讓遊人猶如置身他方,感受兩代藝術家聯合創作的火花。

大到不能倒?英國龍頭旅遊公司之死

Thomas Cook 堪稱旅遊業的龍頭公司,擁有 178 年歷史,22,000 名員工,網絡遍佈 16 個國家。其自家品牌酒店及航空公司倒閉的消息震驚市場,主流媒體分析其倒閉原因,除政治局勢、氣候因素、潮流變化等,最主要的原因是 Thomas Cook 過度借貸,以及其門市營運的方式與時代脫節。

今期流行配飾:書

讀者為何仍不放棄實體書?原因可以有很多:因為好看的封面、翻頁的觸感、看過的頁數累積起厚度、暫時令人離開智能電話等等。看似過時的閱讀方式,對大眾仍是有吸引力。現在出現另一閱讀的理由,就是打扮需要。

林宇:Cheap 人專用的名牌年代

「撞款就是 Cheap﹗」不少名牌對消費者的心態並非視若無睹,他們也不是沒有盡力去玩他們的秘密遊戲,像是試圖限制產量,甚至推出特別的限量版,當中原意無非都是希望買家不會輕易在街上跟其他人「撞款」。但名牌就是名牌,再限量,牌子也沒有分別,你也不可能把設計弄得太過跳脫以致於連自己的特色都可以擱下。

腰包進化史:從人類古文明到奢侈潮物

「腰包」今日已成為時尚界的新寵,2018 年頭 10 個月,腰包銷量佔了美國配飾產品增長的 4 分之 1。儘管如腰包一點都不奢華別緻,過去出現於街市小販、爬山人士和運動愛好者身上,但今日它確實是奢侈品牌的頭號商品。在 1980 年代,隨著人們日常更喜歡穿運動服裝,以及出國旅遊熱潮的興起。不過,把這股熱潮形容為 80 年代的「潮流復興」,未必完全正確。認為腰包是 80 年代產品,這種觀點是短視的,因為在人類漫長歷史中,腰包的「潮流」有著更史詩般的古老文化。

紅眼:Head Porter 的故事

一「潮」天子一朝臣,廿年過去了,有著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光環加持的 Head Porter,宣佈明年結束品牌。還記得那個跟潮友討論 Head Porter 和 Porter Tokyo 有何微小(到價錢以外近乎看不到)差別的日子嗎?當然,應該還試過長篇大論跟那些不上道的朋友解釋 Porter International 其實只是翻版,對手可能覺得受到侮辱,鬧得不歡而散。我想,就算不叫集體回憶,都叫一個時代的印記了。或者,不少同代人所慨嘆的時代終結,並不是真的那麼懷念 Porter 的斜孭袋,而是那個我們會買 Porter 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