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

|共30篇|

人類何時開始思考人類滅絕的問題?

2020 年是充滿末日感的一年,人類要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世紀瘟疫,以及緊接下來的經濟寒冬,專制主義同時威脅世界秩序。在這個末日感蔓延的時代,剛從牛津大學取得英文博士學位的莫伊尼漢(Thomas Moynihan)就在學術網站 Aeon 分享他的研究,追溯人類從何時開始思考人類滅絕的問題。

懷舊:我們為何懷緬不曾經歷的舊?

面對崩壞的社會政治現實,愈來愈多人懷緬黃金時代的舊香港,當中更不乏年輕世代。未曾經歷那個時代的他們,究竟何以懷舊?美國神經科學學者 Felipe De Brigard 文章分析,類似的不解背後,往往牽涉對懷舊心理的錯誤認知。其實懷舊不必靠個人真實經歷,也未必令人意志消沉,甚至可轉化為龐大政治能量,足以改寫現實。

疫下憋出個病來,名為「我覺得我有病」

從來無大病痛,卻突然咳個不停,又感覺難以呼吸,全身使不上力……「天啊,我該不會是感染了吧?!」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後,很多人都疑心生暗鬼,身體稍有不妥便胡思亂想,認定自己已經罹患此病。但事實上,他們患的卻是另一種病,名為「我覺得我有病」。

藝評:要把故事講下去,要繼續做夢 ——「如夢之夢」重申口口相傳與想像之必要

這個有 12 幕、90 多場的劇本,從根本上,便是以它自身的結構,在周而復始地強調,故事的講述,從被講出到被傾聽的這種交換,會引領我們去思考、關照經驗,甚至是探照人生終極問題。故事,必須要講下去。

何處才是安身立命之所?—— 香港文學季「卑躬屈室」

家,理應是最溫暖的「避風港」,能遮風擋雨。但我們身在一個連續幾年蟬聯「全球樓價最高城市」,及屬於「嚴重超出負擔」程度的地方,我們又該如何自處?第五屆香港文學季主題「字立門戶」,而其中一個講座就是以「卑躬屈室」為討論內容,邀請了前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席副教授許寶強、影像藝術團體影行者藝術總監李維怡及本地獨立電影導演黃飛鵬,以社會理論、文學及電影角度切入,分享對居住的看法及想像。一個美好的「家」、居住環境、甚至社區可由文學或藝術層面引發思考,從而帶動實際的改變,邁向更理想的安身立命之所嗎?

鄭立:2001 夜物語 —— 曾對於太空充滿期許,現在我們失去了興趣嗎?

畢竟在 1969 年已經能夠登陸月球,充滿自信的我們,在幾十年後能登陸火星,又有甚麼奇怪呢?然後過了 50 年,我們還是沒有站超過月球一步。沒有太空船,沒有殖民地,沒有核融合,沒有外星人,就是手機發展遠遠超越了我們當年的想像。明明我們的科技比以前更進步,可是星空卻像是離我們更遠了。當我想要重拾那時候的感覺時,就會想看星野之宣在 80 年代的作品 ——「2001 夜物語」。

Moyashi:在想像中旅遊

一般人在選擇旅行目的地的方式大概都是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在網上或者雜誌搜尋資料,看看有甚麼想看的風景、想一嚐的食物,然後再決定到訪順序。假期少而想到訪的景點眾多,所以如何在五六日的有限時間內,塞進最多的景點成為現今旅行的哲學。然而,當相片資料中的風景與實際地方有差距、當現實與我們我想像有差距之際,我們會說是「中伏」。

鄭立:銃夢戰鬥天使 —— 不滿現況,就尋找未知與改變,是人類的天性

「銃夢」這電影描述的未來世界,有一個地面城市「廢鐵鎮」,連著一個的先進空中城市「沙雷姆」。空中城市把垃圾排到地面,而地面城市則把這些垃圾循環再造運回去,形成了一個有著明顯上下遊關係的體系。很多地面的居民,都夢想離開自己土生土長的地面城市,移民上去。為甚麼那些人那麼想去天空城市呢?

Moyashi:總是出軌的團地妻

正如美國成人電影中的水喉佬總是慾求不滿,在日本成人電影中,有一種固有戲碼是出軌的團地妻。丈夫出門上班後,妻子送小孩上學。獨留一人在家的太太,到下午為止的私人時間,令人想入非非。這就是電影的正劇,也是「團地妻」類型的基本結構。

Moyashi:其實「異世界」指的是甚麼?

在 2000 年代後期開始的流行小說中,有一個頗受歡迎的類型是「異世界」,講述主人公跑到另一個世界中大殺四方。前往異世界的方法主要有兩個:「穿越」與「轉生」。前者維持原來身體樣貌轉移到異世界;後者則砍掉重練,僅維持原有記憶下,在異世界出生。關於「異世界」小說如何開展,網上有不少評論,筆者也曾經約略寫過。但有一個問題始終很少有人觸及的是:到底「異世界」指的是甚麼?

平成完結前,尚在懷念昭和的光景

日本政府終於表示會在今年 4 月 1 日宣佈新年號,隔一個月後,「平成」將步入歷史。雖然經濟衰退了三十年,許多人都希望新時代會帶來轉變。但歷史是相像的,數十年後的人們回想起平成年,想必會把現在美化成某個將美好的時空。現在永遠醜惡,過去總是溫暖而使人嚮往。正如對昭和年代的想像與鄉愁,在 90 年代中後期開始成為一股文化現象。

Moyashi:九龍城寨進行曲(十)—— 下町九寨

將過去美化,是一種對當下危機與變動恐懼的反動。因為人類普遍不願意面對自己不熟悉的生活,所以透過回溯歷史,把自己的價值與期望正當化。19 世紀末的美國民眾面對移民與外來價值的出現,透過美化過去的農村生活,強化傳統的家庭道德價值。相同邏輯下,「昭和熱潮」想像戰後「捱過出頭天」的歷史,是日本面對 8、90 年代經濟衰退的文化反動。

Moyashi:異世界的語法

如果「穿越/異世界轉生」足以稱為一種文學類型,最近這 10 年應該是其興盛期。相信有閱讀流行文學習慣,尤其日本輕小說的讀者都體驗到。由 2000 年中期開始,這種類型在中國和日本零星冒起,由小說、動漫、到劇集,到今天幾乎佔了流行文化一大市場。

Moyashi:日本沉沒 —— 文化裡的災難與現實

最近的關西颱風、北海道地震,為平成末年這個特別的年份增加了戲劇性的元素。日本天災多早已非新鮮事,但不管平時如何未雨綢繆,意外總會發生。或者換句話說,意外之所以是意外,正因為其意料之外。當災難一而再發生,除了化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為永恆的創作的主題,始終某程度上幻想是現實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