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成衣廠近日爆發罷工潮,工人要求加薪,衝突中造成至少 2 人死亡。孟加拉是僅次於中國的成衣生產大國,為 Levi’s、Zara 和 H&M 等國際品牌長期供貨。儘管這些品牌公開表態支持提高工資,但實際上,當成本上漲,品牌卻威脅將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工廠反過來壓榨工人,反映了重重剝削,到底誰該為工人權益負責?
時裝
|共101篇|
林喜兒:「超模傳奇」—— 回憶光輝,面對當下
Apple TV+ 紀錄片「超模傳奇」(The Super Models),講述從 80 年代開始,自小渴望做模特兒的 Linda Evangelista、被星探發掘的 Cindy Crawford 和 Christy Turlington、志願是做舞蹈員的 Naomi Campbell,四位少女乘著 80 年代的時尚發展。她們從雜誌、廣告硬照到時裝天橋,一躍成為全世界的寵兒,某程度上改寫了模特兒的發展。
美國大學生:Shein 獎學金是為「漂綠」
近日 Shein 與洛杉磯時裝設計商業學院(FIDM)合作展開獎學金計劃,隨即引起學生強烈不滿。
摧毀靈魂還是脫胎換骨?LVMH 駕馭品牌的水火之道
談到 LVMH 集團的傑出成就,Arnault 在受訪時曾說,因為各個品牌「擁有非常矛盾的兩個面向,是永恆的經典,同時也是最現代的代表。就像水與火,卻能互融」。
面對災難級夏天,穿黑衣還是白衣?
天氣持續酷熱,在戶外要降溫,有人會手持小風扇、用穿戴式冷氣,也有人不斷飲水。英國廣播公司(BBC)專文就指,穿對衣服出門同樣能使身體稍感涼快;反之,穿錯衣服可能會令體溫變得更高,容易不適。
【展覽】英國 V&A 博物館首個亞洲巡迴展「Bags: Inside Out」—— 探索手袋背後的各種意義
V&A 博物館於 2020 年 12 月起開始以「Bags: Inside Out」作巡迴展覽,帶領大眾探索手袋背後的種種文化意義。香港的太古廣場是其首個亞洲巡迴展的終點站,展出逾 200 件珍貴展品,讓觀者從古至今,全面了解手袋的「進化史」。
【Soul Monday】建立大碼時裝公司
日本關西大碼服裝公司「Mr.Bliss」致力於讓肥胖人士變得更好看、更可愛、更值得信賴。公司認為即使胖,也可以穿合身又好看的衣服,不必屈就只能穿寬鬆衣服。社長横尾美德直言:「肥只是個人特徵,不應該覺得羞恥。」
【尚未完場之二】歐德禮夫人與香港百年時尚品牌「詩納菲兒」
由祁凱達與徐岱靈聯合執導的電影「尚未完場」,講述猶太商人歐德禮(Harry Odell)如何由戰時香港的戰俘,到後來成為香港第一代大娛樂家。電影也拍攝了香港歌手張敬軒大宅 Alberose,該物業曾經由珠寶世家 Albert Weill 家族持有,Albert Weill 把時尚品牌「詩納菲兒」(Sennet Frères)帶到香港,地位顯赫一時,而歐德禮夫人 Sophie Weill 正是他的長女。
林喜兒:The Mysterious Mr Lagerfeld —— 老佛爺的墨鏡背後
小白貓 Choupette 是「老佛爺」Karl Lagerfeld 最寵愛的小公主,老佛爺生更前說過要把遺產留給她。同期在 Met(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舉行的回顧展,從時裝回看老佛爺一生的成就,BBC 紀錄片 The Mysterious Mr Lagerfeld 透過訪問他身邊最貼身的人,窺探他的人生,Choupette 當然也是主角之一。
【Soul Monday】伊拉克的二手衫潮流
在巴格達北部一片棕櫚樹林中,伊拉克牧羊人正在欣賞模特兒穿二手衣物再造時裝,在草地上的綠地毯「行天橋」,活動發起人希望人們能了解時裝業對環境的影響。近年,時髦而環保的古著,逐漸受到追求品質及低價的伊拉克年輕人歡迎。
成本低廉的 Tote Bag,蘊藏甚麼文化意涵?
香港人習慣稱作「環保袋」的 Tote Bag,成本價低廉,不但取代即棄膠袋,更是小眾文青的至愛。如今全球流行的 Tote Bag,究竟從何而來?其中蘊藏甚麼文化意涵,以致被人視為品味象徵?
阿富汗奇觀:蒙頭的人體模特
塔利班於阿富汗重奪政權後,首都喀布爾的市貌大為改變。除了女性幾乎絕跡街上,就連女裝店內人體模特兒的「頭顱」,也不再曝露於人前 —— 因為它們皆被布料甚至黑色膠袋牢牢包裹起來。這種奇特光景固然反映當地的嚴厲統治,但同時也展現店主們小小的反抗和創意。
「西太后」的環保時尚
英國著名時裝設計師「西太后」Vivienne Westwood 去年 12 月 29 日逝世,終年 81 歲。她在 1970 年代以叛逆、前衛的風格,在時裝界打響名堂;其重視氣候和環保議題的理念,從她的時裝表演與設計中亦可窺見。
面具於 16 世紀的歐洲:既流行,亦可恥
說到面具,今日多數人會想起派對或舞台上的誇張服飾。但其實古今中外也有佩戴面具的文化,由醫學用途、彰顯階級、神聖象徵、時尚標誌,甚或職業與日常所需⋯⋯ 意義一直隨時代轉變。
【展覽】BUAISOU 藍染魅力,淬鍊獨有的生命之藍
日本天然藍染工匠團隊 BUAISOU 由 4 個年輕人組成,搬到德島居住,展現出不一樣的藍染及堅持。「青出於藍:BUAISOU 之日本天然藍染工作」是他們於香港的首個大型展覽,亦是 CHAT 六廠的全新季度展覽。展覽將以沉浸式裝置展現 BUAISOU 的藍染作品、工具和真實還原工作室空間,讓大家感受他們「從農地到衣櫥」的獨特概念與嶄新的傳承方法。
林喜兒:紀錄片 Trouble at Topshop —— TopShop 的成與敗
後疫情的世界,很多東西消失了。看得見的是街上消失了的名店和連鎖店,看不見的卻是文化的轉變。倫敦 TopShop 旗艦店數十年來是全球時尚人士朝聖之地,最後也在 COVID 期間落幕。Trouble at Topshop 細數 COVID 前 TopShop 的興與衰。
池逸知:赤膊上陣賣時裝的 Abercrombie & Fitch
作為潮流商品,隨潮流而起落,也只能跟這班大隻男模在中環說聲再見了。
「有機棉」並不有機?
不少大型服裝品牌轉用有機棉,聲稱所使用的棉花經過獨立認證,不含化學殺蟲劑、化肥及基因改造種子,以宣揚其可持續發展承諾,為消費者提供更環保的選擇。不過,據「紐約時報」報道,許多所謂有機棉產品,可能並不有機。
【圖解】時尚背後的環境災難
時尚背後的成本龐大,製造 1 公斤紡織纖維平均會產生 23 公斤溫室氣體、製作一件棉製 T 恤需要 2,700 公升水,相關的研究數據不勝枚舉。加上「快時尚」的流行以及部分人過度消費的購物模式,時尚產業目前成為世界第二大污染行業。
致自由:1920 年代日本摩登女孩
近現代的「大和撫子」形象,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日本軍政府宣傳。而早於上世紀 20 年代中後期,日本社會相對繁榮,亦催生出一股年輕女性風潮「摩登女孩」(モダンガール)。這種近百年前,享受在百貨公司購物、在咖啡店打轉、看電影、聽爵士樂、抽煙的日本摩登女孩生活,可能顛覆今人對她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