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

|共91篇|

阿富汗奇觀:蒙頭的人體模特

塔利班於阿富汗重奪政權後,首都喀布爾的市貌大為改變。除了女性幾乎絕跡街上,就連女裝店內人體模特兒的「頭顱」,也不再曝露於人前 —— 因為它們皆被布料甚至黑色膠袋牢牢包裹起來。這種奇特光景固然反映當地的嚴厲統治,但同時也展現店主們小小的反抗和創意。

【展覽】BUAISOU 藍染魅力,淬鍊獨有的生命之藍

日本天然藍染工匠團隊 BUAISOU 由 4 個年輕人組成,搬到德島居住,展現出不一樣的藍染及堅持。「青出於藍:BUAISOU 之日本天然藍染工作」是他們於香港的首個大型展覽,亦是 CHAT 六廠的全新季度展覽。展覽將以沉浸式裝置展現 BUAISOU 的藍染作品、工具和真實還原工作室空間,讓大家感受他們「從農地到衣櫥」的獨特概念與嶄新的傳承方法。

致自由:1920 年代日本摩登女孩

近現代的「大和撫子」形象,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日本軍政府宣傳。而早於上世紀 20 年代中後期,日本社會相對繁榮,亦催生出一股年輕女性風潮「摩登女孩」(モダンガール)。這種近百年前,享受在百貨公司購物、在咖啡店打轉、看電影、聽爵士樂、抽煙的日本摩登女孩生活,可能顛覆今人對她們的認知。

大屠殺以外,盧旺達還有時裝

談起盧旺達,最為人所知的是 90 年代的種族滅絕慘劇,死者數以百萬計,殘酷的暴力事件更是不計其數,使得當地從此難以洗脫人間煉獄的形象。27 年過去,留下的創傷雖未能磨滅,在首都基加利(Kigali)發跡的時裝設計師,就希望透過自家作品,讓世人看到盧旺達慘痛以外的另一面。

疫下虧損 4 億歐元,反激出 Zara 戰略轉型關鍵年

2020 年的疫情衝擊造成 Zara 實體零售單季虧損 4 億歐元後,Zara 網絡銷售佔總營收比率躍升至 32%,原因是在更多傳統物流外,該集團還利用其全球門市的後台,為網絡訂購的 12 億歐元服裝進行包裝和出貨。這要歸功 Zara 母公司、西班牙時裝集團 Inditex 近年來致力開發的全新物流科技。

藝術館「不是時裝店!」 藝術品與玩味設置呈現古今衣飾變化

當中,「不是時裝店!」可說是一個別開生面的藝術展覽。藝術館化身成「時裝店」,由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的四大館藏中,選取與衣飾鞋履相關的 76 組傳統及當代藝術作品,更另設「試身室」,讓參觀者以不一樣的視角欣賞藝術品外,也可了解及反思古今的審美標準。

印度工匠 —— 高級時裝的隱形支柱

多個奢侈時裝品牌的成衣系列,還有走紅毯用的高級訂製服,原來一直依靠印度工匠的手藝,為這些華麗服飾穿珠繡花。在印度飽受疫情摧殘之際,西方社會對新衣的需求亦見下降,長期合作的品牌因此突然減產,令不少供應商無法負擔成本或向工人支薪。惟這些供應鏈過於隱形,外界只看到時尚裝束,卻不見匠人之苦。

韓國青年看「農情家園」—— 過時的移民觀,時髦的懷舊風

電影「農情家園」 (Minari)為奧斯卡寫下歷史新一頁,飾演粗魯外婆一角的尹汝貞獲得最佳女配角殊榮。而主人公一家在美國的窮鄉僻壤,想藉經營農場安居樂業的經歷,更打動了很多亞裔美國人。但對於這套貼近歷史、並且為國爭光的作品,韓國青年卻看得百感交雜 —— 移民觀顯得過時,懷舊打扮倒很時髦

【恐怖穿搭】潛在牛仔褲的肺病與毒物

若論家中衣櫃的必備衣飾,相信非永不過時的牛仔褲、牛仔外套莫屬。但據德國之聲報道,這種好看易搭的衣飾,卻不利於環境。每當消費者購買一條新牛仔褲時,其耗水量就等於打開花灑 21 小時,同時會令工人健康受損、產地受嚴重污染。生產商正苦思如何令牛仔衣飾的生產過程更環保。

Uniqlo 拼 ESG:員工和顧客都期待以久的牛仔褲

位居平價服飾業全球第三、日本國民服飾第一品牌 Uniqlo 的母公司迅銷集團,一年就要銷售約 4,000 萬條牛仔褲,對改善製程也不遺餘力。2016 年在美國洛杉磯成立牛仔褲創新研發中心(JIC),由曾在 Edwin 等大廠擔任設計師的松原正明領軍,旗下約二十位來自各國的設計師針對設計、素材、製造方法等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