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愈來愈多公司已把 ESG 指標(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加進獎勵計劃,以激勵管理層制定提升 ESG 表現的措施。最新一間響應此做法的國際企業就有連鎖咖啡店星巴克。
股東
|共5篇|
Ryan Fung:ESG 要成功,需拆穿大股東財技
隨著 ESG 主義抬頭,一些利用創意會計手法不擇手段做壞事,或粉飾帳目規避責任的公司,勢將迎來一些重視 ESG 的機構投資者之資本整治,未來會逐步撤資,不再投資在董事局上管治不彰的上市公司。
Kickstarter 轉型:公眾福利企業可行嗎?
他們認清 Kickstarter 已達成最初設立的目標,下一步必然是拓展社會責任。對於企業愿景,兩人亦有所共識:不單以盈利方式經營下去。平台之所以建立,一則為了創造足以改善藝術工作者生活的產品,二則是為了帶動企業管理的新方向。確立路線後,Kickstarter 順理成章在 2015 年底由 C 型企業轉型成 PBC,更承諾永不出售或上市。在以高速增值後賣出股票為原則的市場之中,此舉無疑是反其道而行。
鄭立:投資者是你的長期盟友
如果你只把投資者看成是金主的話,你就是把你和投資者,視為兩個利益立場不一樣的陣營。如果你賺錢而投資者賠錢的話,你會覺得自己賺了;如果你把盟友視為你陣營的一部分,盟友的錢流到你身上,你沒有賺錢,最多是資源分配的比例改變而已。當然實際上你的錢好像多了,投資者的錢好像少了,但這是一個觀念的問題,你這樣想,代表你沒搞清楚你和投資者的真正關係。
鄭立:為何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
領袖的責任在於團結所有自己人,因為團結所以才有組織,有組織才有企業,而企業的瓦解在於這種團結精神的瓦解,而陷入內訌,終致無法再合作。既然我們必須盡可能防止內訌,那我們得自問一個問題,甚麼時候最有內訌的危險?我知道很多人會答:應該是公司臨近倒閉的患難之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