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

|共20篇|

人工智能跟荷里活編劇大罷工,有甚麼關係?

1996 年,荷里活編劇 John Gregory Dunne 曾揶揄「業內每人都認為只要有時間,他們都可像編劇一樣寫作」。近日,美國編劇工會(WGA)與資方談判破裂,發起近 15 年來首次大罷工;Dunne 當年的話就像一語成讖 —— 只是如今正威脅編劇生計的不是他人,而是人工智能(AI)。

亞洲女性打破職業界限、爭取平等與財富增長

波士頓諮詢集團(BCG)今年的數據顯示,亞洲(除日本外)女性的財富每年增加 2 萬億美元,到 2026 年將達至 27 萬億美元,整體增長為全球之冠,更為史上首次,亞洲女性的財富總和超越北美以外任何地區。除了受社會結構及政策轉變、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和城市化等帶動,還因為有更多亞洲女性投身以往由男性主導的行業。

薪水不及最低工資:英國刑事大律師工潮

近日,愛丁堡清潔工人進行大罷工,企圖以垃圾圍城的景象向僱主施壓,卻有港人移民主動執垃圾,事件引起網民熱烈討論。在大通脹的年代,英國罷工浪潮又豈止愛丁堡清潔工。過去半年,由大學職員到鐵路工人和巴士司機都相繼罷工,而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刑事大律師也勢將加入罷工運動,事關他們的起薪點甚至可以低於最低工資。

馬來西亞最低工資大升三成的原因

在 2021 年,香港政府再次凍結最低工資到 2023 年方作調整,變相凍薪 4 年。近日政府為最低工資水平檢討展開公眾諮詢,前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就為此在獄中寫信陳情。同屬亞洲的馬來西亞則是另一番景象,在 5 月 1 日正式將最低工資上調 36%。東南亞研究所經濟學家 Kevin Zhang 和 Tham Siew Yean 就在「東亞論壇」撰文分析政策。

薪酬統計學:公務員與商界人工真的可以直接比較?

5 月 18 日,2022 年的薪酬趨勢調查報告正式出爐,香港高、中、低層公務員有望分別加薪 7.26%、4.55% 和 2.04%,增幅是 1996 年以來最高。網民質疑一眾公僕竟可用公帑逆市加薪,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則勸市民不需要「眼紅」。在公共行政學,有學者會認為公務員普遍比商界低人工,要透過加薪挽留人才。然而,有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表示,不應只直接比較兩者薪資,還要計算生產力。

Ryan Fung:誰掌上市公司薪酬話語權?

全球陷入能源危機,能源安全暫時壓倒一切,ESG 投資者似乎不約而同把矛頭直指不同企業的管治(G)問題,機構投資者和投票諮詢機構均趁機向不同企業施壓,四出踢館,透過「薪酬話語權」(say on pay)代理投票來表達他們的反對意見,為不少企業帶來煩惱。

【工會抗爭】荷里活幕後血淚史

在影視界,荷里活的名字無人不知,「陣容鼎盛、天價製作」每每是其特色之一,但近日一眾幕後工作人員發起 PayUpHollywood 運動,就揭露了業內鮮為人知的苦況和薪酬過低的問題,所謂的「天價」與他們一概無關。荷里活影視業,恐怕是「表面光鮮,內裡辛酸」。

日本「失落一代」的職途冰河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月成功連任自民黨總裁時,矢言政府將戰勝困擾日本多年的通縮問題。有意見認為,日本勞動市場緊張,但工資增長反而很少,應該推動工資增長,以擊退通縮。但對日本「失落一代」來說,要提升工資困難重重。他們初涉職場時,日本正處於經濟泡沫爆破時期,即使多年過去,這一代人的工資、前景亦比不上過去,甚至往後一代的在職者。

爭取男女同酬,不是打場波就辦得到

電影「男女單打戰」中,網壇傳奇女將 Billie Jean King 為爭取男女球手獎金相等,毅然自立門戶,創辦女子網球聯合會(WTA),舉行全國巡迴賽,並與男網名宿 Bobby Riggs 對戰,為女性贏得尊重。但現實生活中,要令整體勞動市場做到男女同酬,哪有這麼容易?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 Claudia Goldin 近日於「紐約時報」商業版撰文,探討在這場性別平權之戰,為何會如此難打。

不留情面的計算,Netflix 稱霸的企業文化

總會員人數突破 1 億人,2017 年前 3 個月營收達 26.4 億美元,比前年同期成長 34%,股價創下上市以來新高的 188 美元 —— 這是全球串流影音霸主 Netflix 今年的驚人成績。相較 Mark Zuckerberg 動輒大開狂歡派對慶祝,Netflix 共同創辦人暨行政總裁 Reed Hastings 顯得相當無趣:獨自坐在連鎖餐廳 Denny’s 裡吃牛排。多年前 Netflix 會員破百萬的時候,他也是這樣做 —— 冷靜、理性、凡事依靠數據與計算,不多花一分錢在沒必要的事情上,這就是 Netflix 獨特到極致的企業文化。

港女應立即放假到農曆初一

10 月 24 日,冰島女人提早於 14:38 放工;11 月 7 日,法國職場女性於 16:34 起怠工,更有揚言下年再見。之所以有特定時間和人物地點,皆因性別歧視之下,女性薪酬較低,按薪差比例換算成工作日數,就得出「同工同酬日」(Equal Pay Day),即從該日起到年末,女性「白幹」的工作天。根據香港人口普查數據,香港女性平均比男士少賺兩成,平均每年白做 73 日工。因此今日(11 月 16 日)已返工的港女應立即離開公司,直至 2017 年農曆初一(1 月 28 日)為止。

環球「撤支」潮

資本撤離中國,似乎是寰宇潮流,連中國企業也不例外,肇因大陸成本上漲、環境惡化、質素有限、人民幣不斷貶值,發展中國家的優勢漸失,繼年前日本大企業紛紛將生產線搬回日本,如今美國也陸續「撤支」,不是回美發展,就是轉戰越南、印度等較廉宜地區。看來中國經濟不止放緩一陣。

爭取加人工?先要學 Say No

凡是打工仔,都望人工職位都能三級跳,但每逢轉工跳槽,或是年終總結,當談到期望待遇或商討加薪時,總怕自己叫價太高、企得太硬,會被視為「貪心事儈」或「不自量力」,往往就順應了公司開出的 offer,錯失合理的待遇。想為自己爭取更多又不失風度?FBI 前談判專家 Chris Voss 教路:首要識 Say No。

四十年美國夢=白日夢

就貧富不均,經濟學家熊彼德(Joseph Schumpeter)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比喻:酒店之內,層數愈高,生活愈好,住客亦愈少。雖然入住率永遠是金字塔式分佈,但住客可以自由移動,今日的高層住客是昨天的低層,高流動性將有效抵銷階級不均。一直以來,普遍認為熊彼德酒店代表美國模式:貧富差距雖大,無阻階級流動,只要努力就能出頭,即是「美國夢」的核心價值。不過,有不少研究指出,這種想法並無現實根據,美國夢很可能只是白日夢。

獵頭公司:高人工 CEO 多數庸碌

能者多得?不見得。石油公司 BP 去年勁蝕 65 億美元,削減 7000 人手,CEO 離職獎金卻高達 2 千萬美元。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報告指出,現時富時 100 強企業 CEO 平均人工為 4 千 6 百萬鎊,國際獵頭公司表示數字過高之餘,大部分 CEO 表現庸碌,反映薪酬機制已嚴重失調。

2% 時代:經濟愈好,收入愈不均

人工滯漲,似乎是全球新常態。單論實質平均工資,英、美、香港近月按年增幅均約 2%,三地失業率都處於近年低位,人工卻不見顯著增幅,而英國長年工資滯漲,表明人工增幅與經濟表現脫勾,意即市況愈好,愈加劇收入不均,長遠將為貧富懸殊業已嚴重的紐倫港帶來社會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