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為何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

A+A-

Who's the boss?

你的創業要怎樣才算失敗呢?無疑,當然是你自己也放棄的時候。意志力夠強的人,受了多大的打擊,也可以重整旗鼓。不過,甚麼才會促成你放棄呢?你公司的情況,無論如何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主要當然是沒錢,不過這也不及團隊本身的四分五裂來得打擊大。特別是合資的企業,當股東們無法再合作下去,這個公司要麼就分家,要麼就崩潰,因為當大家已無法合作翻面時,就算勉強用法律組合在一起,在工作上也會貌合神離,互相拖累,不如各自獨立還好一點。

領袖的責任在於團結所有自己人,因為團結所以才有組織,有組織才有企業,而企業的瓦解在於這種團結精神的瓦解,而陷入內訌,終致無法再合作。

既然我們必須盡可能防止內訌,那我們得自問一個問題,甚麼時候最有內訌的危險?我知道很多人會答:應該是公司臨近倒閉的患難之時吧?

是的,所謂「時窮節乃見」。當你的公司陷入危機,看起來很有倒閉的危險,例如現金開始週轉不靈,或者出現了一個大的公關災難,或者一個重要的產品失敗了,或者失去了一個大客戶,或者被大規模退貨的時候,這種看似樹倒猴散的情況,自然會令信心不穩的員工無心工作,另謀他路。

不過,這其實不是最壞的情況。只要你平時對員工還可以,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會有些員工打算跟你留守這一個艱難的時刻,甚至週轉有問題,支薪不準,他們也願意忍受,不管是為了感情也好,或者覺得這公司有救也好。在患難的時候,剩下來的團隊還是有人願意捱下去。

在這種場合下,一個好消息,或者一個援助,例如一筆貸款,都可以使大家對事情產生更大的希望。某程度上,這是一種可以解救的情況。

那麼,甚麼情況比起這情況更惡劣?非常諷刺地,就是大功告成之時。是的,在公司有突破性的大成功,賺進大量的金錢時。你可能不相信,這種時候,更可能導致公司的團結全然瓦解。

在最惡劣的情況下,大家都知道沒利益可分,吳越同舟,一沉就大家都死,所以在那個時候,大家都同時求生存,某程度進入一種不分你我高低的狀態。但不等於人們會沒了自己的要求,其實每人都想自己那種額外的投入和努力,得到應有的回報,在別人輕鬆賺錢時,為何我要這麼辛苦呢?

結果在成功的時候,大家想到的事情,就是想要被論功行賞,想要分享成功的利益,因為之前那麼辛苦和忍耐,就是為了今天的收成。可是,大部分人對於自己的投入價值,都是誇大的,大部分人都會認為自己比身邊的人重要,是一個重要的功臣。

這種心態,往往放大了自己感到「應得」的利益,而對於分享勝利成果,有了額外的幻想。偏偏現實中,勝利所得的戰利品不僅有限,更重要的是,有些人想現在就享受成果,卻也有人雄心萬丈,想要把所得的東西,再投資下去,去獲取更大的成果。如果要再投資,就自然會減少能派送的利益了。當大家對勝利的成果期望不能滿足時,甚至毫無獎賞時,就會爆發出巨大的不滿。妒忌別人的所得,進而互相抹黑,攻擊,把之前累積的壓力全部釋放出來。

如你所見,這就是為何利益反而導致了總崩:你難以滿足每人過大的期望,這就是為何團隊能共患難,卻難共富貴的原因。

而要怎樣解決這問題呢?當走向成功之道時,其實你已經需要和所有人開始做好溝通,以及期望管理。在問題出現之前,便調整所有人的期望,令所有人即使未必滿意,但至少會接受,即使勝利未達。這不能在戰勝之後才開始想的,這不是叫你樂觀地覺得自己會贏,幻想之後的快樂,相反,那是謹慎地考慮到,其實勝利可能只是另一個問題的開始。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

https://www.facebook.com/leglory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