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

|共9篇|

ESG「社會」支柱疫下抬頭?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公司營商,以往多談論到企業社會責任(CSR)、社會負責任投資(SRI)。現時在環境、社會和管治(ESG)之中,以 E(環境)執牛耳,「氣候金融」潮流聲勢浩大,S(社會)鋒芒未及。但在 2021 年,大流行疫情爆發一年有多,各國航運、旅遊、飲食業仍大受打擊,富人得益於金融量寬措施,窮人卻朝不保夕。隨著社會風險暴露人前,ESG 的「社會」支柱亦愈來愈重要。

芬蘭另類教育:玩一場模擬人生,學一課工作苦樂

從童年過渡至成年向來不容易,大人無法三言兩語告訴天真爛漫的小孩子:未來未必是你們想像般美好。我們第一次通過遊戲感受到現實的殘酷,充其量是在「大富翁」被一鋪清袋的時候。但假如是把「模擬人生」的遊戲呈現給小孩呢?芬蘭人以優良教育聞名於外,他們近年就有個別開生面的方法。

Kickstarter 轉型:公眾福利企業可行嗎?

他們認清 Kickstarter 已達成最初設立的目標,下一步必然是拓展社會責任。對於企業愿景,兩人亦有所共識:不單以盈利方式經營下去。平台之所以建立,一則為了創造足以改善藝術工作者生活的產品,二則是為了帶動企業管理的新方向。確立路線後,Kickstarter 順理成章在 2015 年底由 C 型企業轉型成 PBC,更承諾永不出售或上市。在以高速增值後賣出股票為原則的市場之中,此舉無疑是反其道而行。

VR 對談:練就跨國界同理心

史丹福大學曾有實驗心理追蹤研究發現,曾虛擬「體驗」斬樹的一組測試對象,日常平均耗紙量會較只看環境報告或相關電影素材的測試對象為少;另外,亦有英國醫院曾利用 VR 技術,讓實習醫生和護士切換至急症病人視角,目的是讓他們更深刻感受,有哪些不言而喻的無意識動作,容易觸動起病人的恐懼或不安,於是 VR 電影可喻為「同理心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