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日 OpenAI 董事會與阿爾特曼(Sam Altman)一事反反覆覆,微軟總裁一度宣佈後者加盟,結果又發展成阿爾特曼重返 OpenAI。董事會最初突然解僱阿爾特曼,而最大股東微軟在此事沒有發言權,如此治理結構據報已引起各投資者重視,並期望作出改革,以免日後再出現類似危機。
企業管理
|共73篇|
ESG 欲善其事,先把高管薪酬與 ESG 指標掛鉤?
近年來愈來愈多公司已把 ESG 指標(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加進獎勵計劃,以激勵管理層制定提升 ESG 表現的措施。最新一間響應此做法的國際企業就有連鎖咖啡店星巴克。
新版萬元鈔票人物 —— 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澀澤榮一
2024 年起,日本新版鈔票將在市面流通,其中,澀澤榮一會取代自 1984 年起一直是萬元鈔票人物的福澤諭吉。相比近代重要思想家福澤諭吉,外國人對這位日本資本主義之父可能較陌生。「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特約作家 Peter Tasker 形容,澀澤榮一成功在日本社會,實踐了強調商業道德的企業理念。
公私營管理的未來:敏捷開發?
當政府和其他大型機關的行政架構變得複雜,規程愈來愈多,拖長決策鏈,就很容易陷入僵化死板(red tape),令工作效率、服務質素以至成本效益大幅下降。很多學者和管理者正嘗試找尋新方法,保持機構競爭力,而近年學界就有人提倡「敏捷開發」(Agile)。
牌桌上的 MBA(下):創業不靠運氣,靠長期堅守紀律
一般賭客往往都是根據當下結果,來判斷是否改變下一回合的策略。但這樣的人缺乏長遠策略規劃,只看短期業績,「或許可以贏個幾手(回合),但一定撐不到最後」,當代德州撲克大師 Dan Harrington 在書中指出。
賭桌上的 MBA(上):創業前要先選對桌子
賭桌上的牌局,向來反映著人生,而厲害的創業家或企業主,能夠從中體會出投資與經營之道。「21 點」著重於計算能力,但如果要看透人性、洞悉心理,沒有甚麼賭局比「德州撲克」更值得投入。這個遊戲不是跟莊家對賭,而是與牌桌上的其他人競爭。
新創公司也能輕鬆上手的管理秘技:OKR
談到 OKR,你一定要認識的一個人:約翰・杜爾。他有「美國風險投資之王」稱號、也是 Google 早期的主要投資者。
讓頂尖企業高速增長的三字密碼:OKR
近年,席捲全球企業界的頂尖顯學,是改變傳統企業管理理論的三個字: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標與關鍵結果)。
能力陷阱:Xerox 曾可以比現在更偉大?
一家公司能否成功,取決於兩種能力:盡用現有資源,以及發掘新出路。這兩項能力同樣需要投資大量資源,有時甚至互相衝突,以管理學家的角度來說,如果一家公司能平衡兩者,其組織就屬「兩手俱利」的結構,是長久成功的通行證。而能力陷阱的啟始,往往就是忽略創新。
鼓勵員工主動提案抗疫的日本企業
武漢肺炎對日本帶來了出乎意外的衝擊,有一間公司卻早在疫情蔓延之前就採取了令人驚嘆的防護措施,以及內部激勵機制,業績不只沒有受到影響,甚至還趁此危機積極拓展市場。
只需 5 年,他帶領微軟浴火重生(下)
納德拉(Satya Nadella)改革的重點就在於回歸初心:讓其他企業使用微軟的軟件工具開發自己的技術。他說:「我們構建工具、搭建平台,協助客戶開發,我認為這道基本概念在 2019 年比在 1975 年更有意義、更有必要。」
只需 5 年,他帶領微軟浴火重生(上)
2014 年 2 月,當微軟宣佈由 46 歲印度裔的納德拉(Satya Nadella)接任行政總裁的時候,無人看好他能帶領這家曾經不可一世、又因驕傲自大而失去整個流動通訊革命黃金發展的過氣公司。但這位年輕的行政總裁上任 5 年交出的成績表,遠比微軟創始人之一的鮑爾默更為亮眼。
日本企業如何發展 LGBT 商機?
近年來在各方群體的努力下,LGBT 的權益愈來愈受到重視,相關的市場與商機也水漲船高。根據英國管理顧問公司 Out Now 曾估算,光是在旅遊與觀光產業,全球 LGBT 族群所創造的商機就達 2,020 億美元。即便在最保守的日本,也不得不正視這個變化。
2019 年,負面新聞不斷的 7-11
2019 年,是日本連鎖便利店龍頭 7-11 黑暗的一年,負面新聞一件接一件。過年前繼續爆出醜聞,被揭發薪金計算不當,多人加班不獲支薪。而且問題持續久遠,初步估計由 1970 年代引入時期已經存在,涉及金額達 4.9 億日元以上 。
內部改革遭遇抵制?飛利浦 CEO:到荒郊野外露營去!
Frans Van Houten 在 2011 年接任飛利浦(Philips)行政總裁,並提出要出售祖產、轉型醫療健康領域的改革方向時,他遭遇到了每個新官上任者都會遇到的處境:強烈反對與抵制。典型的經營者兩難:強行改革,必然引發人事震盪;無所作為,又會眼睜睜看著公司走向滅亡。Van Houten 採取的做法,跌破所有商學院教授的眼鏡:他把經營團隊帶到荒郊野外露營。
從不追求業績成長,卻成為日本人最想永續的企業
一間年營業額僅 200 億日元的中型企業,竟然名列日本民眾最希望永遠存在企業第一名,被美國哈佛商業院選為研究案例,就連以精益管理聞名的豐田(Toyota)、擁有百年歷史的松下(Panasonic)以及日本央行,都派人前往學習。
日企改革新顯學:設計經營
曾經叱吒 80 年代,引領潮流的日本企業,近 20 年來似乎銷聲匿跡。當美國蘋果和英國戴森等公司,靠優異設計不斷推出創新商品,Sony、松下等「日本一」品牌卻深陷各種泥沼之中,這也讓「設計經營」的改革呼聲再起。
終身僱用制走到盡頭,對日本反而更好?
日本企業推行終身僱用制度,讓無犯大錯的員工,即使表現平平,也可從入職安然工作到退休。如此一來,僱員更忠誠了,卻也更懶散了。公司上下得過且過、不思進取,步入全球化後,難與外國競爭。員工為保飯碗,事業停滯亦甚少轉工,而更多的冗員則對公司造成財政負擔。但如今年號變了,商界也要改變了。
「員工表現評估」對公司有害?
不少人對 Appraisal(表現評估)聞而生畏,坊間文章層出不窮,教人如何在 Appraisal 中大步檻過。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不少學者與專家均認為,年度表現評估不但無助提升績效,更隨時得不償失,損害公司整體表現。
需求層次理論騙了你:人生不是一座金字塔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時下管理學及通識課程相當普及,以金字塔比喻人生不同層次的追求。有最新研究卻指出,這套理論不但過時落伍,廣泛流傳的金字塔圖表,更扭曲為企業管理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