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討厭政治」是政治冷感者的格言,「我討厭示威」必然是獨裁者心底話,甚至公開詆譭示威者亦有之。按獨裁者的理解,西方民主國家的公民不時上街示威,豈非令國不成國?「外交政策 」專欄作家、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 Sheri Berman 撰文解釋,示威之所以有利民主政體、威脅獨裁統治,是因為民主制具更大合法性,而獨裁者只能以政治表現維持統治。
政治體制
|共4篇|
Moyashi:戰後 75 年(下)
日本的「永續敗戰體制」或者所謂的「戰後民主體制」,是靠周邊國家地區和沖繩的犧牲所換取的,「戰敗」這個事實就是如此被隱藏起來。
Moyashi:戰後 75 年(上)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二戰正式結束,但「戰爭」並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完結。戰後 75 年的東亞裡,「戰後」還沒有完結,新的戰爭似乎又即將開打。
應付氣候暖化的敵人 —— 民主中的世代之爭?
作為「地球之肺」,亞馬遜森林大火影響的可不止巴西、南美的氣候環境,更影響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氣候變化一直是不同國家共同關心的議題,然而,何以多年來問題始終難解?劍橋大學政治學教授、「民主會怎麼結束」作者大衛.朗西曼(David Runciman),於雜誌「外交政策」撰文,指就民主國家而言,氣候政治往往囿於年輕與年長選民間的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