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阿根廷是第三度奪得世界盃冠軍,但其實 1978 年的首次冠軍贏得不算光彩。當時阿根廷軍政府對異見的迫害到達高潮,偏偏握有世界盃賽事主辦權,賽前被指多次騷擾對手球員,更有各種賄賂傳聞,以保證阿根廷的最後勝利,試圖在高亢的民族情緒下,維持鐵腕統治的合法性。
獨裁
|共126篇|
面對群起的伊朗人,解散道德警察有用嗎
伊朗總檢察長蒙塔澤里(Mohammad Jafar Montazeri)本月 4 日表示,負責執行國內伊斯蘭服飾規範的道德警察「已被設置的部門廢除」。伊朗的「頭巾革命」,正是由庫爾德族女子阿米尼涉嫌不遵守戴頭巾規定,被道德警察拘留期間死亡引發。目前相關消息未仍未獲道德警察所屬的內政部確認,但所謂的「見好就收」,似乎並非當地示威者想要的結果。
呂嘉俊:獨裁政權最怕分子料理?
要認識分子料理背後的創作精神,大概可由西班牙的黑暗時期說起。熟讀歷史的,都知道佛朗哥將軍的可惡,他在位期間,禁絕西班牙一切的公民運動,長年壓制文化藝術和言論自由,以個人取向情傾馬德里,要全國人民向這個中心位置膜拜,打壓加泰隆尼亞和巴斯克等地區,以中央集權形式,消滅地區特性,阻止方言的傳承。
【團抱】緬甸與俄羅斯,一對被制裁夥伴
去年 2 月,緬甸軍方奪取政權、對反抗民眾施行暴力鎮壓,令其與西方隔絕,鄰國對其避之則吉,與中國的關係亦趨於不穩定。盟友所剩無幾,渴望提升執政合法性的軍政府正與俄國建立更深的關係,利用彼此的力量抵制西方制裁。
伊朗式專制背後:領導人子女在西方享受自由
伊朗女子涉嫌違反頭巾規定,被道德警察拘留致死,引發全國抗爭浪潮。政府推崇伊斯蘭保守價值,反對西式文化開放,但超過 4,000 名伊朗高官家人卻被揭發居住歐美、享受西方自由,副總統兒子本月初亦被指移民加拿大,同時引發抗爭者與原教旨主義者不滿。
戈爾巴喬夫政治遺產,如何被普京活葬?
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前日離世,普京隨即發聲明悼念。但有評論就提醒,公開反對入侵烏克蘭的戈爾巴喬夫,其留給俄羅斯的後冷戰政治遺產,幾乎全數敗在普京之手,令戈爾巴喬夫臨終前相當「沮喪」。
清算鎮壓暴行:伊朗領袖被控反人類罪
2019 年伊朗爆發大規模示威,多達 1,500 名示威者被殺。事後有海外異見人士成立伊朗暴行法庭(Iran Atrocities Tribunal),指控 160 名官員干犯反人類罪,早前在倫敦舉行審訊,今年稍後發表報告。幕後的伊朗裔流亡律師,近日就接受訪問,講述審訊過程。
薩爾瓦多濫捕成風,總統民望卻高企
踏入 3 月,薩爾瓦多的黑社會愈發猖狂,一場血腥衝突造成 87 人喪生。總統 Nayib Bukele 雷厲風行,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往後一個月內拘捕多達 1.9 萬人,許多相信是幫派成員,惟當中也有無辜之人。公民自由受到打壓,多數國民卻予以支持,因為在他們眼中,比起專制的領導人,黑幫暴力更加可怕。
【烏克蘭戰爭】寡頭怕被制裁,但更怕普京
面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美等國除了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援,亦宣佈連串經濟制裁方案。其中,歐盟在製裁名單上增加 26 人,包括幾名俄羅斯知名寡頭、普京親信。「福布斯」雜誌指,自俄軍入侵以來,俄國富翁的財富已經蒸發超過 1,260 億美元。儘管如此,打擊俄國寡頭未必能向普京製造壓力、止息戰爭,因為今天的俄國寡頭已無力挑戰普京的權威。
陶傑:似曾相識拿破崙
一個推翻王朝的革命共和國,最終竟然產生了一個君臨歐洲的皇帝,在社會理論,無法令人解釋。但拿破崙的稱帝,在 19 世紀初,也開創了一個強人盛世的個人崇拜時代。
憲法之於獨裁者,只是一件利己工具
憲法乃國法之本,「經濟學人」發現,修憲在阿拉伯世界頻繁多了。埃及正起草 10 年內第三份憲法;突尼西亞亦將修憲;敍利亞則開始起草全新版本。只是,在統治這些國家的獨裁者眼中,憲法僅為利己工具,寫為己用,不合即改。
斯里蘭卡的「去激進法」,如何把國家推向更大的深淵
有時候,獨裁政府誤以為用嚴刑峻法,把人民的聲音鎮壓下來,就可以解決問題,結果卻令矛盾愈演愈烈。過去 20 年,南亞國家斯里蘭卡走向獨裁,拉賈帕克薩家族獨攬大權,同時宗教和民族矛盾持續,東北部的泰米爾人飽受壓迫。今年 3 月,斯里蘭卡政府推出「去激進法」,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就刊登評論,指當地正陷入更大的深淵。
委內瑞拉示範:低民望統治的 6 大要訣
委內瑞拉經濟崩潰引發持續 7 年動盪,輿論多次預告總統馬杜羅(Nicolás Maduro)快將倒台,蓬佩奧亦曾形容馬杜羅時日屈指可數,但馬杜羅就是屹立不倒。「經濟學人」文章指出,縱然馬杜羅民望低見 15%,卻憑藉 6 大要訣令政權得以苟延殘喘。
尼加拉瓜人杯葛假選舉,拒為獨裁者連任背書
年屆 75 歲的尼加拉瓜獨裁者奧蒂嘉(Daniel Ortega),月前以國安罪名逮捕多名反對派領袖,又把批評政府列作判國罪後,前日在近乎沒有對手下透過選舉第四度連任總統。流亡國外的異見領袖選前就呼籲,國民要重拾 3 年前湧上街頭抗爭的決心,在投票日拒絕外出,要令街頭一片死寂,以杯葛選舉展現對獨裁政權的不滿。
沒有學生會的大學:巴基斯坦的軍政府惡法
如果難以想像大學沒有學生會,我們不妨放眼巴基斯坦,當地軍政府在 37 年前取締所有學生會至今,但凡學生入學都必須宣誓承諾不會在校園內「搞政治」。名義上,禁令是要讓校園遠離政治,實際上卻是放任親政府勢力在校內為所欲為,令校園暴力猖獗,教育質素每況愈下。
從民間組織的解散,回顧「公民社會」
接連有民間組織解散,被輿論形容為對公民社會的衝擊,但究竟公民社會是甚麼意思?公民社會這個概念經常為人引用,但很少人掌握其真正內涵,在公民社會危急存亡的時刻,才會了解其真正用意。
9.11 事件餘波:針對蘇丹政府的索償案
2001 年,9.11 恐襲事件震驚全球,驅使美國展開全球反恐戰爭。提到 9.11,很多人會聯想起阿富汗,襲擊發生後不久,美國就以塔利班政權包庇施襲的阿爾蓋達為由,聯同北約盟友揮軍入侵當地,直到今年才撤軍。然而,還有另一個國家被指控資助恐怖主義,捲入長達 20 年的司法風波,英國「衛報」日前便有文章質疑興訟的合理性。那個國家,是東非大國蘇丹。
新一波獨裁化的受害者:薩爾瓦多
中美州小國薩爾瓦多,因為頒令把比特幣成為國家法定貨幣而受全球關注。現任總統布格磊(Nayib Bukele)自 2019 年後走民粹路線,推行多項受爭議的政策,國家亦處於貪污和動盪之中。愛默生學院政治學副教授 Mneesha Gellman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警告,薩爾瓦多人民奮鬥多年的民主制度正在崩潰。
最脆弱亦最血腥的專制政體:軍政府
絕大部分市民至少粗略理解民主和專制政體的分別,前者有三權分立,人民權利受到保障,統治者得到民意授權;而專制政府普遍缺乏制衡機制,權力較容易定於一尊。其實無論民主,抑或是專制政體都可以再細分很多種類,而這次介紹的是軍政府(military rule)。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殿堂級的政治學家芭芭拉.蓋德斯認為,軍政府是芸芸專制政體中最脆弱、最血腥的一種。
陶傑:秘密警察是如何在俄國形成的?
人人都以為蘇聯時代史太林的統治,政治審查、打壓知識分子,其實共產黨時代的蘇聯,是對帝俄時代審查言論的一大政治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