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

|共239篇|

北韓地方選舉改制,官方候選人增至兩位

兩星期前,北韓地方選舉破天荒不只得一位候選人,選民終於可以在兩位官方指定候選人之間選擇。不少評論視改革為北韓安撫人民、改善國際形象的緩衝之計,中央蘭開夏大學(UCLan)國際韓國研究所共同所長 Sojin Lim 提醒,如今金正恩高調培育女兒金主愛接班,改革真正目的或許是為接班鋪路。

唐明:莎劇人物 09 —— 英雄若不願取媚民意,足可打成叛國賊

身為一個貴族,一個注重榮譽的軍人,馬修斯不喜歡這樣去取媚民意,追求政客最渴求的 Popularity,他為國而戰,他流的血,他負的傷,不是為了「換得他們的一聲讚嘆」,他並不關心民意的愛憎好惡,而是堅持自己的原則:「我只能按照他們的價值來喜愛他們」。

巴育退出政壇,泰國真的能迎來民主變天?

泰國總理巴育日前宣佈退出政壇,向泰國投下震撼彈,稱會留任直至新總理上場為止。國會將於 7 月 13 日投票選出新一任總理,改革派的前進黨在 5 月大選大勝,黨魁皮塔看似呼聲最高,但能否當上總理仍是問號,尤其是泰國保守派在總理投票中佔主導地位,為選舉增添變數。到底皮塔能否組建政府?

德國右翼民粹黨地方選舉首度獲勝 —— 選民想甚麼?

德國松訥貝格上月 25 日開始成為全國頭條,因當地人在地方選舉,選出右翼民粹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候選人塞塞爾曼(Robert Sesselmann)。政界人物形容,另類選擇黨首次贏得地方首長職位是「敲響民主警鐘」,甚至有評論認為選民「故意支持納粹思想主導的極右破壞政黨」,但諉過選民容易,瞭解選民真正想法及對執政聯盟的不滿才是要務。

日本數碼大臣警告 G7 各國,人工智能將考驗公眾對民主的信任

日本數碼大臣河野太郎,在廣島舉行的 G7 峰會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談及即將舉行的日本和英國大選,以及明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可能受到人工智能(AI)的「惡意因素」干擾,將嚴重打擊公眾對民主政府的信任。

【反帝英國篇】反君主制組織「共和國」

英王查理斯三世加冕,大批人前往白金漢宮前慶祝,另一方面,也有反君主制人士在加冕期間高呼「不是我的國王」。英國共和主義者一直要求推翻君主制,其中在 1983 年成立的「共和國」(Republic)就以「廢除英國君主制,建立民主共和國」為綱領。

【泰政治】為何民主派民望高企,仍難保執政機會?

泰國自 2014 年爆發軍事政變後,政局持續不穩,更觸發年輕人長期抗爭。隨著 5 月 14 日泰國即將舉行大選,多名年輕社運人士都有望進入國會,但在不公平的選舉制度,加上軍方再發動政變的陰影下,民主派即使民望領先,要籌組政府依然舉步維艱。

民主倒退:突尼西亞禁書事件

2010 年底,突尼西亞的攤販自焚事件引發「茉莉花革命」,最終推翻獨裁統治 23 年的總統本阿里,更為日後在中東遍地開花的「阿拉伯之春」揭開序幕。但隨著這個北非國家陷入經濟危機,4 年前改由賽義德(Kais Saied)上台後,民主發展逐步倒退。近日在突尼斯國際書展發生的封檔沒收事件,更被視為專制重來、鉗制思想的鐵證。

公民大會:民主政治的另類替代方案

公民大會在不少國家日益流行,其淵源可追溯至古代雅典。當時的立法部門、法院和地方議會都是經由抽籤產生;30 歲以上的希臘公民均有機會議政,涉及地方財政以至軍事戰略等事務。最近,美國洛杉磯召開公民大會,商討如何幫助無家可歸者;澳洲墨爾本議會透過 43 人參與的公民大會,制訂最高達 5 億澳元的 10 年財政預算;愛爾蘭的公民大會於 2017 年建議政府舉行公投,決定是否廢除禁墮胎法。現今的公民大會,可能成為有效的政治替代方案?

中國工人在非洲,顯露各國民主與獨裁的差異

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一帶一路的地方也有中國工人,非洲多國的基建項目更是有很多中國工人。中國記錄顯示,派往世界各國從事基礎建設工作的中國公民,從 2002 年的 7.9 萬人,增至 2019 年的 36.8 萬;當中約 4 分 1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3 分 1 在中東和北非地區。然而學者 Pippa Morgan 與 Andrea Ghiselli 指出,非洲的民主或專制國家,對大量中國工人的接受程度不一。

任命首相 ——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的角色

馬來西亞大選結束,但三大政黨聯盟均未能取得 112 席多數議席。無論希望聯盟(PH)的安華或領導國民聯盟(PN)的前首相慕尤丁,均宣稱獲得組建政府所需的議席。鑑於懸峙國會現象,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日前已指示,將政黨組建新政府最後期限延長 24 小時,至今日(週二)下午 2 時。選舉結果固然是決定何人成為首相的關心,但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Dian AH Shah、教授 Andrew Harding 認為,就過去幾年所見,最高元首在任命首相及首相辭職的情況下,作用變得十分重要。

【戰火中的和平獎】捨棄政客,選擇在地的民主戰士

10 月 7 日是普京 70 歲大壽的日子,同時是諾貝爾和平獎公佈的時刻。當俄烏戰爭已經把世界推向核戰邊緣,這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或者發揮出更大的象徵意義。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就頒贈予白羅斯的人權倡議者比亞雅斯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及烏克蘭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Centre for Civil Liberties),給俄、烏、白三國為民主奮鬥的人打氣。

如今化為烏有

我認為,保住近年的民主化成果非常重要,那是通過我們整個歷史中的苦難、我們的悲慘經歷才得來。
—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1991 年辭職演說

“I think it is vitally important to preserve the democratic achievements of the past years. They have been paid for by the suffering of our whole history, our tragic experience.”
—Mikhail S. Gorbachev’s resignation speech,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