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

|共176篇|

以哈戰爭|「別以我之名」援巴勒斯坦的歐美猶太人

為報復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的突襲,過去兩週以色列圍困並猛轟加沙地帶,迄今造成超過 5,700 名巴人死亡,140 萬人流離失所。有非政府組織更指,平均每 15 分鐘就有 1 名兒童喪生。從倫敦到紐約,歐美各地爆發親巴勒斯坦示威,不少猶太人更親身參與,冒著賣國之名、眾叛親離的風險,聲援無辜平民。

為愛對抗極權:納粹德國的玫瑰大街示威

1933 到 1945 年納粹德國時期,是人類歷史黑暗的一頁。納粹德國對外發動血腥戰爭,令歐洲陷入一遍火海;對內建立極權統治,種族清洗猶太人。在鐵腕管治加上強大文宣機器支持下,「玫瑰大街示威」(Rosenstrasse protest)乃當時國內罕見的大型反抗活動。一班勇敢的女性站出來,要求當局釋放自己的猶太丈夫、孩子和親友。

陶傑:法國黑暴為何有恐怖主義的本質?

法國發生大暴動,引起國民普遍反感。他們不明白:以法國豐厚的社會福利,人人平等的教育和醫療機會,漫長的假期,全球獨一無二四季分明的好天氣、好土壤、紅酒與美食,是連英美澳洲等英語國家也羨慕的人間樂土,這些北非和黑人為何還小題大做,藉一個少年被警察誤殺、警察馬上被捕的理由,展開規模瘋狂的焚燒與搶掠?左翼的社會學家,當然將所有罪惡的源頭歸咎於殖民主義。

法國青年司機被殺,再掀「警察暴力」爭議

法國巴黎西部市郊楠泰爾人口近 10 萬,與鄰近城市相比,較多工人階級聚居。近日一名 17 歲青年司機在楠泰爾因拒絕停車遭警察開槍擊斃,該名警員已因殺人罪被捕。事件引發當地民眾不滿,許多人上街示威,再次掀起有關「警察暴力」的法律爭議。

法國示威「主菜」—— 北非香腸 Merguez

居法多年的英國作家 Gavin Mortimer 年初撰文,分享一次參與巴黎反退休改革示威的見聞,提及自己在現場的美食車買了北非香腸 merguez 來吃,形容「遠比一塊肉精緻」。美國「紐約時報」亦採訪向遊行群眾賣 merguez 三文治的攤檔,檔主坦言「我們賺得可多」。至今法國人曾為各種議題走上街頭,唯獨這款「主菜」始終如一。

【反帝英國篇】反君主制組織「共和國」

英王查理斯三世加冕,大批人前往白金漢宮前慶祝,另一方面,也有反君主制人士在加冕期間高呼「不是我的國王」。英國共和主義者一直要求推翻君主制,其中在 1983 年成立的「共和國」(Republic)就以「廢除英國君主制,建立民主共和國」為綱領。

跳舞:從大國文化變成犯法

日前傳出去年 11 月,伊朗 21 歲的 Astiyazh Haghighi,因和她 22 歲的未婚夫 Amir Ahmadi,在德黑蘭地標自由紀念塔(Azadi Tower)前跳舞並將片段上載至社交媒體,雙雙被伊朗安全部隊拘捕,被判「促進腐敗和賣淫」、「串謀危害國家安全」和「宣傳反對現制度」罪名成立;據指每人被判處總共 10 年半的刑期。波斯文化有豐富舞蹈傳統,但今天的伊朗禁止音樂舞蹈 ,與其伊斯蘭革命後的思想有關。跳舞在該國政權眼中,除了是宗教上的墮落,更看成一種抗議政權本身的舉動。

面對群起的伊朗人,解散道德警察有用嗎

伊朗總檢察長蒙塔澤里(Mohammad Jafar Montazeri)本月 4 日表示,負責執行國內伊斯蘭服飾規範的道德警察「已被設置的部門廢除」。伊朗的「頭巾革命」,正是由庫爾德族女子阿米尼涉嫌不遵守戴頭巾規定,被道德警察拘留期間死亡引發。目前相關消息未仍未獲道德警察所屬的內政部確認,但所謂的「見好就收」,似乎並非當地示威者想要的結果。

【*CUPodcast】ESG 傾呢啲:COP 27 回顧,氣候峰會現場二三事

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7)順利結束,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早前遠赴埃及出席 COP 27,今集「ESG 傾呢啲」,林蘭熹和何偉歡就分享氣候大會現場的見聞。埃及的人權紀錄不佳,環保團體如何在當地進行有限度的示威?

反戰又反美,德國左右兩派槍頭一致?

最近兩個月每逢週一晚上,德國東部數十個城市和鄉鎮都有集會,表達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至美國從中作梗的不滿。主辦這些抗議活動的團體,既有激進左派,也有民粹右翼。「金融時報」引述專家分析,經濟危機惡化及德俄複雜關係等因素,似乎正化解傳統政治的對抗,融合成一股反對現狀的新力量,只是就民主角度來看,未必是件好事。

伊朗國家隊不唱國歌,究竟有多勇敢?

今年 9 月,22 歲伊朗女子阿米尼因未有戴好頭巾,被道德警察拘留後死亡,觸發大規模示威,安全部隊持續鎮壓抗議,大舉拘捕及殺害抗議者。在此動蕩時期,伊朗男子足球國家隊出發到卡塔爾參加世界盃,所有目光都集中在球員取態上。結果,球員在明知會遭受清算的情況下,首仗迎戰英格蘭時拒唱國歌,以支持國內人民。

憤怒經濟學:收入上升但生活壓力卻倍增

在過去數十年,人類的科技和生產力不斷進步,很多國家的人均收入都持續上升。按道理,人類社會會走向繁榮安定,可是各國人民卻變得愈來愈躁動,其中在 2019 和 2020 年,世界就出現一波波的示威浪潮。在 2020 年,資深的對沖基金經理洛內甘(Eric Lonergan)和布朗大學國際經濟教授布萊斯(Mark Blyth)就出版了野心之作「憤怒經濟學」(Angrynomics),希望提供答案。

死刑威脅下,伊朗示威升級:罷工、罷市、罷課

伊朗女子阿米尼涉嫌違反頭巾規定而死於警局,在當地所引發的反政府示威持續至今兩個月。根據多個人權組織,當局為殺雞儆猴而拘捕超過 15,000 人,另有 300 人在示威期間被殺,其中包括途人,甚至逾 50 名未成年人士。但伊朗人未有退縮,反而把行動升級 —— 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戶罷市。

【COP 27】歡迎來到主辦國:「恐懼共和國」埃及

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7)召開前夕,主辦方埃及在國內積極綠化,試圖將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塑造成綠色城市,展示國家美好的一面。不過,有人權報告指出,有關企業、軍事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等敏感話題,已成為埃及的「禁語」,不少當地學者和環保團體也被禁聲,從事污染問題研究的人甚至被逮捕或被迫流亡,令相關研究無法進行。

Baraye —— 伊朗示威者的「國歌」

伊朗唱作人 Shervin Hajipour 日前發表新作「因為」(Baraye),以簡單的文字,唱出政府腐敗、審查制度、性別歧視、環境惡化等問題,呼應抗爭者長久的鬱悶、傷痛、憤怒和訴求。沒幾過天,Hajipour 就被拘捕 —— 「因為」旋即廣受歡迎,被奉為示威浪潮的非官方國歌。

伊朗要星鏈有用嗎?

反頭巾觸發的伊朗示威活動未見緩和跡象,截至本週一,伊朗政府已累計拘捕超過 1,200 人,但全國多個城市仍有人上街示威。在美國,拜登政府上週以「支持伊朗人信息自由流動」為由,放寬對伊朗互聯網服務的制裁,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則宣佈申請衛星互聯網服務星鏈(Starlink)在伊朗營運的許可;伊朗的星鏈衛星寬頻服務現已啟動。不過外界觀察認為,星鏈在伊朗的作用未必理想。

伊朗人求變,成敗在於下任最高領袖?

從反頭巾到反政府,伊朗示威浪潮持續超過 10 天,歐洲多地亦發起抗議聲援,高呼推翻獨裁等口號。在這危急存亡之際,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健康問題更受關注,尤其是他月初「神隱」兩週後傳出病重消息,令外界揣測其子 Mojtaba 或總統萊希隨時有可能接任此職,主宰國家未來數十年走向。但這個關鍵人選,最終或由革命衛隊決定。

斯里蘭卡變天,未來是喜是悲?

斯里蘭卡眾怒難平,總統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原本承諾在週三辭職,豈料他在當日帶同妻子流亡馬爾代夫,據報曾任財政部長的胞弟亦已出境,意味著這個統治當地數十年的家族王朝正式落幕。首都科倫坡街頭充斥歡呼聲,慶祝「鬥爭勝利」、推翻導致民不聊生的罪魁禍首。部分人則不滿他一走了之,毋須為貪污及失職負責,還剩一堆爛攤子有待收拾。而潛在的政治真空,更令經濟危機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