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戰後 75 年(上)

A+A-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在停泊於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艦上,正式簽署「降伏文書」。 圖片來源: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二戰正式結束,但「戰爭」並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完結。戰後 75 年的東亞裡,「戰後」還沒有完結,新的戰爭似乎又即將開打。

8 月 15 日是日本的紀念日,名叫「終戰紀念日」。加藤典洋在「敗戰後論」中,批評所謂「終戰」是在字眼上玩弄概念,否定戰爭責任,戰敗就是戰敗,沒有甚麼「終戰」。這本著作在 1995 年的日本知識文化界激起千重浪,同時受左右翼圍攻。加藤一方面指責昭和於天皇戰後不單沒有承受任何責任,連自行退位也沒有,是背棄為他送死的日本士兵。另一方面主張透過拜祭日軍死者,通往紀念全世界戰死者的路向。前者受尊皇的右翼分子抨擊;後者則被左翼批評是民族主義復辟。

此書對後來日本思想界影響最深的,是提出了日本社會中「對美從屬」與「戰後民主體制」間的深層矛盾。加藤指戰後日本社會嚴重精神分裂,右翼口中尊皇、內心否定戰爭責任、不面對戰敗的事實,卻依靠美國這個戰爭勝利者的力量,維持自己的政治勢力;左翼對民主自由等天降而來的普世價值、以及「憲法九條」使日本變成非戰國家而雀躍,卻無視了維持這個和平狀態,事實上是靠美國的軍事暴力。

戰時高叫「鬼畜米英」的政府與大眾媒體,態度在戰後 180 度轉變,一起讚頌民主與自由,感謝美國來解放日本人。日本社會從戰後開始,一直都是精神分裂。在加藤的眼中,右翼就是一群用自欺欺人的藉口來維持政治地位的小人,而左翼則是吃普世價值霸王餐的離地知識分子。在「敗戰後論」中,加藤認為要對「憲法九條」重新公投,無論保持抑或刪除,都會是日本社會全體的抉擇。

談到擁護戰後民主體制的知識分子,最經典的例子恐怕是大江健三郎。1994 年,大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二名獲得此獎項的日本人。日本政府告之他將會接受天皇的授勳,獲得文化勳章,但大江卻在接到電話通知時一口拒絕,理由是他本人支持的民主自由價值,與天皇的權威主義並不相容。

1990 年波斯灣戰爭的時候,以柄谷行人為首,日本一群左翼文學家聯署反對日本參與其中。加藤批評他們口中高唱和平,卻無視日本戰後的和平本來就是由美軍所確保,結果引發柄谷行人、高橋哲哉、淺田彰等一眾左翼知識分子群起批評,尤其無法接受加藤的建議「透過參拜國內三百萬死者,紀念二戰兩千萬亞洲死者」的路線、以及公投「憲法九條」的提案。

柄谷行人在近年的著作中表示:「韓戰的時候,日本曾經出現是否再軍備化及改憲的轉捩點,但當時日本人對此表達了反對。由此,『憲法九條』可以說是日本人自己作成的東西了吧。」然而沒有經過制度程序確認的民意,可否稱為社會表態?這種說法是不是有取巧之嫌,還有待討論。

即使實行加藤所謂的拜祭路線,也不一定代表支持日本政府參拜靖國神社。子安宣邦指出,靖國神社所安放的死者靈位是經過選別的,並非所有國內戰死者都包括在內,當中甚至有台灣人與朝鮮人。「透過參拜國內三百萬死者,紀念二戰兩千萬亞洲死者」的路線,大前提是能夠建立全面拜祭的入口,而非單單拜祭選別過的「英靈」。他又以沖繩的紀念碑為例,認為無差別地紀念日軍、美軍、受害平民等所有死者,才是通往紀念二戰的正常方法。

台灣多年來都有人要求靖國神社撤去自己親人的靈位,但神社方面一直都拒絕應對;另一邊廂,多任首相仍以「悼念二戰死難者」為由參拜靖國神社。這究竟是真心的悼念死者,抑或是做給右翼支持者的大戲,大家心知肚明。「建前」與「本音」的矛盾分裂,在戰後 75 年仍然持續。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