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 Carrey 和 Cameron Diaz 都會愈來愈紅。荷里活需要一個新笑匠,也需要一個新尤物。」文本來想點另一支煙,但又把煙放回煙盒,「有沒有看『神探飛機頭』?齣戲其實不算好看,但至少,有 Jim Carrey 的部分都是好看的,他擁有一種其他演員沒有的特質。」
樂隊
|共7篇|
林喜兒:永遠青春 —— Wham!
不知道 Wham!,或者也認識 George Michael;不是成長於 Wham! 年代,總會聽過 Last Christmas。毫無疑問,Netflix 的紀錄片 Wham!,就是一條時光隧道。
書店們:Beyond
黃家駒及 Beyond 其他成員,在充斥商業化流行音樂的香港社會曾掀起不少波瀾,除了流行曲常見的愛情題材外,他們的歌曲也講親情、理想、種族平等、歷史等,彷彿一股反潮流,也提醒了我們:流行音樂的創作靈感既源自生活,其題材也可以很廣泛,從一人的愛恨到親情、社會、家國,甚至人類、世界。以下節錄 3 本有關「Beyond」的書籍,詳情可瀏覽有關網站,了解更多。
月巴氏:1994(7)——「His ‘n’ Hers」
「Blur 我也有聽!但如果比較,我比較喜歡 Pulp。」
然後 Patrick 向我簡述了 Pulp 的歷史。早在 1978 年已經組成,但一直紅不起,直到今年推出收錄了這首「Babies」的「His ‘n’ Hers」,才總算受到外界關注。
「樂隊 Vocals Jarvis Cocker,絕對是天才,對於人和社會他有很獨到的觀察。」
紀浩基:The Beatles: Get Back —— 對同一影像的不同見解
傳奇天團 Beatles 自 1970 年解散至今,超過半世紀,但對全球流行文化的影響從未減退。前年是其最後一張專輯 Let It Be 發表的 50 周年,Disney+ 頻道也推出了由彼德積遜(Peter Jackson)主理,長達 6 小時的原創紀錄片 The Beatles: Get Back 。
林喜兒:Pistol —— 流於表面的 Punk
Sex Pistols 從來不只是音樂,而是整個形象包裝、公關手段。70 年代的 Punk 是回應當時英國的社會環境,一個「反」的行動。可惜 Pistol 所帶出的 Punk 只流於片面,觀眾看到的是他們曾經這樣那樣,卻不能理解 Punk 的精神與社會意義。
60 年代,唱 Kowloon Hong Kong 等英語流行曲的他們
60 年代的夜明珠樂隊(The Reynettes),他們有 5 名成員,是兄弟姊妹。很多香港人或者未聽過他們名字,但大抵也聽過他們的作品,最著名是 1966 年發佈的 Kowloon Hong Kong,曲風充滿東方美學,歌詞簡潔易明,歌曲開首的三句歌詞:「Kowloon Kowloon Hong Kong,We like Hong Kong,That’s the place for you」尤其經典,簡單地呈現香港作為環球城市的一面。Kowloon Hong Kong 推出後,經常被人翻唱,甚至旅發局也以此為推廣香港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