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分析指出,中美磨擦已升溫到新冷戰的地步。美國積極拉攏盟友,鞏固「五眼聯盟」,連結日本、印度等印太國家。中國則一直尋求突破美國的「島鏈」圍堵戰略,其中一個重點遊說對象是杜特爾特治下的菲律賓。可是事與願違,美國和菲律賓近月就愈走愈近,強化軍事同盟。
菲律賓
|共27篇|
逐家逐戶尋「無症狀患者」,是真正的防疫?
截至 8 月 3 日,武漢肺炎已奪去全球近 70 萬人性命,是 21 世紀最大的公共衛生災難。有些國家卻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藉以永續數據監控,加速集權,打壓異己。菲律賓就計劃派出警察挨家挨戶搜索「無症狀患者」,有人權組織憂慮,新政策只會成為抓捕異見人士的藉口。
無需手令、終身監禁:菲國立反恐法清算異己
香港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菲律賓,近日通過反恐惡法,美其名對付離分主義武裝,專家卻直斥政府藉以打壓和平示威、侵犯私隱、管制社交媒體言論,不用法庭手令拘捕異見分子,多個青年異見團體卻聲言不會忍氣吞聲,誓言負隅頑抗到底。
酒吧打架也列為恐怖分子的「反恐法案」
「港版國安法」尚未正式出台,已為國際社會所關注。最近菲律賓國會亦通過「反恐法案」(Anti-Terror Bill),只待總統杜特爾特簽署成立。「亞洲時報在線」報道形容,菲律賓「反恐法案」比「港版國安法」更為嚴厲,卻未能引起國際媒體同樣的關注。
近代史最長的革命:達戈霍伊起義
要爭取自由,或不是一、兩代人做到的事,而且可能要付出很沉重的代價;要反抗異族統治,就更慘烈。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成功的例子,例如美國獨立革命、中國辛亥革命,以及不流一滴血的捷克天鵝絨革命。可是,歷史長河之中也有失敗例子,菲律賓在 1744 到 1829 年間,經歷了亞洲,甚至世界近代史上,最長的一場革命,歷時 85 年,花盡數代人的一生。
東南亞抗疫之路:鞏固權力打壓異己
疫症當前,抗疫實屬必須。但當政權以抗疫為藉口,一面擴充、濫用手上的緊急權力,一面打壓公民社會,則「抗疫」可能只是幌子,建立或鞏固威權才是目的。曾任菲律賓德拉薩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的 Richard Heydarian,特別關注東南亞地區不同領導人的「抗疫」大計。
怕得罪中國,菲律賓錯失防疫時機
3 月中,武漢封城已久,菲律賓呂宋島步終其後塵,連同馬尼拉大都會在內的 5,700 萬居民必須「加強社區隔離」,影響遍及全國 3 分 1 人口,其後政府更史無前例關閉金融市場,暫停股票、債券和貨幣交易。有評論指,菲律賓之所以在疫症威脅面前放軟手腳,拒絕效法鄰國封關防疫,肇因不敢得罪中國,結果釀成今日死城的局面。
武漢肺炎,滋長東南亞反中情緒
武漢肺炎疫情未受控,部分與中國聯繫緊密的東南亞國家先後封關,但仍未能平息公眾的恐慌,疫情成了民間對中國積怨的大爆發。菲律賓人眼見大批口罩送予中國抗疫,卻無分發予國民,令總統杜特爾特長年的親中政策惹來反彈;印尼網絡謠言四起,盛傳「小米手機能散播新冠病毒」,抵制中國貨和針對華人的流言此起彼落,其擴散速度似乎遠比病毒來得更快更廣。
【武漢肺炎】東南亞佛系抗疫原因:中國
世界衛生組織(WHO)終於宣佈武漢肺炎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既然疫情值得國際關注,加上鄰近中國,東南亞國家理應以積極態度處理。然而,「紐約時報」報道指,印尼、泰國及柬埔寨等依賴中國經濟及旅遊業務的國家,似乎未有特別提高警剔。
香港如何一度成為東南亞革命之都?
由於香港獨特的地理位置,她在 19、20 世紀,不單止是一個經濟城市,更加是一個進步思想會聚的革命之都,不單向中國大陸,也向鄰近地區輸出革命,成為不少東南亞革命家學習、工作和避難之所。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1926 年,北洋政府武力鎮壓群眾運動,是為「三一八慘案」。當日,段祺端政府衛隊開槍打死 47人,死者大多是學生,其中魯迅的學生劉和珍亦成為遇害者。魯迅撰悼文「記念劉和珍君」,寫下了「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一言。無辜者的犧牲,往往引發整體悲痛,如魯迅所言,不是爆發,就是滅亡。
在菲律賓,坐牢反而更安全?
菲律賓一間監獄早前被揭發因行政失誤,令一批在囚重犯意外獲釋。總統杜特爾特隨即警告,這批囚犯若不自動投案,警方就會把他們捉回牢房,即使生擒不成也要見屍,結果 2,221 人正式投降。奇怪的是,官方數字顯示獲釋囚犯僅得 1,914 人。這是否代表有 307 人,放棄自由「自投羅網」?
天主教會:菲律賓抵抗暴政的最後堡壘?
警察不受法律約束,對所謂嫌疑人濫捕濫殺,每晚都有人被五花大綁,陳屍街頭,年紀最輕不過 3 歲,這就是菲律賓緝毒戰的日常。這場持續 3 年的人道災難中,有天主教神職人員毋懼殺身之禍,四出拯救無辜受難者,又支援群眾上街抗爭。因為在他們眼裡,這是一場關乎社會道德基礎的終局之戰。
護瞳行動︰光明引路者 —— 一名女醫生的自白
菲律賓有一句話,形容女性是「ilaw ng tahanan」—— 即光明的引路者,讓我們看見世界。菲律賓是千島之國,國家給海水包圍和分隔,要行走菲律賓其實頗花時間。露莎妮是眼科醫生,作為「引路者」,她帶著我們去了解與香港人最近的菲律賓,面對著甚麼眼疾和醫療問題。
謠言止於法律?菲小鎮立法禁講是非
有人「是非當人情」,閒談時講小是小非屬等閒事,亦有人類學者表示人類能發展出語言,全拜講是非所賜;但人們普遍非議道人長短的行為,菲律賓有市鎮更立法禁講是非,意圖杜絕一切謠言與影射。
人在菲國:還未能離婚
全球有兩個禁止離婚的國家,一個是天主教國家梵蒂岡,另一個是近 9 成天主教人口的菲律賓。本年 3 月,菲律賓眾議院通過一項離婚新法案,但面對天主教會、參議院及總統的反對,離婚最終能否成為合法權利,仍有待觀察。
菲律賓快餐王 Jollibee,五年內挑戰麥當勞和肯德基?
吃慣了麥當勞和肯德基,在營養不良的連鎖快餐選擇中,偶然都想嘗試新口味。但哈迪斯早已不再,漢堡王又不是隨處相見,你可會想起 Jollibee(快樂蜂)?來自菲律賓的連鎖快餐店 Jollibee,在香港或只是少眾之選,但其實在菲律賓本國,該公司的銷售額遠遠超過所有連鎖快餐店對手,包括全球最大的麥當勞和肯德基。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 Tony Tan Caktiong 重申,他的目標是將 Jollibee 業務擴張到東南亞、中國、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並希望在五年內讓 Jollibee 躋身全球五大連鎖快餐店品牌。
鐵腕治國:在菲律賓,喝酒也會坐牢?
杜特爾特鐵腕打擊菲律賓毒品罪案,引起警方濫殺涉毒者等爭議。近日,菲律賓警察又再出動。不過警察並非進行掃毒行動,而僅是逮捕街上喝酒的人們。上月起,杜特爾特授權警察逮捕在街頭喝酒、小便,甚至沒穿上衣的人。作為一介平民,本已需要擔心警員栽贓誣陷,現時連平常的戶外活動,亦隨時會令自己身陷囹圄。
全球在地化考驗:當 Netflix 遇上地方政治
影視串流平台 Netflix 正在全球擴張業務,上季收入按年升 40% 至 37 億美元,升幅創紀錄新高,而全球訂戶人數已增至 1.25 億,美國以外的訂戶更佔了大多數,但 Netflix 在全球擴張同時卻存在暗湧,其在各地投資製作的劇集接連捲入各地方政治漩渦,甚至遭到杯葛抵制。雖然有輿論批評 Netflix 欠缺政治敏感度,但有電影人反指不斷觸碰「政治地雷」,恰恰體現 Netflix 崇尚自由開放的政治立場。
Gloria Chung:菲律賓──姐姐在家吃甚麼?
姐姐在菲律賓的老家會吃甚麼小菜呢?你能講出一道菲律賓菜式嗎?如果我說菲律賓菜幾好吃,你相信嗎?我們不斷教授菲律賓姐姐廣東菜的博大精深,卻很少人留意到她們的老家也有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