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傭

|共4篇|

曾詩敏:無分界限的欖球比賽 —— 建立社會共融

最近得知香港欖球總會支持的「橄欖成長基金」邁進 10 年,今年會舉辦一連串社區活動,包括為聾人和家傭帶來社區活動,而其中一項就是「滙豐香港 Try Rugby 計劃」(家傭及聾人非撞式欖球比賽)。基金會的兩個關鍵支柱是:社會共融及身心健康,因此家傭社區是他們主要的服務對象之一。

菲律賓家傭的誕生:家務勞動的國際分工

政府宣佈,強制全港外傭在 5 月 9 日前要進行強制檢測,並將要求需要續約的外傭接種疫苗,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更表示,有關條件並非苛求,外傭大可以選擇不在香港工作。事件令更多香港市民更關心外傭權益問題,有意見更直斥政府歧視及種族主義。自從 70 年代香港大舉引入外傭,外傭就成為香港多元文化和城市景觀一部分,幫助照顧無數家庭的日常生活。

在印度,使用家電是「新常態」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使用家用電器實在平常不過,但對印度中產家庭而言,卻是疫症下的「新常態」。一直以來,他們都習慣聘用工人處理「家頭細務」,直至疫情後為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才開始轉用家電。但這種轉變同時令當地家傭頓失穩定工作,面臨被淘汰的無助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