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無分界限的欖球比賽 —— 建立社會共融

A+A-
早前,D.PARK 設立了 Try Rugby「滙豐欖球體驗」專區。 圖片來源:Hong Kong Rugby Union 香港欖球總會/Facebook

記得某個週末,我在我家大廈平台的排球場,碰到一班家傭姐姐打比賽,不禁駐足觀看了一會。她們有自己的制服,打起來有板有眼,我也跟她們聊了幾句,認識到她們也有自己的球隊、比賽和運動圈子。

那次我駐足看她們打球,出於覺得這是很美好的事情,首先是同鄉人或同路人在異地找到另一健康的原因聚在一起,而運動本就是美事。當然,誰是本地人,誰是異鄉人,很難一下界定;第二,我一直相信她們其實有不少個人的潛質和文化可以發展,也值得我們了解,好比我們知道她們在音樂和攝影上的故事;第三,當她們的身心有更正面的狀態時,對這個城市、獨立家庭,以致整個結構,亦有著正面的影響…… 總之,那次短短的見識讓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一直將多了解該球隊的想法放在心上,可惜因為後來的疫情和種種原因,我沒有再深究下去。

最近得知香港欖球總會支持的「橄欖成長基金」邁進 10 年,今年會舉辦一連串社區活動,包括為聾人和家傭帶來社區活動,而其中一項就是「滙豐香港 Try Rugby 計劃」(家傭及聾人非撞式欖球比賽)。基金會的兩個關鍵支柱是:社會共融及身心健康,因此家傭社區是他們主要的服務對象之一。透過推廣非撞式欖球及建立由家傭社區組成的欖球隊等,幫助她們建立更緊密的社區聯繫,同時為她們紓壓。

活動上,由來自 Eagles Ladies Rugby Club、Kowloon Rays 及 FDH Unite(菲律賓家庭傭工)組成的家傭隊,與聾人欖球訓練計劃組成的社區欖球隊,於荃灣 D. Park 進行 4 x 4 非撞式欖球賽。參與的球員之後更可將所學回饋社區,協助橄欖成長基金教練在荃灣區的欖球教室執教。至於另一活動,則是較早前於京士柏運動場,以嘉年華形式舉行的「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同樂日」,當中有 60 名來自聰伶兒童發展中心及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的家長、兒童及職工參加。

在我就體育產業的工作或教學作相關分享時,總提到欖球在香港是個特別而值得研究的例子。欖球本身的「華洋」背景,加上有一個年度盛事「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多年來如何在不同方面打入社區…… 當然,內裡的成效及學問,又可以是另一篇深入探討。疫情打擊了體育好幾年,「七欖」去年 11 月終於再度上演,今屆於 3 月 31 至 4 月 2 日和大家見面,這次可以更大規模地回歸。這陣子又有一系列社區推廣活動,當中包括學校導賞團,以及透過本地非政府組織和學校向基層市民,包括視障人士、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長者派發比賽門票,如七人欖球賽體驗日、表演賽等。我也樂見欖球再次成為一個切入點,凝聚更多不同的社群,亦創造更多可能性;畢竟,要發展體育文化,資源和創造力都不可或缺。多做一步,文化才有機會扎根。

此外,本年 4 月於阿根廷舉行的「世界聾人七人欖球世界盃」,我們有 10 位香港聾人橄欖隊的球員參與,在此助相關單位傳遞一下訊息,可參考有關「橄欖成長基金」的捐款網站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讀社會學的多棲體育人,媒體和企劃創作人,體育節目主持兼旁述、司儀,曾主持 2020 東京奧運直播和其他不同節目及活動;軟式曲棍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亦從事文字工作,兼任講師;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帶著「漫遊者」的目光,跟大家用不同角度認識體育,也從體育走出去探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