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底印度政府突然宣布,停用 500 及 1,000 盧比這兩款鈔票,並在 4 小時內回收作廢,以打擊貪污及遏制黑錢。86% 流通貨幣一夜間淪為白紙,令全國上下陷入混亂。批評人士更指,此舉傷害低收入戶,並窒礙非正規經濟發展。但最新研究顯示,現金仍在當地佔主導地位,讓人再次質疑廢鈔令的必要性。
印度
|共280篇|
救人也待救:印度「鼠洞礦工」的艱難處境
上月印度北阿坎德邦一個隧道地盤倒塌,41 名建築工人被困 17 天後,終獲政府召來的「鼠洞礦工」救出。這群「英雄」藝高人膽大,專門爬過窄道到地下深處採煤,但這樣以身犯險,只能為他們帶來薄酬,在部分地區甚至被視作非法勞動。即使救人後一夜成名,工作和生活未見改善,還要被當局棄如敝屣。
吳蚊蚊:光明節快樂
從前我習慣稱 Diwali 為排燈節,但因為傳說太美,希望和堅持原來這麼重要,慶祝「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的節日,光明節聽起來更好,也值得好好去過。
印度霧霾:人工降雨能解決空氣污染?
印度霧霾年復年,每年踏入冬季,空氣污染問題加劇,當局便關閉學校、限制交通和禁止建築,並用噴水車來沖走空氣中的污染物,仍不見成效。近來當局計劃首次利用雲播種(cloud seeding),即人工降雨,以改善霧霾問題。人工降雨技術常用於應對乾旱,具體做法和成效如何?
沒有佛陀,早期佛教如何展現佛陀?
作為佛教教主,佛陀造像在大量寺廟受供奉瞻禮。不過佛陀的面相形象並非在涅槃後馬上進入各種佛教藝術中。美國紐約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專題展覽「樹與蛇:印度早期佛教藝術」(Tree & Serpent: Early Buddhist Art in India),就匯集了從印度南部德干各地借來超過 125 件早期佛教藝術展品,可追溯至公元前 200 年至公元 400 年,探討佛教藝術的起源,以及早期敘事傳統。
阻止人與老虎發生衝突,全靠 AI?
野生動物棲息地及資源愈來愈少,也被迫愈來愈靠近人類,但到人類社區覓食,很多時卻等同於走上絕路。在印度及尼泊爾叢林中,老虎數量不斷增加,牠們亦更靠近村莊,所以環境保育者開始使用人工智能方法,避免老虎與人類發生衝突。
退休社區:印度地產新興市場
聯合國預計到 2050 年,在印度這個全球人口最多國家,65 歲以上長者所佔比例將增至 15%。但隨著數以百萬計的人出國工作和定居,他們的父母縱然有錢養老,身邊卻無親人照顧,退休社區便成可取之選。這類為銀髮族而設的屋苑正於印度蓬勃發展,數量在 3 年疫情間將近翻倍,即使存在隱憂,前景仍被看好。
Ryan Fung:印度 ESG 投資的三個著眼點
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碳排放的國家,如果要進行 ESG 投資,似乎也需跟中國一樣需要留意很多細節。花旗分析員近日就發表一份清潔能源報告,提到再生能源、電動車、綠氫等領域,值得關注。
以巴戰爭|新聞工作者的戰線:核查假資訊
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升級,引起眾多網上論戰,新聞工作者卻揭發大量虛假影片、照片及不實資訊滲雜其中,更讓人意外的是,不少假資訊都源自置身事外的印度帳戶。部分傳統媒體就利用新聞專業,嘗試與資訊傳播速度鬥快,在假資訊釀成恐慌或混亂前,盡力揭示出真相。
印度叫板美中俄,登月搶資源進入戰國時代
登月任務是如此艱辛,不光印度嘗試了多次失敗,就在月船 3 號登月前幾天,俄羅斯的 Luna-25 著陸亦失控並墜毀。但這些失敗風險,並未使中、美或印度卻步。對許多國家來說,在一個潛力未知的領域中取得先發優勢,有著更大的吸引力。
強國太空競賽,月球南極為何成兵家必爭之地?
月球南極被認為是月球上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印度月船 3 號月球探測器在 8 月底登陸,成功探測硫、鐵、鈣等多種物質,目標是尋得水冰的跡象,同時研究大氣並分析南極的組成;惟探測器目前已進入休眠狀態。而若在月球表面發現水冰,其價值將不可估量。
亞運誕生:印度的亞洲解殖夢
亞運發展至今,已經發展為大型區域盛事、規模僅次奧運會的綜合體育賽事,中國政府便為杭州亞運花費約 2,000 億人民幣。回顧 1951 年首屆,雖然規模遠不如現在,但就寄託了亞洲戰後多國的解殖夢,而印度正是亞運概念的重要推手。
印度研究分析室:情報機構跟越洋殺人的關係
加拿大指印度特工,涉嫌殺害該國錫克教領袖尼賈爾的事件已演變成外交風波。加拿大外交部驅逐印度外交官、對外情報部門負責人拉伊(Pavan Kumar Rai)。拉伊所屬的情報部門,有個相當平實的名字:印度研究分析室(Research and Analysis Wing,RAW)。尼賈爾被殺一事,也令這個接受過美國中情局(CIA)「打擊恐怖主義技術」培訓的地區知名情報機構更受注視。
雖遠必誅:一場被印度追殺到加拿大的獨立運動
加拿大有錫克教領袖 3 個月前遇刺身亡,總理杜魯多直指是印度特工所為,令兩國關係跌入谷底,錫克教獨立運動是問題的核心。經歷多年血腥鎮壓,印度國內的錫克教獨立運動早就一蹶不振,但仍然活躍於海外錫克教社群,印度為此經常向西方國家施壓,早就是印度外交上的暗湧。究竟錫克教獨立運動甚麼回事?終極目標是甚麼?
全球南方之主,巴西也來爭?
國際政治重新洗牌,除了舊有的東西陣營,還有「全球南方」(Global South)這股新勢力,在今年的 G7 廣島峰會及金磚國家峰會成為焦點所在。印度以全球南方代言人自居,被視為與中國爭奪領導地位。但欲當盟主者,又豈止此亞洲兩國?南美的巴西及其再任總統盧拉,同樣虎視眈眈。
印度誓要做綠氫大國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週日在印度新德里閉幕,期間成立了全球生物燃料聯盟,以促進使用潔淨能源,尤其是在南半球發展中國家,協助加快全球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印度作為輪值主席國,其綠色產業發展受到世界關注,近年印度政府推動綠色氫能計劃,讓該國成為全球主要氫能出口國,我們要等多久才看到它被大規模採用?
G20 印度戰略:「新香料之路」抗衡「一帶一路」
在普京和習近平缺席下,G20 峰會週末結束,以東道主印度的收獲最豐厚。印度不但鞏固作為發展中「南方世界」的領導角色,還趁機宣佈建立印度、中東與歐洲經濟走廊,通過鐵路和海路連接,以「新香料之路」(New Spice Route)抗衡以絲綢之路為靈感的「一帶一路」。
Bollywood 蓬勃發展,女性卻仍是工會弱勢
Bollywood 向世界展示印度電影文化,銀幕前後女演員的性別身份同樣受關注。畢竟在印度,電影業由男性主導,女員工經常面對各種不公待遇,但現在一些女性開始聯合起來,爭取平等對待。
中俄首腦擬缺席 G20,印度趁勢鞏固國際地位
G20 峰會將於本週六舉行,不少傳媒都報道中俄首腦擬缺席峰會,反而忽略印度作為東道主的角色。為迎接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辛偉誠等元首貴賓,印度為新德里展開大規模美化工程,以巨型雕像粉飾太平。不少分析亦相信,印度正利用 G20 鞏固國際地位,繼續駕馭壁壘分明的國際形勢,總理莫迪亦會趁勢為明年大選造勢。
戰虎外交:印度極端民族主義,正觸發國際間衝突?
在強硬民族主義當道的世界,外交愈來愈少談判讓步的餘地。當中國以「戰狼外交」聞名國際,印度新聞工作者 Kunal Purohit 就在雜誌「外交政策」撰文,批評印度總理莫迪的極端印度教民族主義,並將其衍生的強硬外交稱為「戰虎外交」(Tiger Warrior),指這種作風正引發區域與國際關係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