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運

|共3篇|

垃圾圍城:由來已久的歐美工會抗爭策略

巴黎再次爆發大規模示威。由於衛生工人罷工,當地行人道已經變成垃圾倉庫,秀麗的塞納河岸暫時變成彌漫惡臭、充滿老鼠的小巷,在多座蜚聲國際的地標建築襯托下,反諷意象更為強烈。彭博社就追溯,垃圾圍城如何成為歐美工會的抗爭策略。

香港後六七的社運先聲:公務員工會運動

7 月 5 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公務員加薪方案,高、中、低層公務員一律加薪 2.5%,多個公務員工會發表聲明表達不滿,認為升幅無法彌補通脹,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更炮轟有關決定「離地」、「好傷同事心」。香港有多個歷史悠久的公務員工會,港英政府在六七暴動後加強對公民社會的控制時,公務員工運就一度站在香港社運的前沿。

石 Sir:英國大學工運

現時英國各行業的退休基金,都出現資不抵債的困局。按法例僱主有責任填補這差額,大概大學管理層覺得這責任太大,就想強逼教職員更改退休金制度,減其保障,逼員工一起摃這擔子。教職員當然不滿,2 月 22 日,英國超過六十所大學的教職員發起工業行動,以停課要求大學管理層重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