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宣佈破產,一個城市破產後,下一步會經歷甚麼程序?其實城市破產屢見不鮮,美國過去百年就有超過 600 個城市破產,以汽車重鎮底特律(Detroit)為例,10 年前申請破產,10 年過後這座落難城市有何轉變?
退休
|共48篇|
退休保障制度:專制國家必行之道
打工仔退休後,自然會失去一大部分相對穩定的生計來源,很多都需要依賴個人積蓄和公私營退休金過活。退休保障制度之穩健,對普羅大眾的福祉至關重要。挪威奧斯陸大學政治學家 Carl Henrik Knutsen 和 Magnus Rasmussen 就在學術期刊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撰文,嘗試驗證退休金制度與專制國家的政治穩定,存在甚麼樣的關係。
【全球老化】不止法國,中國也要提高退休年齡
法國政府強推將法定退休年齡由 62 提高至 64 歲,希望延長人們的工作生涯,為退休基金帶來更多收入並延遲支付退休金,減輕相關財政系統的壓力,因而激起連串示威及罷工。面臨類似困境的並非只有法國;在中國,自 1950 年代以來女、男最早分別可在 50 和 60 歲退休,惟這項多年未變的政策,正隨著退休大軍增加而耗盡地方政府資金。
法國退休制度改革:歐洲各國退休年齡差異
法國近日因退休制度改革計劃而有大型示威,當中建議法定退休年齡從目前 62 歲提高至 2030 年的 64 歲,一旦落實,預計由 2027 年起,法國打工仔要工作 43 年才能拿到全額退休金,結果引發國內大罷工。當局聲稱延遲退休年齡是「挽救退休制度」,歐洲其實同樣面對退休金壓力,老年人口近年大幅增長,勞動人口大幅下降,在這情況下,法國的退休制度改革會否成為仿效對象?
伴隨股災而來的影響:延遲退休
近月香港股票市場表現持續疲弱,恆生指數更加跌穿 15,000 點大關,甚至遠低於 1997 年回歸日的水平。根據最新一份強積金報告,強積金總資產跌穿 1 萬億,其中表現最差的成份基金,2022 年初至今回報更是大跌 40.87%。專家就指出,隨著世界各地的退休保障制度私營化,股市上落甚至會影響人們能否如期退休。
70 歲才退休,德國人願意嗎?
一如很多發展國家,德國正面對人口老化、勞動力劇減及退休金缺口問題,將成經濟及社會沉重負擔。當局把法定退休年齡再三延長,最近甚至提議提高至 70 歲。長命 80 歲,工作 50 年,德人會否願意這樣渡過一生?數據顯示,離開職場的年紀反而有提早的趨勢。想要活到老、做到老的人,似乎並沒那麼多。
【香港文摘】築起無邊界的家 —— 訪寄養家庭盧氏夫婦
盧氏夫婦是全港 950 個寄養家庭的其中一分子,他們照顧過 6 名寄養兒童。2 人的教養方式令寄養兒童和子女能融洽相處,家庭和睦。盧氏夫婦不問回報地付出,在有限的居住期間,給予兒童無限的關愛,在製造家庭共同回憶的同時,也建立舒適、安樂的居住環境,並抱著一視同仁的態度來照顧和教導。
年齡歧視:在退休人士之間同樣常見?
近年,世代矛盾愈來愈深,中年人會標籤年輕人為「廢青」,年輕人又會以「廢老」還擊。這類型的年齡歧視(ageism)在職場上很常見,不過英國巴斯大學教育學家 Sam Carr 近日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表示,同樣的現象,在退休人士之間也很普遍。
【Soul Monday】「眾籌」年假,助同事提早退休
64 歲的 Alfredo Lupi 在意大利一間工廠任職雜工,本來只要再工作兩年多便能榮休。但自幼所患的認知障礙愈加嚴重,令他難以繼續上班,可若提早離職,則會失去養老必需的退休金。全廠上下看在眼裡,決定送上一份厚禮:「眾籌」得來的 20 個月年假。
南韓防自殺妙方:銀齡交友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數據,南韓的老年人貧困率及自殺率一直都是發達國家中最高。經過國家計劃、公民社會倡議以及公眾意識提高,南韓的青、中年開始決心幫助父母享受「新生活」。為讓父母柏齡過得快樂,子女們正利用交友程式,幫助父母找尋對象,助他們排遣寂寞。
【Soul Monday】退休 FBI 探員:開校巴也可服務社會
Mike Mason 曾經位高權重,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工作 23 年,晉升至執行助理局長,負責監督所有刑事調查。但退休後,他未有養尊處優,反而去當校巴司機,每天清晨便開工,接送孩子上學下課。Mason 此舉並非消遣,也不為賺錢,純粹得悉這行缺人,便自告奮勇幫忙。「我一發動引擎,自然就會微笑。」
【香港文摘】打破圍牆,「寵」出退休新生活 —— 訪 Senior CID 寵物保姆
有些老友記退休後可能並無特別計劃和愛好,不知道該如何善用時間。對此,Kitty 希望鼓勵老友記積極開拓退休的第二人生,不要被年齡和社會刻板印象所束縛,嘗試踏出舒適圈:「起碼第一樣,唔好坐喺屋企對住四道牆。首先走出道門先啦,走出去望吓周圍邊樣嘢你有興趣咁你咪行埋去囉!」
【香港文摘】跟哲學教授上一課老年與死亡哲學 —— 專訪張燦輝
很多香港人可能在第二階段很成功,但卻大半生都沒時間思考生而為人的問題。哲學不會告訴人做甚麼才是正確的,最重要是問自己一生裡為自己做過甚麼。很多人終其一生經歷過很多場他人賦予的考試,並因此而獲得成功感,但到了人生第三階段,當考試從生命退場時,要處理接下來的生命、把握做自己的最後機會,才是真正的考驗。
追求財務自由,先從小學習金融知識
「財務自由,提早退休」(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Retire Early,FIRE)近年成為亞洲年青人的目標。加上疫下工作不穩定、生活成本高昂等問題,促使人們轉以投資工具賺取更多收入,希望終可掙脫金錢束縛,隨心所活。但不少人為求更高回報,在缺乏基礎知識下胡亂投資,反離財務自由愈來愈遠。有學者就希望向年輕一輩教授金融技能,讓人從小學會管理資金,以應付日後所需。
【Soul Monday】銀髮族玩具醫生:活到老,救到老
空有手藝卻無處發揮,是退休人士的常見煩惱。日本有 6 位大叔倒是活用所長,他們以「玩具醫院 岐阜」的團體名義,定期走訪縣內多間兒童中心,修理各式各樣的破損玩具。這些醫生用心「治療」,並且「診金」全免,皆因每次出動也只為興趣,以及孩子們的笑容。
教宗方濟各,榮休不榮休?
教宗方濟各曾在 2015 年預計,自己不會繼續擔任教宗超過五年。五年過去有餘,現年 84 歲的方濟各,本月 4 日接受結腸手術,住院期間發燒,健康狀況引起關注,不禁令人猜想這位教宗還剩下多少時間,會否倣效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選擇榮休。
退休基金是納入 ESG 原則的理想選擇?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報告發現,在全球 50 家最大的公共養老基金和 30 家最大的主權基金中,有 16 家公共養老基金和 4 家主權基金在 2019 年發佈了可持續或負責任的投資報告。退休基金加入 ESG 原則起了勢頭,但未佔主流,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香港文摘】疫症下,英國的日子如何?—— 專訪「如夢書」作者嚴亢泰
在英國放寬香港的 BNO 限制,讓持有人可以方便移居英國後,相信大家都會留意多了華人在英的生活狀況。嚴亢泰的漂流經歷,令我們都不免又想到自身,作為一個很早就隻身移居到英國,又在香港生活過一段時間的華人,亢泰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建議。2020 年,全球都受到武漢肺炎的侵襲,英國也是其中一個受害嚴重的國家,年中更實施過封城等措施。早年在英國與亢泰相依為命的母親早已去世,身邊也沒有親人,遇上武漢肺炎的肆虐,一個年過 70 的老人,會感到害怕嗎?
救世軍:培訓退休人士做網紅
在這個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網絡紅人(網紅)」的年代,一群退而不休的年輕長者也不輸蝕,他們正認真學習拍片,期望投身「知識型網紅」行列,向人分享累積多年的豐富經驗和知識。
【香港文摘】沒有退休,只有轉行 —— 訪 DHL 香港創辦人鍾普洋
關於享受人生,鍾氏給出一個簡單又複雜的詞語:豐盛。看鍾普洋受訪時的樣子,大概便能參透其中:他總是興致勃勃地談論自己愛好的工作、親友的關係和人生的意義,並且把各個方面都經營得妥妥當當,就連他的興趣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