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再次爆發大規模示威。由於衛生工人罷工,當地行人道已經變成垃圾倉庫,秀麗的塞納河岸暫時變成彌漫惡臭、充滿老鼠的小巷,在多座蜚聲國際的地標建築襯托下,反諷意象更為強烈。彭博社就追溯,垃圾圍城如何成為歐美工會的抗爭策略。
垃圾
|共89篇|
樽裝水方便解渴,但恐難持續?
買樽裝水喝快捷方便,從利潤分佈來看,這個市場一直穩定增長。但研究發現,此行業不單帶來塑膠污染,還降低中低收入國家對公共飲水系統的投資,同時加劇全球供水不平等。
垃圾堆滿巴黎街道,但法國人表示支持
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退休金年齡改革,引發當地清潔工人罷工抗議。事件持續超過半個月,街頭垃圾堆積如山,旅遊勝地「光之城」巴黎瀰漫著一股臭味,但大多數巴黎人都不介意,有旅客甚至表示支持。
追求環保、低成本,印度「綠色婚禮」潮流
印度婚禮繁文縟節很多,南北習俗大不同,北部通常持續 3 天,花費甚大,且會製造大量垃圾。想要完全「零廢」結婚,怕是不可能任務,但愈來愈多印度人意識到儀式對環境造成的危害,開始思考如何在過程中減少浪費,塑造新興的「綠色婚禮」。
【新詞】廢膠考古學:從海灘垃圾提取有用數據
每年有近 800 萬噸塑膠廢料流入大海,不單污染海洋生態,甚至流入食物鏈,威脅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健康。意大利有環保團體把考古學融入環保,建立廢膠博物館,提高環保意識之餘,也從海灘廢物中提取有用資料。
厭氧消化:食物垃圾轉製能源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美國每年產生約 6,000 萬噸食物垃圾,約佔食物供應總量的 30%。食物浪費是近年備受關注的國際議題,我們如何在減少浪費食物之餘,為環境出力?
疫情後遺症:即棄口罩糾纏野生動物
「後口罩時代」下,選擇的自由終於回到個人手上。口罩令撤銷,或者有人仍會外出佩戴口罩,但野生動物似乎沒有選擇。近年全球人人使用即棄口罩,遺下大量塑膠垃圾。疫情大流行期間產生數十億計個口罩、手套,令塑膠污染問題更趨嚴重,並對野生動物構成持續數十,甚至數百年的風險。
氣球、膠袋…… 天空中的人造垃圾
無論是氣象氣球還是間諜氣球,世上的確有大量氣球高掛在天空中運作。單是氣象氣球,全球各地每日就有約 1,800 個升空,當中置有測量大氣壓力、溫度和相對濕度等的儀器,但每年只有 2 成儀器得以回收。大至氣象氣球,小至普通派對氣球,最終都可能成為天空垃圾(sky trash)。
倫敦有新島?原來是濕紙巾
從中世紀開始,泰晤士河就成為傾倒糞便、垃圾的地方,更曾有人難敵泰晤士河惡臭而要逃離倫敦。時至今日,經過污水處理等措施,泰晤士河水質已大有改善。不過無法過濾的東西 —— 濕紙巾 —— 近年在河上淤積成島,甚至影響河流走向。
斷捨離之難:有日本特色的垃圾屋現象
有斷捨離女王之稱的近藤麻理惠最近表示,自從 2021 年誕下第三個孩子後,更享受在家陪伴孩子的時光,已經有點放棄整理家居。不過對日本國內不少出於各種原因,成為垃圾屋住戶的人來說,卻有需要好好整理一番。
用家角度:木餐具就如一場災難
英國環境部長 Thérèse Coffey 日前宣佈,今年底將禁止企業銷售和提供即棄塑膠餐具。該禁令或將迫使企業採用較環保的替代品,如現時常見的聚乳酸(PLA)或木製餐具,但對用家和環境而言,可是最佳選擇?
【Soul Monday】以塑膠作為顏料
大多數畫家會用各種專用顏料作畫,但在約翰內斯堡的 Mbongeni Buthelezi,卻是用從當地垃圾場及城市街道收集的塑膠垃圾,作為另類繪畫材料。他說:「動物正在死去,海洋中的魚正在死去 —— 因為這種材料,也因為我們人類,我們需要承擔這個責任。」
不用「走塑」,法國只要重用餐具
香港政府近年推動「走塑」,提早在 2023 年第 4 季起禁止食肆提供即棄塑膠餐具,不少連鎖餐飲集團開始作部署。在歐洲,法國餐飲業界更快一步,即將禁止堂食用即棄餐具,連鎖快餐店必須提供可重用塑膠杯碟。不過要額外添置新餐具和食物容器,將大大增加食肆營運成本。
英國距離禁用即棄塑膠製品有多遠?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提高,各界更關注即棄塑膠製品的使用以及其對環境之影響。推廣「走塑」已成潮流,英國也不例外,當地政府試圖遏止廢物污染河流和海洋生態,英格蘭地區即將禁用即棄塑膠餐具。
聖誕樹被忽略的環保作用
英國每年售出超過 800 萬棵聖誕樹,美國估計有 2,500 萬至 3,000 萬棵。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選擇以活聖誕樹作裝飾的千禧世代比嬰兒潮一代高 82%。其實聖誕樹對環境的利弊,不單關乎它和人造樹在碳足跡上的比較;其種植涉及土地運用,對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的影響更遠超乎想像。
由潔淨方案到污染源頭,美國多年的焚化爐爭議
曾經,各地政府和學者都推廣興建焚化爐,認為相比起堆填區,是更加環保的選擇,而且部分設施更有發電功能,減輕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可是,近日美國多場反焚化爐的居民運動,批評設施損害居民健康,引起大眾對有關議題更多反思。彭博社的專題報道,就剖析焚化爐背後的利弊。
減廢浪潮下,荷里活道具也要想盡辦法重生
減廢已成為荷里活電影業界的新目標,重用道具在未來或會更為普遍。像位於美國洛杉磯的巨型二手倉庫 Materials Oasis 內,就放滿花瓶、梳化、藝術品、人造植物、包裝紙袋、裝滿沙子的塑膠箱、大型牆壁等雜物,全都是來自影視行業的廢棄物,免費提供予其他電影製作機構、非牟利組織、學校等,讓道具的生命得以延長。
【*CUPodcast】ESG 簡單講:荷蘭小城築氣泡牆,攔截海上垃圾
如何清理海洋垃圾,到如何阻止塑膠流入海洋,對各國來說都十分棘手。今集「ESG 簡單講」,就介紹荷蘭海邊城市最近興建由社區主導的氣泡牆,利用氣泡與水流攔截河道垃圾,有望解決海洋塑膠垃圾問題。
【COP 27】埃及有幾環保?從尼羅河撈出「垃圾金字塔」
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7)召開前夕,主辦方埃及積極綠化城市,不單宣佈沙姆沙伊赫(Sharm El Sheikh)禁用即棄膠袋、引進天然氣巴士,還耗資巨款在這個度假勝地建造太陽能發電廠,為氣候峰會做足準備。與此同時,獲埃及環境部支持的環保組織 VeryNile 也投入工作,數月前他們在尼羅河發起一項垃圾清潔活動,把收集得來的塑膠廢料砌成一座巨型「垃圾金字塔」,藉此提高當地人的環保意識,強調保護環境和海洋生態之重要。
從源頭入手: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
要做到源頭減廢,生產者責任制是有效的手段之一。歐盟各國早年立法實踐生產者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建立了一套有效率的回收制度。在亞洲地區,日本也於「包裝回收法」中引入 EPR 概念,從生產者源頭入手,要求生產者對商品的整個生命周期負責。完善生產者責任法規能刺激回收產業,這些國家的做法能否成為本港的參考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