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污染日益嚴重,有人呼籲要從源頭減廢,停用塑膠;有人則提倡做好塑膠回收,以減少塑膠垃圾。傳統的回收塑膠方法是以熱力融化塑膠產品,製成再生塑膠。除此之外,化學家正拆解食塑細菌進食塑膠的秘密,發展以細菌和酶分解塑膠和作工業回收。
垃圾
|共66篇|
看北韓垃圾,了解封閉之國的「進步」
海浪時常會將北韓垃圾沖上南韓邊境島嶼的沙灘,這些來自彼方的垃圾,便成為釜山東亞大學教授姜東完眼中,窺探封閉國度的「寶藏」。
Ryan Fung:有關焚化爐的都市傳說
有人批評焚化爐不夠綠,但放諸四海,這項基建卻是不少國際城市做好碳中和的常用「架生」,因為利用先進焚化技術處理生活垃圾,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廢物棄置於堆填區而產生溫室氣體,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轉廢為能所產生的電力能源,藉此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發電。
鴻若遠:香港是垃圾蟲的福地
當經歷過北美這樣繁瑣的垃圾分類後,才發現香港確實是垃圾蟲的福地。但在急促轉變的今天,不久的將來,剩下來能懷緬的,可能就只有這種能亂拋垃圾的權利了。
要更多焚化爐?轉廢為能是大趨勢?
目前,香港所有的都市固體垃圾均以堆填處理。把垃圾埋起來,看似「眼不見為淨」,但堆填區佔用龐大土地,飽和後需要擴建,亦會為附近社區帶來影響。目前石鼓洲外海正在興起第一期「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將設有焚化設施,預計每天可處理 3,000 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惟仍不足以應付香港每日所產生的逾 1.5 萬公噸都市垃圾。香港環保署早前便公佈研究興建新焚化設施選址,以逐步取代堆填區。
綠色和平:拒絕與垃圾共存 —— 源頭堵截廢物的新年新希望
新年新開始,縱然充滿挑戰,在不得不與疫情共存之際,試著攜手過零廢棄生活,「源頭堵截」不必要的消費及避免使用即棄塑膠。祝願新一年,人類和地球「身體健康」。
膠袋可回收標誌,誤導消費者?
塑膠如何回收及能否有效回收仍具爭議。美國加州當局成立的「回收市場及路邊回收委員會」,早前要求加州總檢察長及回收監管機構 CalRecycle 打擊不實的回收標籤。該委員會稱,大型零售商的塑膠購物袋帶有誤導性的字句和標誌,違反加州法規、誤導消費者。
【圖解】時尚背後的環境災難
時尚背後的成本龐大,製造 1 公斤紡織纖維平均會產生 23 公斤溫室氣體、製作一件棉製 T 恤需要 2,700 公升水,相關的研究數據不勝枚舉。加上「快時尚」的流行以及部分人過度消費的購物模式,時尚產業目前成為世界第二大污染行業。
繼續用膠,也可以是環保的一途?
塑膠污染是全球問題,散落在自然環境的塑膠垃圾,可在河流海洋中四處漂流。解決塑膠污染首要對付即棄塑膠產品。歐盟自 7 月 3 日起實施「即棄塑膠指令」,規定成員國禁售多種即棄塑膠。香港環保署亦推動「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或於 2025 年落實。到底在禁了即棄塑膠以後,我們有甚麼可用的替代品?
要鼓勵環保,請先讓大商家分擔回收成本?
近年,市民的環保意識愈來愈強,會願意在日常生活多做幾步,把廢物拿去回收。可是當大商家依然不斷製造過量包裝物品,即使個體散戶如何努力,仍不足以解決問題。「彭博社」就撰寫專題報道,講述美國多個州份如何嘗試立法,讓生產商一同承擔回收成本。
在羅馬,連垃圾都是永恆
意大利羅馬市長第二輪選舉上週結束,前經濟財政部長、中左翼民主黨成員 Roberto Gualtieri 當選。前任市長、五星運動(M5S)成員 Virginia Raggi 則在首輪投票出局。英國作家兼記者 Owen Matthews 在雜誌「旁觀者」表示,未能解決羅馬垃圾問題,是 Raggi 連任失敗原因。另一方面,垃圾圍城也將是 Gualtieri 的接下來的市政挑戰。
陶傑:格拉斯哥垃圾迎全球領袖
不只是長途貨車司機短缺,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全球氣候高峰會議在即,當地倒垃圾工人和火車司機工會聯合宣佈,在為期 13 日的高峰會期間將會罷工,或令各國領袖處身於垃圾堆之中,揚言羞辱。
【Soul Monday】大人的垃圾,由孩子收拾
疫下日本,不便三五成群聚在食肆,因而衍生出「路邊喝酒」的亂像,不只構成噪音及治安問題,往往還會留下一地垃圾,影響公眾衛生。望而氣憤的市民甚多,動手改善的人很少。神戶市就有一名 7 歲女孩,每逢週末,當那些大人宿醉未醒,她已隨父親走遍社區,把煙頭、空罐一一撿起。
如何滿足未來電動車電池需求?
在疫情之下,去年全球汽車整體銷情低迷,惟電動車銷量不跌反升,大增 41%。一些傳統汽車巨頭更拋出停售燃油車的時間表,例如通用汽車宣佈到 2035 年停售汽油動力和柴油車型,德國 Audi 亦計劃到 2033 年停止生產此類汽車。電動車浪潮乘全球減碳風潮聲勢浩大。電動車的核心是驅動四輪的電池;而要滿足未來電動車的需求,關鍵是要有充足的稀有金屬供應及建立電池回收鏈。
性商品的永續風潮
去年疫情臨城,情侶被困家中,或只能去 Staycation,卻意外壯大情趣用品市場。2020 年全球性玩具銷售額增長達 26%,至 336 億美元,然而垃圾亦隨之增加。性愛玩具大多由 ABS 塑膠、矽膠、電池等材料組成,不能當普通垃圾回收,最終只能被堆填,造成不可逆轉的污染。近年成人玩具行業遂以永續概念設計產品,追求「環保性高潮」外,更希望打開外界對性的禁忌話題。
即棄膠餐具不可取,替代品又夠環保嗎?
香港環保署日前發表諮詢文件,建議推行即棄膠餐具管制,或於 2025 年會落實。環球減塑成風,歐盟自 7 月 3 日起實施「即棄塑膠指令」,規定成員國禁售多種即棄塑膠(一次性塑膠)。但「即棄」即棄膠產品以後,我們有更環保的替代品嗎?
【ESG趨勢】歐盟禁即棄塑膠,另有商機?
歐盟在「膠」方面,不得不認,走在最前。歐盟自 7 月 3 日起,禁止出售多種即棄塑膠(一次性塑膠),成員國必須落實新規定。
【圖解】世界塑膠污染的未來
在 50 年代,全球塑膠產量約 200 萬噸,處理塑膠廢料相對容易。及至 2010 年代,全球每年塑膠產量超過 3 億噸。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的研究,時至今日,全球已生產超過 83 億噸塑膠產品。當中,只有 9% 的塑膠廢料被回收,約有 12% 被焚化,其餘 79% 則被送往垃圾場、堆填區或棄置在自然環境中。每年更有 800 萬噸塑膠流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
綠色和平:與其燒廢 不如老實減廢
在幾乎甚麼也未做好的情況下,廢物量仍然高企,硬推焚化爐的話,難道是打算一把火燒清光,就當作達成減廢目標?
【Soul Monday】舊報紙變環保袋
福島縣的只見町遠離海岸,町內一班中學生卻心繫海洋,不忍塑膠廢料污染美景。年紀輕輕的他們,非但想到以舊報紙摺出環保袋,減少塑膠袋的使用量,甚至親身走訪區內商戶,讓其他居民加入減廢行列。這些孩子希望以熱誠及活力,感染全町一同身體力行,實踐「自己未來自己救」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