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

|共95篇|

蟲食微塑膠,反更貽禍海洋

輪蟲(Rotifer)極其微小、無所不在並數量眾多,一個地點中每公升水可以有多達 23,000 隻。過去有科學家會研究這種嘴部周圍有旋轉纖毛輪的生物,其攝取聚苯乙烯微塑膠之能力。不過近日發表的研究提出,輪蟲可能會在攝入並分解微塑膠的過程中,將之分裂成大量更小、更危險的納米塑膠,加劇海洋危機。

愈丟愈多,回收太陽能板勢成新興產業?

初代太陽能板陸續因磨損和毀壞而退役,當中絕大部分也被送去堆填。美國維珍尼亞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 Mool Gupta 警告,到 2050 年全球太陽能廢物將重達 7,800 萬噸。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城市尤馬(Yuma),就有北美首間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板回收廠。潛在商機之大,亦吸引初創公司涉足這個領域。

日本回收很講究,其實也是焚化大國

日本講究建築美學,又以公共建設聞名,大阪舞洲垃圾焚化廠正是藝術與實用兼備的成功例子。該工廠耗資約 600 億日元,建於大阪郊區填海區域,是已故奧地利藝術家 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雖則日本的焚化廠將大部份廢棄物轉化為電力,但原來在美麗背後,焚化廠仍會產生溫室氣體,也似乎不符合該國一直講究回收的形象。

紀浩基:海外移民求生小智慧系列 —— 完全循環再用的助燃劑(Fire Starter)

在海外生活,若週末要進市中心,所花的交通時間成本,較在香港這麼集中的城市為高,因此許多人的週末活動,都是選擇與一班朋友去某個人的家,進行燒烤聚會。在這種情況下,就牽涉到後院燒烤爐的生火問題。有人喜歡用柴或炭來燒烤,但生火永遠是習慣了城市生活的香港人一個大難題。當然,你大可在網上或超市輕易買到炭精或其他各種助燃物料,但其實也有不少外國專家有教授如何自製助燃劑。

垃圾圍城:由來已久的歐美工會抗爭策略

巴黎再次爆發大規模示威。由於衛生工人罷工,當地行人道已經變成垃圾倉庫,秀麗的塞納河岸暫時變成彌漫惡臭、充滿老鼠的小巷,在多座蜚聲國際的地標建築襯托下,反諷意象更為強烈。彭博社就追溯,垃圾圍城如何成為歐美工會的抗爭策略。

追求環保、低成本,印度「綠色婚禮」潮流

印度婚禮繁文縟節很多,南北習俗大不同,北部通常持續 3 天,花費甚大,且會製造大量垃圾。想要完全「零廢」結婚,怕是不可能任務,但愈來愈多印度人意識到儀式對環境造成的危害,開始思考如何在過程中減少浪費,塑造新興的「綠色婚禮」。

疫情後遺症:即棄口罩糾纏野生動物

「後口罩時代」下,選擇的自由終於回到個人手上。口罩令撤銷,或者有人仍會外出佩戴口罩,但野生動物似乎沒有選擇。近年全球人人使用即棄口罩,遺下大量塑膠垃圾。疫情大流行期間產生數十億計個口罩、手套,令塑膠污染問題更趨嚴重,並對野生動物構成持續數十,甚至數百年的風險。

氣球、膠袋…… 天空中的人造垃圾

無論是氣象氣球還是間諜氣球,世上的確有大量氣球高掛在天空中運作。單是氣象氣球,全球各地每日就有約 1,800 個升空,當中置有測量大氣壓力、溫度和相對濕度等的儀器,但每年只有 2 成儀器得以回收。大至氣象氣球,小至普通派對氣球,最終都可能成為天空垃圾(sky trash)。

不用「走塑」,法國只要重用餐具

香港政府近年推動「走塑」,提早在 2023 年第 4 季起禁止食肆提供即棄塑膠餐具,不少連鎖餐飲集團開始作部署。在歐洲,法國餐飲業界更快一步,即將禁止堂食用即棄餐具,連鎖快餐店必須提供可重用塑膠杯碟。不過要額外添置新餐具和食物容器,將大大增加食肆營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