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

|共25篇|

【Soul Monday】愛在罷工進行時

美國編劇工會(WGA)本月初發起罷工,爭取改善薪酬待遇及規管人工智能在創作上的使用。部分會員想到,麵包和愛情同樣重要,何不兩者兼得?他們就在一次糾察期間,舉辦名為「開始談情」(Strike Up a Romance)的交友活動,讓單身的同業可提出兩大「訴求」—— 想要更理想的工作環境,以及合眼緣的真命天子。

垃圾圍城:由來已久的歐美工會抗爭策略

巴黎再次爆發大規模示威。由於衛生工人罷工,當地行人道已經變成垃圾倉庫,秀麗的塞納河岸暫時變成彌漫惡臭、充滿老鼠的小巷,在多座蜚聲國際的地標建築襯托下,反諷意象更為強烈。彭博社就追溯,垃圾圍城如何成為歐美工會的抗爭策略。

工潮下的英國大學:能做到罷課不罷學嗎?

在 2 月初,第一天罷課剛過後,我的電郵就收到一封系內碩士生傳閱的公開信,信中寫道:學生們明白高教市場化的禍害,天價的學費、每年削減的學生資助,以及教師不合理的工資,三者其實環環相扣,大家應該保持團結,不應該把問題歸咎於教職員。

「紐約時報」大罷工,新聞記者在爭取甚麼?

美國罷工潮持續延燒。新聞行業集體罷工本極罕見,「紐約時報」就在 12 月 8 日迎來大罷工,超過 1,100 名員工當日午夜起罷工 24 小時,是 40 多年以來首次發動規模如此大的抗議活動。他們正爭取甚麼訴求?罷工期間又如何維持有限度的新聞報道?

死刑威脅下,伊朗示威升級:罷工、罷市、罷課

伊朗女子阿米尼涉嫌違反頭巾規定而死於警局,在當地所引發的反政府示威持續至今兩個月。根據多個人權組織,當局為殺雞儆猴而拘捕超過 15,000 人,另有 300 人在示威期間被殺,其中包括途人,甚至逾 50 名未成年人士。但伊朗人未有退縮,反而把行動升級 —— 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戶罷市。

薪水不及最低工資:英國刑事大律師工潮

近日,愛丁堡清潔工人進行大罷工,企圖以垃圾圍城的景象向僱主施壓,卻有港人移民主動執垃圾,事件引起網民熱烈討論。在大通脹的年代,英國罷工浪潮又豈止愛丁堡清潔工。過去半年,由大學職員到鐵路工人和巴士司機都相繼罷工,而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刑事大律師也勢將加入罷工運動,事關他們的起薪點甚至可以低於最低工資。

英國總罷工:政府、工會和工黨的困局

英國史上曾出現多次大罷工,像 1926 年由工會聯盟(TUC)發起的 9 日大罷工,涉及煤礦、鐵路和鋼鐵等重工業,高峰期約 300 萬工會成員參與;還有 1978 至 1979 年間由煤礦工人發起的「不滿之冬」連串罷工行動。近日,鐵路、海事和運輸工人全國聯盟(RMT)主席 Mick Lynch 揚言,假如首相候選人卓慧思(Liz Truss)於 9 月初勝出選舉,進一步削弱工會勢力,將不排除組織更大規模的總罷工(general strike)。

英國的必修課:員工的命也是命

來到英國短短 10 個月,我經歷了多場罷工。今個學年,大學教職員工會的罷工,令我損失大約 3 個星期的課堂;英國的鐵路罷工更加是司空見慣了。在 6 月,英國鐵路工會就發動了 33 年以來,最大型的罷工行動,導致英國至少一半列車停運 3 天。此外,教師、律師、醫護人員,也很可能加入工潮。

廖康宇:英國人的訴求不只有返工

在英國,罷工是一件等閒事。在英國住了一段時間,漸漸發現每年有一些日子必定會遇上罷工工潮。讀者如果居於倫敦的話,通常最容易留意得到的,就是地鐵工人罷工,然後某一條鐵路路線在當日取消。筆者撰稿當日正要往倫敦辦事,恰好遇上鐵路工人罷工,然後整條由劍橋到倫敦利物浦街(London Liverpool Street)的鐵路需要停駛。

【工會抗爭】荷里活幕後血淚史

在影視界,荷里活的名字無人不知,「陣容鼎盛、天價製作」每每是其特色之一,但近日一眾幕後工作人員發起 PayUpHollywood 運動,就揭露了業內鮮為人知的苦況和薪酬過低的問題,所謂的「天價」與他們一概無關。荷里活影視業,恐怕是「表面光鮮,內裡辛酸」。

罷工罷市:怎樣才成功?

歷史上多場大型政治運動中,街頭抗爭都要與罷工罷市互相配合,才能造成最大政治衝擊。香港史上最大型罷工,必定是 1925 年國共合作策動的省港大罷工,矛頭指向「英帝國主義」,一度癱瘓香港經濟超過一年。百年後的今日,在無大台又缺乏自主工會的條件下,該如何組織罷工罷市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