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

|共5篇|

跟「老友記」說再見:Perry 演活的 Chandler

美國長壽處境劇 Friends 男星 Matthew Perry 上週被發現在洛杉磯的住所溺斃,終年 54 歲,他曾在回憶錄自爆自己與酗酒和毒癮鬥爭,但真正死因有待釐清。Friends 自 1994 年開播以來深受歡迎,即使 2004 年播出最後一季,世界各地觀眾對此劇熱潮從未減退,甚至成功吸引 Z 世代,讓觀眾層跨越時代。Perry 飾演的 Chandler Bing 如何成為經典喜劇角色,其獨有的語氣為何深入民心?

去到新環境,口音變還是不變?

以口音區分本地或外來人的做法常見。不過,有些人到另一個地方生活以後,會連說話的口音也改變;也有些人則無論在另一個地方生活多久,口音依然無改。口音或多或少決定別人對你的印象,但是甚麼原因促使一個人的口音變或不變?雷丁大學語音學教授 Jane Setter 指,口音是歸屬感的標誌,有意識或潛意識希望融入環境,會影響人的口音。

邏輯謬誤第一課:「你也一樣」主義

隨著政治矛盾愈來愈激烈,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經與人爭辯。當討論到人權議題時,其中一個最常出現的論點是「某某國也會有警暴」,「接種某某疫苗也會死人」。這類積非成是、轉移視線的論點,其實是很常見的邏輯謬誤,可稱為「那又怎麼說」主義,又或稱為「訴諸偽善」(Tu quoque)。

為何話到口邊,溜不出來?

「那個人,他的演技真差。他叫……叫甚麼……」雖然很清楚自己在想甚麼,但當下無論如何苦思,也記不起那個忽然消失的字詞,像瀕臨噴嚏邊緣的語言版;放下幾個小時後,才忽然浮現於腦海。但你大可放心,這並非腦退化症等疾病病徵,實屬正常。不分年齡文化語言,幾乎人人都經歷過這種話到嘴邊的狀態。佛羅里達大學心理學教授 Lise Abrams 及研究人員經過研究,甚至發現,即使手語使用者中,亦會出現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