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技巧

|共8篇|

演講技巧 Not Behind!請教名師 Matt Abrahams

許多人都說平時交談正常,但上台演講緊張得亂七八糟,一時說奇怪的英文,或者自說自話說「我很忙碌、24 小時不夠用」。4 年前,美國史丹福大學演講名師 Matt Abrahams 曾在 TED 的演講台分享個人經驗和演說技巧,YouTube 觀看次數超過 100 萬。*CUP 媒體近日就訪問了 Abrahams,其 Podcast 節目深受歡迎,在訪問中,他提供了許多技巧建議。

邏輯謬誤第一課:「你也一樣」主義

隨著政治矛盾愈來愈激烈,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經與人爭辯。當討論到人權議題時,其中一個最常出現的論點是「某某國也會有警暴」,「接種某某疫苗也會死人」。這類積非成是、轉移視線的論點,其實是很常見的邏輯謬誤,可稱為「那又怎麼說」主義,又或稱為「訴諸偽善」(Tu quoque)。

紅眼:聚物之夭美,養吾之老饕

老饕小品劇作,近年也真不少,像「孤獨的美食家」、「深夜食堂」、「俠飯」、「武士美食家」,可謂季季開爐。地道美食推介,加一點消閒情節調味,化繁為簡,對準成年人口味。「極道美食」一脈相承,與其他作品的最大分別就是以監獄為題材。但監獄是不會有美食的。因此,本質上它就跟同類劇集有著明顯落差,所有美食都是角色們想像出來的。這根本是三分鐘演講比賽,就像日劇版「一千零一夜」,或以美食題材包裝的「十日譚」。

當我們在「唔⋯⋯」的時候,其實在想 3 個你不知道的秘密

工作場合、社交聯誼或情人對話,最忌 Dead Air。對方提問,拋出一個球,你不給予反應,或接話時機慢上幾拍,都難免讓人覺得無禮貌或不上心。人們日常溝通一問一答之間的空隙,大約是 200 微秒,快到不會「聽」到停頓位。在對方的提問之後你緊接一聲「唔……」,意思就是「等等,我知道輪到我說話了,我不想沉默,但我還未準備好要說甚麼。」不過,你可以「唔……」多久?「唔……」的時間夠思考嗎?事實上,人們並不是真的需要時間思考,而是另有所圖。說話很簡單,人類很複雜,一句簡單的「唔……」,其實大家都背後做著某件極為細微和敏感的事。

陶傑:Trump English

自從狂人入主白宮,英語危機遠早於北韓的導彈危機。總統杜林普與金正恩隔一個太平洋,採用非常激烈的語言展開罵戰,但杜林普的英文,令英國人皺眉頭。狂人總統喜用一個 Bad 字形容一切野蠻行為。白宮辯稱,這是使用金正恩聽得懂的語言,並非杜林普缺乏教養。

跟著杜林普學演說?

奧巴馬是個出色的演說家,他也許沒有想過自己所討厭的杜林普同樣是個「優秀」的演說家。曾狂言「老爸只給了我一百萬小資金打江山」的杜林普有出言不遜的惡習,每每刷新眾人對「政客」的新想像,批評其「無腦」的言論多如過江之鯽。然而這種對人類智慧構成衝擊的語言,卻蘊含不為人知的「藝術」,分分鐘感召著人們加入他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