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布與畫框之間的距離、觀賞者與作品之間的距離,還有人與大自然之間的距離都娓娓呈現於凱里斯・懷恩・埃文斯(Cerith Wyn Evans)在香港白立方的個人展覽「……)(空空如是」之中。埃文斯在這一次的展覽中,以近 30 件的光影裝置作品,訴說空間與作品本身所產生的一種不可見的共鳴。
感受
|共5篇|
鄭立:曾覺得電視裡的東西是不能溝通,但有一天,我可以指揮他們了?
要怎樣形容我對電玩的感覺呢?我是看電視長大的,但它卻是單向的,即使不滿意當中發生的事情,我也不能予以任何干涉,是個不可動搖的聖物。直至有一天,我發現電玩讓我能夠改變電視上發生的事情,將過去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鄭立:粥卡 —— 笑話不好笑,是因為無視別人的感受
當一個人只顧自己而不理別人的感受時,其實就和小丑一樣,雖然對別人來說是加害者,在自己眼中卻是受害者,完全感覺不到自己在傷害別人。要求別人對自己好,卻不要求自己對別人好,小丑就是這樣的人。
易地而處,真能做到「I know that feel」?
要理解別人的感受,先要懂得易地而處 —— 這是我們待人處事上,經常受教的說話。但採用這種換位思考的方法,是否意味我們就能完全明白對方想法,抑或只是採用自己的思維,理解對方面對的處境?
如果人工智能也懂感受?
人工智能已經取代大腦的許多功能,現在正進一步向感受、情緒甚至情感領域進發。一旦科技能夠解讀人的情緒感受,或許人類再也不必擔心空虛寂寞冷,智能機械人會給你擁抱和安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