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閉症聯盟」估計,本地自閉症總人數高達 191,952 至 230,342 人。有相關病症的學童自然需要多關注,但其實自閉症成年人遇到的困難不會比學童少。然而,目前只有 5 間由社署資助的自閉症人士支援中心服務 15 歲以上人士,僧多粥少,令大部分成年患者在起居飲食,以至融入社會方面都感到無比吃力。本身是臨床心理學家的 Vivien 受師父 Rachel 啟發,幾年前創立 SEN Walker 星伴行,自 9 月起夥拍幾位朋友為自閉症成年人免費提供 SEN Free 恆常運動班,讓他們既可鍛鍊身體,又能擴闊社交圈子,協助他們在人生跑道上,找尋同路人。
人際關係
|共249篇|
【Soul Monday】大人的課後俱樂部
年紀愈長,身邊好友因成家立室,或各有路向而漸漸疏遠,久而久之,不少單身人士都開始缺朋友。有見及此,加州一間連鎖俱樂部 Groundfloor 就針對 30 歲以上群眾,開設「大人的課後社團活動」,助參與者與他人建立關係,齊齊對抗孤獨。
Hong Kong Infosphere:獨立書店不只是生意,還是推動社會進步的空間
一些對文字、對社會有熱誠的市民會期望獨立書店,不單是一門生意,更加是一個可以促進人們交流知識的空間。這裡的空間不單是指物理意義的店舖空間,書店不是講求店面寬敞、裝潢要迎合文青打卡風,更重要是一個經過大家協力營建、建立於人際和情感網絡的社會空間。
每月探訪長者,有助他們延年益壽
近數十年,人們感覺孤獨的情況更為普遍。根據醫學雜誌 BMC Medicine 發表的最新研究,感覺孤獨的人,死亡率可能比其他年齡、性別、背景相同但擁有社交關係的人高出 39%。
對抗「孤獨流行病」,重新審視交友偏好
研究顯示,良好的朋友關係,有助人們更快從疾病和手術中康復;於青少年、為人父母或老年階段,孤獨感均較低。這些研究大多針對交友帶來的好處,卻較少涉及如何建立友誼。美國博伊西州立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 Jessica D. Ayers 近日於網上撰文,重新探討人們的擇友偏好,或有助對抗孤獨流行病。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大告密時代:只要仍呼吸都不會安全
俄羅斯從烏克蘭戰爭開始,在國內封鎖資訊、控制輿論,鼓勵舉報反對戰爭的「叛徒」。 告密之風除了席捲校園,朋友、家人或鄰居,以至只要認為對方反對戰事,素昩平生的人,都可以是告發對象。甚至告密已超越政見本身,懷有個人恩怨的人,也藉此陷害報復。
【Soul Monday】離世孫仔牽線的早餐聚會
在美國聖路易斯,祖母 Peggy Winckowski 逢星期三早上 5 點起床煮早餐,到了 7 點,孫兒約 30 名朋友就會前來聚餐。自 2021 年 10 月以來,他們在學期中的每個星期三都會出現,即使孫兒在一年多前意外離世,他們仍堅持這個傳統,一同渡過艱難時刻。
如何克服轉工轉行困境?
隨著科技革新與職業轉型,中途轉工、轉行,同時追求自我增值與作息平衡的情況愈趨普遍,學會適應和利用這些轉變將至為關鍵。
鹿兒島公寓,終結老人孤獨問題
人口老化帶來各種問題,其中一種是老人獨自生活、甚至在屋中孤獨死去。孤獨人人都會有,但也確實需要他人關懷。日本鹿兒島 6 層公寓 Nagaya Tower 就提供空間,讓非親非故的跨世代住客共同生活,排解孤獨。
英國酒吧結業,摧毀的還有社區關係
英國酒吧歷史悠久,可追溯至 2,000 年前。除了喝酒,當地酒吧往往肩負另一重要功能 —— 社交場所,作為村莊、城鎮、城市居民的交會之地。說酒吧是英國社區空間並不為過,近年愈來愈多酒吧結業,就加劇不少人的健康危機。
人口老化下,日本的高齡孤食現象
「三代同堂、齊人開飯」,這種家庭模式在日本社會愈來愈罕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四口、分時用饍」,而當子女長大離家、另一半先逝或離異,獨居老人更變成與空氣進餐。有些長者或樂得清靜,很多人卻鬱鬱寡歡,甚至因此營養不良。為了解決「孤食」問題,不少民間機構積極為銀齡族尋找「飯腳」。
AI 情人與性伴侶:人類必上的倫理課
隨著 AI 技術不斷有新突破,不少昔日科幻電影的情節,如今也逐步成真,例如人工智能伴侶與性愛機械人,但人類與機械之間的情感連繫,世人仍然認知不多。有學者便提出跨學科研究,從 AI 情人到性愛機械人,深入探討如何為人機開啟不同的友情、愛情與性關係。
叫錯名,是因為愛?
將主席錯叫成主人,箇中滋味只有本人才明白。叫錯「主人」或者不常見,不過如果有人叫錯你的名字,就可能值得留意,因為研究表明,這個人可能喜歡你。
初到墨爾本,把握新生優勢交朋友
在香港時,我和朋友的關係都很密切,她們多是我於中學和大學時認識的朋友。我們每月、甚至每週都會見面一次,交換近況和想法。我明白到了澳洲,即使有不同通訊軟件,交流的時間很難比上人在香港。故此,重新建立交友圈子是必須的,也可以更快融入這裡的生活。
哲學家的風流韻事:是偷食抑或實踐?
有哲學界 KOL 捲入背妻偷食醜聞,引起連番網絡討論。事實上,哲學界有外遇絕不稀奇,最著名有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與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他們是唇齒相依的終身伴侶,但各自發展出其他浪漫與性關係 —— 大前提是雙方都事先有協議共識。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9 如何確立影片主題?
你要記住,電影最後還是訴說在某個特定時空的特定人物之間的關係和遭遇,不管它最後是在電影院、串流平台,甚至是遙遠的人在手機上看盜版,最後的觀眾都是人,所以你要找的主題,就是人際關係。
助人脫離邪教,首先別要否定他
邪教可怕,更可怕的是旁觀者清但熟悉的人深陷其中,想幫助對方脫離邪教又苦無辦法。最惡劣的後果,可能是當事人為了邪教信仰跟自己關係決裂。如何幫助身邊的人認清邪教真面目,需要技巧。
沒有交友軟件的年代,人們如何透過錄影帶尋找伴侶
在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繁忙的上班族要認識朋友十分困難。美國加州在 70 年代就曾興起卡式錄影帶交友熱,堪稱 Tinder 先驅。
方俊傑:TÁR —— 切記不要嘲諷他人或怒罵他人
就算做事再小心翼翼,只要你是一個人,你也總會有機會遇到像 TÁR 一樣的經歷。人無完美,一世太長,總會試過發火臭罵他人,或無聊嘲笑他人,統統可以變成黑歷史。
研究:好好聊一聊 做人更幸福
與好友共聚聊天,開開玩笑、關心對方近況,可以令人感到快樂。而這不單是個人感受,一項新研究發現,與朋友進行具質素的對談,的確有助增加幸福感,並有效降低壓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