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香港只是彈丸之地,但在氣候變化上,我們卻不能缺席,並需要發揮著自身的影響力。早前出席全球華裔青年網絡匯龍坊 (DragoNation)舉辦的論壇時,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提及香港近年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工作,去年發佈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就是其中一份重要的政策文件,勾勒了香港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策略和目標。
科技
|共123篇|
Meiling:星洲有個踢拖上班的政府部門
要一群 20 多歲的 Z 世代不入谷歌入政府,並不容易,要由政府領導他們,更是挑戰。李鴻毅還要背負「李顯龍」兒子的身份,在這個與別不同的部門,吸納不受權力掌控的人才,少一點胸襟,放不下身段,也做不到。
林靖風:de Sarthe 與駐上海藝術家王欣 ── 作者仍在
駐上海藝術家王欣於德薩畫廊(de Sarthe)舉辦第三次的個人展覽「在成為的流動之中 —— 來自一位虛擬的人工智能藝術家的覺醒藝術日誌」,她運用了編程構築了一位人工智能藝術家,來創作一系列沉浸式的多媒體作品,從而探討科技對於藝術創作的影響。
李衍蒨:西西里地下墓園木乃伊群
而多年後傳出有關 Rosalia 的消息,不是因為其被妥善保存的木乃伊身體,而是相繼有當地新聞、影片、照片及報道拍攝到她在眨眼!
紀浩基:81 號檔案 —— 沒有實物紀錄,就無法還原
有些時候科技方便了大家,但科技愈是發達,就愈是疏於保存,因為大家都覺得上個 Wi-Fi 就能找到。在看這劇的過程中,我不禁問自己,這些年到底有多少東西、畫面、故事、經歷已消失於我們的視線中?
Moyashi:我們與元宇宙的距離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虛擬平台仍非物理世界的取代品,頂多只是附屬或者補充的關係。而當附屬的世界擴大,既有的秩序失衡,威脅了主要物理世界的社交關係,重建物理現實的呼聲反而增強。
當夢入面也有廣告……
電視有廣告,觀看影片前要看廣告,社交媒體有廣告,也許只有我們入夢時,才有片刻擺脫無處不在的廣告。不過,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Fluid Interfaces 團隊博士生 Adam Haar Horowitz、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 Robert Stickgold 和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心理學教授 Antonio Zadr 就在網上雜誌 Aeon 撰文,指廣告商已經開始入侵人們的睡眠,嘗試將產品植入夢中,但箇中倫理問題,仍在探討階段。
看「007:生死有時」,就是為了向反派學習
終於有人發覺,對付占士邦根本不需要甚麼超級士兵、火焰發射器或者太空高科技,像個普通的壞人那樣不就行了?
美國城鄉大遷徙,高山與沙漠州成獨角獸孕育地
為何新興產業在地方興起?因為創投家正在地方尋求新的投資目標。
Tesla、Google 搶進駐,德州將成下一個矽谷?
如今,孕育新興產業的「搖籃」,也在德州相繼誕生。
張樂芹:推動網上學習,要解決學習效能的問題
推動教育創新,科技固然是一大助力,而如何加強學習配套、適時重整課節,以及引入雙軌學習的模式,就是世界不同教育機構都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但其實說到底,學習的精要,還是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鄭立:鐵甲威龍 —— 立法者就是程式員,憲章就是一種電腦程式
「機器執法」正是貫穿「鐵甲威龍」系列的其中一個主題。不偏不倚、不帶感情私欲地執行規條的機器,才是最理想的執法者,才是法治的完美化身。但系列中黑暗而血腥的故事,卻不斷警示我們「法治」的機器本質。
【歐洲矽谷】瑞典如何成為初創搖籃?
這邊廂政府推電子消費券,那邊廂特首就表示「慣用現金」,本港的創科發展有多進步,一目瞭然。放眼世界,有些地方則高瞻遠矚,瑞典更是當中的佼佼者,甚至被喻為「歐洲矽谷」,Spotify、Skype 和 Klarna 等科技龍頭均為當地產物。業內多名行政總裁及創業投資者認為,家用電腦普及和早期投資網絡發展,令首都斯德哥爾摩得以成為初創公司的搖籃。
【展覽】Pixar 來港!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
這次於科學館展出的「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展覽,由波士頓科學博物館與彼思動畫製作室共同策劃,以超過 50 組的訪問影片、展品模型及遊戲等方式,解說他們如何結合藝術與電腦科技,製作出一齣齣令人難忘的作品,可說是一個老少咸宜的展覽。
唐明:人肉盾牌終於失效了?
因為有些國家總是揚言要用導彈摧毀鄰國,卻因為技術不可靠,射程到底有多遠,會掉在哪裡,能不能準確爆炸,國家自己也心裡無底,這種低級問題,已成民間盛傳的笑話,因此以色列這次百步穿楊一般,準確摧毀目標,起了示範作用。
Ryan Fung:李嘉誠念念不忘再工業化
今天,維港投資永續科技負責人鄭嘉泳(Wayne)就跟我分享,「再工業化」已不再是口號,關鍵是能否把創新科技企業化(enterprising),才能夠真正實現這個「聽似」陳腔濫調的概念,為香港下一代帶來出路。
廖康宇:讀韓江雪、鄒崇銘「後就業社會」
如果讀者對香港的未來感到不確定,不妨多看一些關於香港研究的書。讀韓江雪、鄒崇銘合著的「後就業社會:誰是科技貴族?誰的人工智能?」,或者可以解答到一些對於未來的憂慮。本書分為 4 部分,每個部分均以短文文集的形式組成,討論有關科技如何影響社會發展的議題。
用 90 天,試試能否成為芬蘭專才
過去,芬蘭為世界貢獻出開放源碼操作系統 Linux、電信巨頭 Nokia 及短訊 SMS 技術,但近 10 年似乎已難以為繼。為延續科技神話,該國正努力增加科技行業勞動力,更坦承當地人才已不足應付世界龐大需求,希望透過赫爾辛基 90 天體驗計劃,吸引世界各地專業人才到當地工作。
美軍五大奇特基地
美國的軍事基地眾多,佈滿全球各個角落,其中不乏以奇特聞名,有的位於天涯海角一般的角落,或看似堅不可摧的山間要塞、水下地堡,還有一些基地以流行文化或陰謀論稱奇,從太空異動到微生物,都在軍事追蹤範圍之内。
曾詩敏:你未必知道瑞士在港的二三事
飛荷蘭之前,跟瑞士旅遊局的朋友行了一次山,搭中環登山纜車上山頂,經薄扶林郊野公園水塘道,一路走往香港大學,歷時大概兩個多小時。聽了一些關於瑞士的故事,挑二三事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