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的美劇以「未來」為重要題材,不過通常以科技為主。Apple TV + 新劇「無奇不有」(Extrapolations)則是以氣候變化為主題,2037、2046、2059 的世界,會變成怎樣?
科技
|共138篇|
厭氧消化:食物垃圾轉製能源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美國每年產生約 6,000 萬噸食物垃圾,約佔食物供應總量的 30%。食物浪費是近年備受關注的國際議題,我們如何在減少浪費食物之餘,為環境出力?
iPhone 的「印度製造」時代要開始了嗎?
多年來,蘋果公司一直依賴中國龐大的製造網絡來生產 iPhone、iPad 等產品,但早前受中國防疫措施影響 ,不得不將目光投向其他地區,包括印度。去年中開始,蘋果增加在印投資,逐步提高當地 iPhone 產能,但這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能否配合?
【土耳其地震】創新科技如何協助救災?
除了捐款和捐贈物資,一些 IT 人和工程師亦善用科技,建立應用程式,為災民和救援人員提供協助。一家以色列初創公司也參與其中,利用其技術與遠程醫療團隊共享實時位置數據,希望能加快救援速度。
南韓 Kpop 新趨勢?元宇宙建虛擬女團
近年元宇宙成為大熱話題,文化產業也開始走入元宇宙的世界,南韓娛樂界正在探索各種可能。南韓公司 Kakao Entertainment 與遊戲開發公司 Netmarble 最近合作,推出首個完全在元宇宙創建的虛擬女團 Mave:,Kpop 與虛擬世界的結合,會否成為未來趨勢?
俄羅斯 IT 人不能再遙距工作?
自俄烏戰爭開始,俄羅斯就有大批 IT 技術人員搬到其他國家以遙距方式工作。為防止他們洩露國家安全等敏感數據,同時憂慮長此下去國內 IT 人才流失,俄羅斯國會計劃設立新法例,禁止企業實施遙距工作,想盡辦法要人才回流。但逃出去的 IT 人,真的有打算回國嗎?
你會讓寵物改吃實驗室培植肉嗎?
新興的實驗室培養肉以更安全、更環保的姿態,有可能改變寵物食品的未來。寵物主人本著環保的理念,更容易接受培養肉產品,成為另一個選擇。
【*CUPodcast】反派天書,教你如何征服世界
超級英雄電影中經常出現作惡多端的反派,試圖統治世界,不論他們的計劃有多完美,結果往往失敗收場。這次介紹的新書 How to Take Over the World,就講述可以如何利用創新技術,瞄準現有安全漏洞威脅世界,例如利用二氧化硫製造霧霾、透過互聯網操控選舉結果,教你做一個「名垂千古」的大反派。
征服地上,再涉足 Web3 的美斯
剛閉幕的世界盃,球王美斯的阿根廷成功奪得冠軍,其童話故事令人稱頌,連帶不少足球遊戲也廣受討論,當中包括一家初創公司所生產的遊戲。這款名為 Matchday 的 Web3 遊戲,結合卡牌收集與足球模擬器,以區塊鏈為基礎,為全球 50 億球迷塑造全新的遊戲體驗。
【Tech Wed】台灣 AI 初創,在全球晶片荒中殺出新血路
全球最大晶片生產商台積電早前宣佈,展開美國廠房擴建工程。全球晶片短缺,近年就有另一間由台灣人創辦、總部設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 AI 晶片初創企業 Kneron 冒起,發展前景被不少投資者看好。
看占士邦,看世界的科技前線
雖說占士邦電影是動作間諜片,但劇情設計非常緊貼科技發展,從激光錶到太空船,電影長期以來展示了不少先進的高科技。究竟占士邦下一次的冒險之旅,將會帶影迷到哪裡去?
戰亂下,烏克蘭科技人員苦尋電力
自 2 月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當地的科技行業仍能勉強正常運作,除了因為工作地點及時間較為彈性之外,也有賴員工在戰亂中不斷找尋有網絡及電力的地點,令工作不致中斷。行業努力運作並繳付稅款,更有助支撐烏國經濟。
Kakao之亂:當全國人民倚賴一套軟件
10 月 15 日,南韓通訊服務網絡公司 Kakao 伺服器所在的 SK 板橋數據中心起火,導致大規模停電,通訊軟件 KakaoTalk 及其他服務癱瘓,全國大受影響。這場大火令南韓民眾意識到日常生活對 Kakao 相關服務過度依賴,一旦發生緊急危難,Kakao 網絡停擺會否造成國安威脅?
佔有
擁有一個科技是可以的,但不可以被科技所擁有。
—阿比吉.納斯卡(印度作家)
“It is okay to own a technology, what is not okay is to be owned by technology.”
—Abhijit Naskar, Indian author
逆市壯大的科技保險 wefox
德國保險科技初創公司 wefox 日前公佈在 D 輪融資中籌集 4 億美元,投後估值為 45 億美元,比去年 C 輪融資的 30 億美元估值躍升 5 成,成為科技保險初創的明日之星。
張樂芹:可持續發展,香港可以走得更遠
儘管香港只是彈丸之地,但在氣候變化上,我們卻不能缺席,並需要發揮著自身的影響力。早前出席全球華裔青年網絡匯龍坊 (DragoNation)舉辦的論壇時,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提及香港近年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工作,去年發佈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就是其中一份重要的政策文件,勾勒了香港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策略和目標。
Meiling:星洲有個踢拖上班的政府部門
要一群 20 多歲的 Z 世代不入谷歌入政府,並不容易,要由政府領導他們,更是挑戰。李鴻毅還要背負「李顯龍」兒子的身份,在這個與別不同的部門,吸納不受權力掌控的人才,少一點胸襟,放不下身段,也做不到。
林靖風:de Sarthe 與駐上海藝術家王欣 ── 作者仍在
駐上海藝術家王欣於德薩畫廊(de Sarthe)舉辦第三次的個人展覽「在成為的流動之中 —— 來自一位虛擬的人工智能藝術家的覺醒藝術日誌」,她運用了編程構築了一位人工智能藝術家,來創作一系列沉浸式的多媒體作品,從而探討科技對於藝術創作的影響。
李衍蒨:西西里地下墓園木乃伊群
而多年後傳出有關 Rosalia 的消息,不是因為其被妥善保存的木乃伊身體,而是相繼有當地新聞、影片、照片及報道拍攝到她在眨眼!
紀浩基:81 號檔案 —— 沒有實物紀錄,就無法還原
有些時候科技方便了大家,但科技愈是發達,就愈是疏於保存,因為大家都覺得上個 Wi-Fi 就能找到。在看這劇的過程中,我不禁問自己,這些年到底有多少東西、畫面、故事、經歷已消失於我們的視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