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羅奔尼撒戰爭

|共4篇|

類比錯誤的「修昔底德陷阱」

近年,「修昔底德陷阱」經常被人掛在嘴邊,作為當下美中對抗的詮釋。2012 年提倡此術語的國際關係專家、哈佛大學教授 Graham Allison 當時以「雅典的崛起及斯巴達的對此的恐懼,令戰爭無可避免」,來描述美(斯巴達)中(雅典)的衝突。然而,研究中國史的賓夕凡尼亞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林霨(Arthur Waldron),在 2017 年曾批評,根本沒有「修昔底德陷阱」這回事。

被誤解的修昔底德

杜林普上台後,美國忽然興起一股「修昔底德熱潮」:參議院聽證會就修昔底德(Thucydides)考問綽號「瘋狗」的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白宮邀請大學教授討論「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首席戰略官班農(Steve Bannon)據報著迷於斯巴達的軍事力量;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批評美國一如雅典城邦獨舉國家利益,結果到處樹敵;國際關係學者乘機普及學術理論;等等。不過史丹福胡佛研究所研究員 Kori Schake 回顧「伯羅奔尼撒戰史」(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的啟示,表示白宮可能錯愛修昔底德了。

曖昧的內戰概念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內戰(凱恩斯語)?美國獨立戰爭不是革命而是內戰,反而美國南北戰爭不是內戰?敍利亞衝突是一場「非國際性武裝衝突」?二戰之後世界兵連禍結,所謂「長期和平」並不存生?哈佛歷史系教授 David Armitage 表示,以上說法都有根據。

古雅典的沒落:揭示美國命運?

自由貿易、移民,國際聯盟、三個都是美國總統選戰的關鍵詞。不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候選人,他們都批評自由貿易損害美國本土經濟、對貿易聯盟卻步;而杜林普對收緊移民政策的強硬立場,更是深入民心。或許這些主張均是為了「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但古希臘雅典的歷史卻告訴世人:保護主義難以收效,反會招致惡夢。雅典沒落時的政局,和今日的美國可謂有幾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