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

|共90篇|

中國提出烏克蘭和平方案,背後有何戰略計算?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俄期間,提出調解烏克蘭戰爭的和平方案,俄羅斯總統普京自然響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亦邀請中國進行會談,以致戰爭焦點忽然落在中國之上。佐治城大學訪問研究員 Philipp Ivanov 認為,中國在衝突中扮演調解員,與中俄試圖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有關。

反華情緒下,中國企業如何拓展歐美市場?

中國品牌正於美國受到史無前例的追捧,社交媒體抖音(TikTok)、電商平台天母(Temu)、影片剪輯 CapCut,成為當地 iPhone 用戶下載量數一數二的應用程式,快時裝品牌 SHEIN 的排名甚至高於亞馬遜,並正計劃在紐約上市。但西方對華猜疑日深、中美關係愈趨緊張,這些企業如何在不受歡迎的國度拓展業務?「經濟學人」日前整理出它們的三大方針。

資源民族主義,令印尼作繭自縛?

印尼自 2020 年起禁止出口鎳,成功吸引多間電池生產商到當地設廠,更令鎳產品出口額暴增逾。總統佐科維多多食髓知味,表示今年中會把禁令延伸至製造鋁的鋁土礦,還透露未來有意更進一步,對銅、錫和黃金作同樣安排。「經濟學人」卻質疑,該國對資源民族主義的大力擁護,看來並非明智之舉。

【烏克蘭戰爭】烏國急急拉攏非洲,有用嗎?

打仗需要士兵、武器、糧草,還有一些新朋友。過去大半年,烏克蘭抵擋俄羅斯的侵略,還極力爭取國際支持,包括過去沒多來往的非洲大陸。先有外長庫列巴走訪多國打好關係,最近總統澤連斯基再宣佈,明年首季在非增設多間大使館。但俄國早在當地大量投資,影響力持續增強。這場角力會否為時已晚?

【烏克蘭戰爭】親烏不反俄:埃爾多安的政治盤算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展開二戰以來歐洲最血腥衝突,土耳其則致力保持「中立」,甚至充當調解人;上週三俄烏交換 200 多名戰俘,土耳其亦有參與斡旋,預告行動的總統埃爾多安更贏得光環。分析指,這些外交功績讓他在國內炫耀吹噓,塑造全球政治家形象,避免如多個民調所料,有可能在明年大選連任失敗。

港人唱好的同時,外國專家如何展望新加坡的經濟前景?

過去兩年,愈來愈多香港市民憂慮政府抗疫政策帶來的經濟影響,並把新加坡視為比較對象,認為會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拱手相讓,連親北京陣營的「大公文匯」都在 9 月 13 日發文,指香港現行政策會令新加坡坐收「漁人之利」。然而,當香港民間吹起一股新加坡熱的同時,外國金融專家對新加坡的經濟展望卻趨向審慎。

俄國的經濟朋友,會否隨之崩潰?

俄羅斯在 2 月底大舉入侵烏克蘭,戰事即將踏入第 4 個月。俄烏戰爭釀成極大的人道危機,俄軍被指犯下多項戰爭罪行。全球自由陣營對俄羅斯的制裁行動,亦為環球經濟帶來極大震盪。其中一些前蘇聯中亞國家,位處內陸,經濟上與俄羅斯密不可分,也可能因戰爭而崩潰。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就刊登專題文章,分析烏茲別克在戰爭爆發後的政經狀況。

【烏克蘭戰爭】要支持俄羅斯,中國面臨甚麼限制?

回顧 2 月 4 日北京冬奧開幕日,中俄領袖在同日峰會上宣佈夥伴關係「無限制」、沒有合作禁區。當時有分析相信,烏克蘭戰雲密佈之際,兩國無限制關係將成西方考驗。然而,自西方以制裁回應俄國入侵烏克蘭以來,身為俄方最大貿易夥伴的中國,對莫斯科在經濟上的協助始終有其限制。

歐洲穀倉起火:烏克蘭戰爭可釀成國際糧食危機

烏克蘭素來有「歐洲穀倉」之稱,農產品出口量近年快速增長,多國特別依賴烏克蘭出口的小麥。有農業分析師就警告,一旦俄軍進軍烏克蘭,當地農產及出口量勢必急挫,將直接衝擊全球糧食供應,利比亞、也門和黎巴嫩首當其衝,恐怕加劇當地政局不穩。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兩年來成效如何?

2018 年 3 月,美國杜林普政府以中國偷竊美國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為由,向總值達 600 億的中國商品開徵關稅。這場貿易戰一打就接近兩年,直到 2020 年 1 月 15 日,雙方簽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局勢才得以稍稍緩和。可是,兩年快過去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究竟取得甚麼成效,中國又遵循了多少內容。亞利桑那大學法學教授馬卡維(Bashar Malkawi)就在「東亞論壇」撰文分析。

中國加入世貿二十周年:過去為世界帶來甚麼改變?

20 年前,2001 年的 12 月 11 日,當時與西方世界正處於蜜月期的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以共產國家的姿態加入世貿,不單是該國發展的轉捩點,也改寫了往後的全球經濟格局,為今天很多地緣政治矛盾埋下伏線。澳洲國立大學經營的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就發表社論,分析過去 20 年間中國和全球經濟的發展。

老撾版的中國賭王:趙偉

11 月 25 日,澳門小賭王「洗米華」周焯華被溫州市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在內地非法經營博彩業務為由,發出批准拘捕令。他亦隨即被指涉嫌不法經營賭博及清洗黑錢,遭澳門司警逮捕,事件令人關注當地賭博業的未來。中國一直嚴格管制賭博活動,很多中國豪客就轉移到澳門等地,以及今次要介紹的老撾。

無休止的全球化:擁有寬廣的未來?

在香港,我們很容易見到美國快餐店、英國銀行、日韓家電,甚至足不出戶就欣賞到世界各地的影視娛樂,全球化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關鍵詞。在學校裡,我們會概括理解到,全球化就是科技進步,人類活動不再受地域限制的現象。美國經濟史學家 Marc Levinson 就撰文解說,全球化演進其實來得複雜,而第四波全球化亦已展開。